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重庆海关:“陆海新通道”助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国际铁路班列、东盟公路班车这三大物流通道,使重庆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目标成为现实。

文 / 张明建  唐冠雄

2019年5月27日,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大批货物的“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从团结村出发,这也是“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的第1000班。

“陆海新通道”是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框架下,由重庆和新加坡双方在2017年2月共同发起的,现已发展成为由中国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和新加坡等共同推动的物流通道。

首倡建设“陆海新通道”的重庆持续发力“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国际铁路班列、东盟公路班车三大物流通道,发车量、货运量呈两位数乃至三位数增长,使得重庆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目标从概念蓝图成为了清晰可见的现实。

“陆海新通道”跑出通关新速度

5月8日上午10时许,满载125台整车的专列从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徐徐驶出,标志着“陆海新通道”整车出口从测试走向常态化运行。这批“重庆造”庆铃牌轻卡经广西北部湾,将在17天后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

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向通道公司”)董事长王渝培介绍,此趟专列将于2天内抵达广西北部湾,再经海运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传统江海联运方式到菲律宾需30多天,而选择“陆海新通道”全程则只要半个月左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催生了历史性国际商机,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成为这一倡议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从菲律宾远道而来的KINGLING MOTORS公司负责人黄铃财感慨道,“‘重庆造’的汽车好、这里的营商环境好、出海的物流通道也好。”

这“三个好”可谓来之不易,它体现着重庆贸易便利化水平正向沿海省市看齐。2018年以来,重庆海关出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十六条措施》,通过大力推广“单一窗口”“一体化”通关、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作业、加大非侵入式查验比例、持续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实现7×24小时通关常态化等举措,有效促进了跨境贸易便利化,优化了重庆各口岸营商环境。2018年全年,重庆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压缩65.49%、93.81%,超额完成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3的年度工作目标,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

“下一步,重庆海关将紧紧围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力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按照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年内努力推动渝、桂、黔、陇、青、新、滇、宁、川9地海关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框架下,进一步完善跨关区通关协作机制,推进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加强监管协同,提高货物全程通关保障水平。”重庆海关法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陆海新通道”跑出贸易新业态

3月26日,重庆地区首票保税平行进口车在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开箱查验并保税仓储。这批2019款丰田塞纳车由加拿大温哥华港启运,通过海运到广西省钦州港,再搭乘“陆海新通道”班列抵达重庆。车辆运抵重庆以后,在短短4个小时内,就完成所有通关手续。“之所以选择‘陆海新通道’完成重庆首票保税平行进口车业务,更多的是市场的选择。因为有太多的企业一直在寻求通过新通道开发新业务的可能,它的地理优越性和市场潜力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副总经理韩浩谈道。

由于亚欧货物频繁在重庆交汇进出,转口贸易这一重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贸易模式,悄然出现并迅速发展。近年来,“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海运、公路一体化交通模式,不断延展物流半径,让越南产的电子产品、比利时产的烟草都通过重庆转口,最终到达波兰、日本等国。

对此,重庆渝州海关关长张涛说:“重庆今年的转口贸易单量、货值逐月提升。重庆海关采取过境转关的模式,使得中欧班列(重庆)和国际‘陆海新通道’班列不用‘出站换乘 ’,在铁路中心站就可以进行两个车皮的对接,方便了企业,节省了时间,减少了企业费用,真正实现南向与西向物流通道、‘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的无缝对接。”

“陆海新通道”跑出开放新机遇

2018年12月28日,满载重庆江津区五金机电产品的“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鸣笛后缓缓往广西方向驶去。这批江津货物,将抵达东盟各国,并分拨前往全球其他国家及地区。同时,依托“陆海新通道”,重庆还打造了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和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农副产品分拨中心,未来,东盟的货物将通过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源源不断地供应重庆乃至全国各地。

2019年3月12日,“陆海新通道”(果园港)班列沿陆海贸易新通道直通广西北部湾港,发往东盟各国。南向通道公司董事长王渝培介绍道:“果园港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水、铁、公多式联运枢纽港,通过‘新通道’连接北部湾港出海,实现了江、铁、海的无缝连接,将带动重庆外贸和长江经济带更好的发展和开发。”

如今,随着“陆海新通道”的不断发展,合作伙伴已涵盖全球知名的20余家船公司,目的地覆盖全球6大洲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个港口。运输货品扩展至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建筑陶瓷、轻工及医药产品(饮料)、粮食、生鲜冻货等300多个品种——始发地的渝州海关业务量越来越繁忙,重庆市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中的支点作用更加凸显。

“我们将借助物流大通道带来的枢纽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秉持顺势监管、隐形监管理念,探索创新多式联运海关监管模式,全力助推完善开放平台基础功能,支持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中心功能与保税平台功能的叠加优势,提升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集疏运效能。”重庆渝州海关关长张涛表示。

据重庆海关统计,截至2019年5月27日,“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重庆&—钦州)已累计开行1000班,“陆海新通道”国际铁路班列(重庆&—河内)累计开行78班,“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重庆&—东盟)累计开行94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