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居安思危

只有承认差距,才能找准方向。在倒逼机制之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2018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电子通信制造业”)出口达6677.5亿美元,增长11.8%。但是受高低端产业两头挤压,我国产能不断外移,现有市场份额的保持实属来之不易。在高端产业方面,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鼓励制造业回流;低端产业方面,东南亚、非洲部分国家依靠低廉的成本优势大规模吸引外资。2018年,在GTA有进出口实绩的91个国家和地区中,全球主要出口国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马来西亚、捷克增幅超过2成。

综合指标全球第二

2018年电子通信制造业外贸竞争力综合得分103.26分,较2017年提升0.13,一跃超过中国台湾省上升至第二位。从分项指标来看,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指数、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和出口比重4项指标总体趋势优于2017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连续10年位居首位,份额由2017年的28.52%升至2018年的29.31%。因考虑香港货物转口部分,将我国香港地区与内地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加总,合计值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08个百分点至43.43%。同时,显示性指数平稳增长至2.29;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一改2017年颓势,由负转正,上升4.37个百分点至2.96;出口比重提升0.59个百分点至26.83%,继续保持行业领头羊地位。相较于这几项指标得分均有增长的情况,衡量行业内部结构性国际竞争力的贸易竞争指数连续4年小幅回落,为0.15。

行业出口拔得头筹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电子通信制造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行业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借助创新的政策东风,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的格局。2018年,规模以上电子通信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9个百分点;电子通信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6%,高于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7.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在我国全行业出口中的比重也持续增长至26.83%,行业出口龙头地位稳固。其中,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手机和便携式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6.6%、19.6%、11.5%和8.2%,带动行业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回升4.37个百分点,对2018年我国整体出口贡献率为20.3%。

高端制造狭路相逢

如今,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工业强国或地区使出浑身解数,来争抢新的竞争高地,重构制造业产业链,获得强大竞争力的工业体系。

韩国方面,推出制造业复兴愿景计划,通过产业结构智能化、环保化、融合化创新,计划到2030年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四大强国之一。韩国政府宣布将打破政策壁垒,增加优惠条件以吸引优秀外资,鼓励本土企业在韩国国内投资;并计划在2019年推出首份国家级人工智能发展战略。2018年,韩国电子通信制造业出口大幅增长18.27%,市场占有率提升0.6个百分点,国际竞争力综合得分增长0.09至102.39。

我国台湾省在晶圆代工的技术领先大陆3~5年;在专业晶圆代工制造领域长期独占鳌头,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台积电2018年年营收(新台币)同比仍增长5.5%;联发科的IC设计也稳稳地站在半导体制造的“微笑曲线”高点上,可与高通、三星并驾齐驱。

日本方面,2018年电子通信制造业出口增长2.45%,国际竞争力综合得分下降0.08至100.55,分项指标除贸易竞争指数持平外,均有所下降。但在行业高端领域,日本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日本企业在尖端材料领域拥有8成以上全球份额。

新加坡方面,政府助力制造业革新,利用新加坡工业智能指数,对300家来自各领域的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评估,加速向“工业4.0”转型;设立智能制造业示范工厂,展示迈向“工业4.0”的可行方案。

美国方面,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跨国制造企业回流,对到美国建厂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还提出了“美国制造”计划,强调技术创新的商业化。据报道,美国制造业面临用工荒,预计未来10年还将有240万个新增岗位的缺口需要填补。

产业转移声势浩大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综合成本优势下降等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电子通信制造企业经营困难程度加剧,转移的趋势明显上升。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全球范围内抬头,为减少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各跨国企业纷纷行动,调整全球产业布局。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不断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目的地,其电子通信制造业在中低端市场与中国竞争日趋激烈。东莞市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2018年间,当地发生转移的行业高度集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企业数量最多,占37%;境外转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部分境外客户会将企业是否有东南亚工厂作为下单前提,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东南亚的优势所在。

马来西亚推出的企业所得税“五免五减半”优惠政策,在吸引优质项目方面呈现明显优势。同时,制造业领域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外资的快速投入有望促进相关公司和配套工程的增长,加强马来西亚本地的研发活动和人力资本开发。

菲律宾政府准备实施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包括简化政府流程、放宽外资限制等,预计2019年外商投资将有所回升。

在最新的“印度制造”活动中,印度政府积极推动电子行业的本土化进程,小米、三星、OPPO和vivo相继在印度设立工厂,带动手机配套厂商进行订单转移。

自主创新喜忧参半

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9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同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增长20.7%;但进出口贸易逆差却高达2274.5亿美元。近3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前五大来源地为我国台湾省、韩国、马来西亚、日本和美国。集成电路关键部件进口依赖度高,迈入高端领域的产业链建设还需全力以赴。

2018年华为、小米和OPPO分别以14.7%、8.7%和8.1%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高居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3位、第4位、第5位。然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继2018年将通信巨头中兴作为“开刀”对象后,美国又将华为列入“BIS实体清单”,并陆续在全球范围内要求高通、谷歌等企业停止与华为的合作。在经贸摩擦之下,更加暴露出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缺芯少屏”风险。

可喜的是,华为早年就开始了自研芯片布局,防患于未然。数据显示,华为手机2018年下半年采用海思麒麟处理器的自给率还不到40%,而2019年上半年已经提升到45%,预计下半年进一步提升到60%。在屏幕方面,京东方2018年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一,五大主流显示屏市占率均位列全球第一,在OLED领域量产进度仅次于韩国厂商。拥有更多高世代线的京东方将补齐大尺寸端产品线,提升高阶产品的占比,抢占高端市场。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利于加速电子通信行业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

但是,与前面提到的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同,OPPO、vivo两家企业的芯片主要来自高通,内存则来自我国台湾省、新加坡等地,配件高度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受外部影响较大。为避免受到争端波及和规避贸易壁垒,OPPO、vivo已转移10%左右的外销产能到印度和印尼。企业的自主创新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来说越来越重要。未来伴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浪潮,高端芯片需求将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刺激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和产业迁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