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南京海关:构建“防、堵、促、引”四位一体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

文 / 季健清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作为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最有效的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南京海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着力构建“防、堵、促、引”四位一体的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

筑牢贸易链条外来生物入侵“防”的屏障

南京海关主动配合海关总署开展风险分析,通过注册登记、境外预检和检疫审批制度,使得监管职责得到有效延伸。先后承担56个检疫准入风险分析任务,派出124人次参与双边谈判、境外预检等工作。在全国率先建成集有害生物鉴定管理、远程辅助鉴定、有害生物数字标本、数字资料库等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于一体的“数字动植检平台”,提升有害生物快速准确鉴定能力,初步实现对有害生物截获情况的实时跟踪和大数据分析。2013年以来,全国系统首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76种,占比超过全国系统1/3,检出苜蓿黄萎病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等,均在双边经贸合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国门生物安全监测网,设置监测点1100余个,对监测发现的有害生物均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将外来入侵生物扼杀于摇篮之中。

构建非贸易渠道生物安全风险“堵”的机制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旅客携带、邮递禁止进境物品、野生濒危物种、种质资源等已成为威胁生态文明的重要隐患。南京海关积极构建综合检查体系,在全国率先组织研发旅客携带物、邮寄物检疫管理系统和智能查验一体机,自动采集违规携带、寄递人及违禁物品信息,自动生成预警名单并实施联网核查,实现“一个口岸截获,多个口岸预警”,大大增强执法威慑力。完善“海关关员&—CT/X光机&—监管工作用犬”三位一体的检查模式,加大CT机、检疫犬配置力度,充分发挥CT机360度无死角扫描检查和可疑物品自动报警成像、检疫犬嗅觉灵敏等优势,大幅提高了携带、邮寄违禁物品的截获率。2018年,南京海关从行邮物品中查获禁止携带邮寄的水果、肉类等动植物产品23860批次、植物种子种苗789批次、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157件,从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28种133种次。先后对30起违法携带、邮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旅客携带物、邮寄物检疫管理系统已积累29000余条违规人员信息。

提升资源性农林产品安全进口“促”的成效

由南京海关牵头配合海关总署制修订进出境粮食、木材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制定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标准等,推进口岸防疫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和能力提升。南京关区现有进境粮食、种苗、水果、水生动物等指定口岸24个,5个口岸的木材进口量位居全国前10位。分别在进境粮食、木材、非食用动物产品等领域开展“粮安行动”“林安行动”“合规行动”,结合口岸接卸、仓储运输、生产加工等环节实施全链条监管。近3年来先后对202起未经许可擅自运递、未按检疫审批规定执行、申报不实等违犯动植物检疫法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消除疫情疫病风险隐患。2013年以来,江苏口岸累计进口粮食1.49亿吨,进口木材1.27亿立方米。

拓展全民国门生物安全意识“引”的路径

南京海关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引导社会公众“从我做起”。聚焦学校、旅行社、外贸公司、国际航行船舶和国际航班工作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专题宣教,推进国门生物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手机、进客(船)舱、进车厢等“六进”活动常态化。先后组织开展“我当一天检疫官”“媒体口岸行”“国门销禁”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400余场次,建成国家、省、市级科普基地16个,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教育示范学校7个。与新华社客户端和中国江苏网联合开设“美丽中国 绿蕾护航”国门生物安全宣传专栏,点击量超过820万次;与南京图书馆联合举办国门生物安全专题讲座,1000余名市民现场参与,30余万人通过网络、微信直播在线收看。在江苏卫视以及30余个公共场所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国门生物安全宣传视频,着力拓展宣传覆盖面。组织设计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标识,做到标识形象、科普内容、视觉效果“三统一”。

栏目编辑: 李灵   liling@mail.custom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