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一带一路”上飞驰的“齐鲁号”
2018年10月31日,“齐鲁号”中欧班列的首发,不仅实现了全省中欧班列的资源整合,也进一步促进了互通互融发展格局的形成与深化。
文 / 张丽媛
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2018年10月31日,山东省“齐鲁号”中欧班列首发,实现了全省中欧班列的资源整合。整合以来,“齐鲁号”中欧班列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看数量:从每周1列到每天近3列
整合带来了优化,也带来了发展,济南海关提供的一组数字就能看出中欧班列短短几年的变化——2017年,山东省发运中欧班列62列,几乎每周1列;2018年,山东省发运中欧班列451列,平均每天1列;2019年前4个月,山东省共发运中欧班列321列,相当于2018年全年发运数的71%,平均每天都有2.7列“齐鲁号”中欧班列带着“中国制造”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见微知著,可以说,山东中欧班列已经驶入了快车道。中欧班列互通互融的发展格局已初成规模,日益繁忙的“齐鲁号”,成为了连接山东与亚欧国家货运的 “大动脉”。
看回程:从“有去无回”到“有去有回”
返程货物少,一度成为山东中欧班列运营成本高的难解之题,满车去、空车回,被大家戏称为“有去无回”。2018年2月25日,“临沂&—莫斯科”线路实现对开,填补了省内中欧班列“有去无回”的空白。而在2019年,越来越多的“齐鲁号”则加入了“满车去、满车回”的行列。
山东港天物流有限公司经理李擎的办公桌上有个日历牌,从3月15日起,他就在日历上圈圈点点。对此,李擎说道:“3月15日,我们班列首发;30日抵达莫斯科卸货后,再到乌兹别克斯坦装棉纱。”李擎口中的这趟车,就是2019年3月15日首发的“齐鲁号”(北线)青州&—俄罗斯班列,班列的开行成功弥补了潍坊周边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空白的铁路直通贸易。也是这趟车,即将带着乌兹别克斯坦的棉纱返回青州,这将成为青州“齐鲁号”首趟有回程的班列。
“如何让列车‘有回’,公司做了很多调研。”李擎介绍说,“我们从潍坊一些棉纱企业了解到,他们有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棉纱的需求,之后公司就在‘齐鲁号’返程经停的塔什干地区建立了分公司,利用返程的中欧班列为客户带来他们需要的棉纱,我们‘齐鲁号’也实现了重回,可谓一举两得。”正是因此,这列有重要意义的班列和它装载的棉纱,也就更让人期待——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多,今后,每月一次乃至更频繁的“棉纱班列”将成为常态。
山东铁集国际联运物流有限公司也看准了“齐鲁号”带来的物流便利和俄罗斯木材资源丰富这两个优势,总经理李振刚说:“首班‘齐鲁号’回程班列就是我们公司承接的,后来我们又尝试了整列回程,效果很好。拿俄罗斯托木斯克始发的回程班列为例,原来俄罗斯中部城市资源进口需要绕行海运,耗时太长,空运成本太高,现在板材由班列卸载后直接进入保税物流中心,点对点运输真是太方便了。”据悉,下一步,该公司要将淄博保税物流中心打造成华东地区俄罗斯进口木材集散中心,形成集金融、木材加工、销售、分拨于一体的产业链生态圈。借“齐鲁号”这股东风,企业实现了业务的丰富拓展。
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齐鲁号”把“中国制造”带出国门,也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世界制造”带回了山东。可以预见的是,“齐鲁号”中欧班列的回程将会越来越多。
看企业:从服务本土到筑巢引凤
不只是省内企业,2019年以来,更多外省的企业也看准了“齐鲁号”,纷纷前来“搭乘”。例如,今年一季度,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就在潍坊海关报关127票,通过“齐鲁号”(青州)中欧班列向欧洲出口制冷设备。广东、浙江等南方发达地区企业,逐渐兴起“海运+‘齐鲁号’”的运输方式,即通过海运方式将货物运到港口,再搭乘“齐鲁号”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比从南方直接开行中欧班列或者经内陆公路、铁路运输到其他中欧班列始发地等方式,更能够节省可观的运输成本。
筑巢才能引凤,新疆鸿运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张磊,则道出了舍近求远选择“齐鲁号”的原因。“首先是线路越来越密集,返程班列也明显增加,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且政府对班列发展非常重视,海关、场站、铁路等各个单位都很为企业着想,比如济南海关就在班列到站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审核放行,周末节假日还提供预约加班服务,为我们实现了通关无忧。”张磊满意地说。
“齐鲁号”业务量的猛增,在给外贸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海关一线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保障中欧班列健康有序运行,济南海关强化担当、优化服务,加强对企业动态监控,与地方政府、铁路等部门联合制定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对诚信度高的企业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复杂事协办,着力解决中欧班列运行中与海关监管服务相关的难点、痛点、堵点。对此,淄博海关查检二科科长姜迪来说:“我们充分调研了企业需求,结合监管要求,完善了预约加值班制度,实施‘5+2’‘白+黑’预约加班,保障企业365天的24小时无障碍通关。同时,加强人员调配,配齐、配足、配好验放人员,优先保障中欧班列监管查验工作,理顺中欧班列转关、查验作业流程,保证海关作业各部门、各环节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压缩作业流程时限,借此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