中国海关

2018年 中国遭遇了哪些贸易救济立案调查?

文 / 查贵勇

截至2018年,中国已连续2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全球有1/3的贸易救济立案调查都有关于中国。这些调查呈现出哪些特点?集中于哪些行业?又表现出哪些可能的发展趋势?这些问题,需要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加以了解。

境外对华贸易救济新立案数同比上升

2018年,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同比增加7个)对华启动10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336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1.33%和205.45%;其中,反倾销60起,同比增加7起,增幅13.2%;反补贴29起,增加15起,增幅107.1%;保障措施17起,同比增加9起,增长112.5%;特别保障措施0起,同比持平。

对华贸易救济调查仍以反倾销为主

2018年,在境外对华启动的贸易救济调查中,反倾销案件数上升,但占比继续下滑;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案件数和占比均大幅上升,特保措施仍维持0起(见表1)。

发达经济体占据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体地位

2018年,共有28个经济体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发达经济体9个,发展中经济体19个;在国外对华发起的106起贸易救济调查中,发展中经济体51起,占比48.1%;发达经济体55起,占比51.4%,应以微弱优势成为对华发起贸易救济立案调查的主体。

就国别(地区)而言,2018年美国、印度、中国台湾、加拿大等是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较多的国家,其中,美国更是以26起独占鳌头,印度以15起位居第二,中国台湾以7起跃居第三,加拿大以6起位居第四,澳大利亚、欧亚经委会、阿根廷均以5起并列第五,土耳其则以4起位居第六。

发达经济体发起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较多

2018年,发达经济体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55起;其中反倾销29起,占比52.7%,反补贴23起,占比41.8%,保障措施3起,占比5.5%;发展中经济体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51起,其中反倾销31起,占比60.8%,反补贴6起,占比11.7%,保障措施14起,占比27.5%。

2018年,境外对华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60起,其中发达经济体29起,占比48.3%,发展中经济体31起,占比51.7%;反补贴立案调查29起,其中发达经济体23起,占比79.3%,发展中经济体6起,占比20.7%;保障措施立案调查17起,其中发达经济体3起,占比37.5%,发展中经济体5起,占比62.5%。

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行业众多,钢铁及制品占比近半

2018年,钢铁、化工、建材和机电产品是立案数量较多、涉案金额较大的行业——2018年,国外对华启动106起贸易救济调查共涉及钢铁及其制品、化工、机电产品、建材、纺织、塑料、橡胶、运输工具、造纸、有色金属制品、食品、药品等12个行业;其中,钢铁及其制品行业以45起数居首位,占比42.5%;其次是化工产品17起,占比16%;位居第三的是建材立案8起,占比7.6%;位居第四的是机电产品立案7起(包括光伏产品1起和家用电器2起),占比6.6%;运输工具与橡胶产品以6起并列第五,占比均为5.7%。

必须特别注意,钢铁及其制品、化工、机电产品、建材等行业成为中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产业,表明国外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该特征体现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种具体手段上:

2018年,反倾销主要集中于钢铁及其制品23起,占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总数(60起)的38.3%;化工12起,占比20%,运输工具5起,占比8.3%,三者合计占比66.7%;

2018年,反补贴主要集中于钢铁及其制品15起,占国外对华反补贴调查总数29起的51.7%;化工4起,占比13.8%;机电产品、塑料产品和橡胶产品各2起,占比均为6.9%。

2018年,保障措施主要集中于钢铁及制品7起,占国外对华保障措施调查总数17起的41.2%;建材4起,占比23.5%;食品2起,占比11.8%;三者合计占比76.5%。

“双反”调查数大幅上升,钢铁及制品是主要涉案产品

2018年,国外对华启动“双反”调查20起,比2017年12起增加8起,占同期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数60起的33.3%,占对华启动反补贴调查总数29起的69%;其中,发达经济体发起19起“双反”调查(美国12起,占比60%;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地区各2起,占比各10%),土耳其1起,占比5%——土耳其是首次对中国产品启动“双反”调查。

2018年,对华20起“双反”调查主要涉及钢铁产品11起,占比55%;化工、机电和塑料各2起,占比均为10%;建材、橡胶和运输工具各1起,占比均为5%。

美国“337”调查呈蔓延趋势

近年来,“337”调查被屡屡发起,得到大范围应用,成为美国保护其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2018年,美国立案的涉及中国企业的“337”调查数量达19起,占美国启动“337”调查总数的比例不断提高,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遭受该调查最多的国家。

从发起方分析,美国对华“337”调查呈现出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发起的趋势;从涉案产品看,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遭遇“337”调查的“重灾区”,由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延伸成为“337”调查的显著特征之一——电子类产品是被调查的重灾区,其次为运输设备、医疗设备及化工产品等。如2018年,深圳企业遭遇“337”调查的涉案产品包括LED显示单元、耳机听筒、无人机和3G移动通讯设备等,呈现出向中高端产业倾斜之势。

但须注意,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制造中枢和贸易大国地位短期内不会因贸易摩擦的加剧而发生质的改变,中国机电产品贸易正从量的增长转变为附加值的提升和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的提质增效,由产品国际化迈入企业国际化,由货物出口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以及由价格竞争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的新发展阶段。(文中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信息网)

栏目编辑:鲁翔宇   Luxiangyu12@sina.com

表2:2016&—2018年境外对华启动贸易救济调查启动的主体分析

数量(起) 

钢铁及其制品是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

图 / 视觉中国

表3:美国启动涉华“337”调查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