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人民币再临重要关口
文 / 联讯证券分析师 廖宗魁
2019年4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只用了一个月时间离岸人民币汇率就从6.67贬值至6.95附近,再度逼近7的整数关口。
引发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的核心原因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恶化,这导致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外资加速流出。
2018年年底以来,中美经贸磋商一直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就在大家认为中美将很快达成协议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
随后中国做出了必要的反制。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
2019年5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发布公告,将就约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征求意见并举行公开听证会。5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华为进行封杀。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这段时间,也是人民币贬值最快的时期。2019年5月6~17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贬值了超2000个基点,至6.95附近。整个5月外资流出也较多,陆股通净流出536.7亿元,创开通以来单月最大净流出规模。
同样的剧本在2018年也上演过。2018年6月15日,美国公布了对华500亿美元的加征关税清单。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同步开启了快速贬值之旅,从6.4贬值至8月中旬的6.95。
如何看待人民币“保7”的问题?央行是否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枢纽,人民币汇率保持一定的弹性有利于国内稳增长,并减弱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
汇率中长期的价值由经济基本面决定,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自然也就不存在刚性的“保7”问题。
但从短期的角度看,汇率很容易受到情绪面的干扰,形成资本流出与贬值的负反馈,从而增加整个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所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采取适当的逆周期干预措施是必要的。
2019年5月15日,央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票,其中3个月期和1年期央票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3%和3.1%。这是央行继2018年11月和2019年2月之后,第三次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央票。
显然,此时发行离岸人民币央票,表明央行有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意图。它有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作用,并且发行利率比今年2月份有所提高,有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水平的意义,提高做空人民币的成本。与直接利用外汇储备在现货市场干预相比,央行在用更为市场化的方法调节外汇市场的短期供需,发行央票的政策也更加透明,更有利于稳定汇率预期。
市场上还有一种论调,认为现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国内应该采取相对偏紧的政策来应对。这种看法颠倒了汇率与经济的主次关系。
从中长期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才是决定人民币走势的关键变量。货币政策不应该受到外部的束缚,保持国内经济复苏的持续性,资金自然会对人民币恢复信心,人民币才会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