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大连海关: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访大连海关关长孙玉宁
Q:大连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一直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大连海关在促进大连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区域航运、物流、金融等中心建设中做了哪些工作?
A: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毗邻,是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海上门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沿海和港口是大连最鲜明的城市印记,也是赢得对外开放先机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一直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大连自身的对外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开放带动和经济发展引擎作用持续释放。2018年,大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763.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值比重超6成,外贸依存度62.2%,远高于29.1%的全省平均水平和33.7%的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对外开放是大连最突出、最重要的发展优势,也是今后大连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海关处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在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大连海关在海关总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始终把海关工作放在推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去考量,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上去谋划,按照中央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部署及要求,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流程、出台便利举措,为推动大连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特别是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遵循,以“五关”建设为引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从整顿纪律作风破题,向优化监管服务发力,针对大连市外贸发展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压缩通关时间、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的创新举措,采取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的实效做法,着力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为大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贡献海关力量。
Q: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进一步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和成本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老工业基地东北,营商环境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大连海关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A: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是大连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现实需要。一直以来,大连海关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效能、降成本、优服务”为着力点,努力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切实释放改革红利,为企业减负增效。
一是聚焦“省时”,大力提效能,“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是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大连海关此前就启动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百日会战”,推行提前申报、先验放后检测、税单无纸化等便利化措施,推进“单一窗口”应用、口岸信息化建设,提升口岸大通关时效。据统计,2018年大连海关进口通关时间75.69小时,出口通关时间8.01小时,同比分别压缩37%和54%,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创新推出“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模式”,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向全国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在有效提高海关对进境粮食的疫情监测能力和检测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北良港的周转效率,将使北良港进口粮食年接卸中转量实现翻倍,达到600万吨,增加中转收入2.4亿元,散粮码头进口粮食年接卸中转量可达500万吨,增加中转收入1.7亿元。
此外,自2018年11月1日起,全面落实精简进出口环节申报项目和监管证件工作,将原报关、报检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由86种减至48种,各类申报项目单据合计压缩达50%以上,企业注册登记单证由以前的10个精简为目前的1个。
二是聚焦“省钱”,大力降成本,持续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涉企收费,2012年至今,主动削减近2.5亿元。在东北地区率先实施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试点工作。2018年共为辖区内企业节省费用2083万元,惠及外贸企业近万家。
推行“委内加工”使企业实现从单向出口到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的转变,有效化解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区内已有12家企业开展此业务,其中大连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通过此举解决了近300个就业岗位,2018年增加产能30万台,产值增长4.62亿元,企业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19年产能将增长300%,产值达到10亿元。
创造“大连标准矿”,在全国率先开展保税混矿业务。2017年以来,大连港保税混矿业务成效显著,进境铁矿石40%分拨至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企业从亏损8千万元到盈利数亿元,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同时,不断推动关税领域改革,全面推广自报自缴、汇总征税等税收征管改革,创新税收担保模式,推动“银保关”、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落地,并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18年共为111家企业减免税款4.6亿元,增长2.2%,企业从中国-东盟等17个优惠贸易协定项下享惠进口税款减让20.23亿元,共为85049批次出口货物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受惠国外关税优惠的货物总额达到3.13亿美元。
三是聚焦“需求”,大力优服务,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企业、重大项目“量体裁衣”制定特色监管服务方案。为英特尔公司打造嵌入式贴身监管模式,通过叠加“分送集报”“保税货物区域结转”“提前报关”“担保验放”等措施,使进口货物从飞机抵港到投入生产耗时仅2个多小时,投资55亿美元的英特尔二期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8个月,创英特尔世界工厂建设最快纪录,体现“大连速度”。
积极支持恒力石化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批准设立对二甲苯自用型保税仓库,并针对企业原料进口时间紧的问题,建立关企互联互通机制,通过7×24小时全天候预约通关、支持企业夜航等措施,解企业燃眉之急。
2018年,办理保税仓储汽车7968辆,同比增长12倍,极大地缓解了平行进口汽车销售商的资金压力,对发挥大连港整车口岸的辐射优势和提升保税港区的综合服务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可以说,2019年大连在推进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任务艰巨,进一步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必须“放大招”。2019年,大连海关将把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全面深化自贸区建设与促进大连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统筹起来,瞄准更高标准、更好水平,推出更多创新、更有利措施,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更多海关智慧。
2019年,大连海关将把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全面深化自贸区建设与促进大连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统筹起来,瞄准更高标准、更好水平,推出更多创新、更有利措施,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更多海关智慧。
Q: 2019年,大连海关还将为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推出具体措施吗?
A: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商环境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关系到大连高水平开放的大事,在2018年工作成绩和持续调研的基础上,2019年,大连海关将发挥机构改革后职责更宽广、监管更有力、服务更高效的优势,重点聚焦口岸通关环节的“堵点”“痛点”和企业进出口面临的“难点”,围绕“加速通关、优化监管、精简审批、提升服务”四个方面,全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8项措施,包括:全面推广进口货物“提前申报、货到验放”模式;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深化反走私综合治理;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加大AEO企业培育力度,对标大连市政府“服务秘书”制度,为辖区百家诚信企业配备特邀协调员以及完善企业主动披露和申报容错机制等18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2019年,大连海关将进一步推动提效降费,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持续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