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中国工人还是最勤快的?

文 /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邢海洋

纪录片《美国工厂》火了,里面中国工人匀称的身材、麻利的动作不由让我们自豪了一把,作为对比的美国本地工人则身材臃肿,工作懒散。21世纪以来,美国产业持续空心化,难道蓝领阶层彻底崩溃了?

美国工人懒散混日子;越南工人爱享受、不加班;法国工人走上街头上演“黄背心”暴乱;日本职场全是老年人,态度极好却迟缓。凡此种种,中国工人似乎是世界上最为自律最为勤奋,从而支撑着中国制造业的稳健致远。可就在《美国工厂》播出后不久,海尔开除午休员工的消息就令剧情反转了,很多表面上的自律往往是“他律”。中国工人作为整体,真的如《美国工厂》里的那样利索且高效?

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曾有极大感触,他曾经去韩国参观一家面粉厂,该厂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仅雇用了66个员工,而希望集团250吨日处理能力的面粉厂一般用70多人。令刘永行不淡定的还在于进一步的交流,原来这家韩企也曾经到中国开过厂,设备全靠进口,因为建厂晚,机器比韩国厂子还先进,可250吨的日处理能力,雇佣了155人,等于是韩国的设备、韩国的管理,一到了中国效率就降了。这件事给刘永行很大的触动,促使他思考。他发现了很多韩国工人的不同之处,首先,他们很主动,手脚总是处于不停歇的状态,一件事做完就会去承担其他的任务,韩国企业,上上下下,大家都有自觉补位意识。其次,这些工人一专多能,训练有素,很少犯错。而韩国同行对中国工人的评价却是“做事不到位”,“不到位”加上出错后还得返工改错,生产速度就慢了。

这是刘永行将近20年前的观察。如今我们的企业效率提升了不少,可在广大的东南沿海和中原腹地,加工制造业中还有相当多的作坊式工厂靠计件挖掘员工的劳动潜能,而不是以分工协作的方式提升全员效率。

制造业的先行者们都在摸索着自己的办法。记忆最深刻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发明的满负荷工作法,让员工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后来流水线普及开来,员工即使想“偷懒”,也被传送带送来的活计弄得手脚不停了。作为最早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海尔,其管理以精细和严格著称,员工做错事动辄罚款,细节管理几乎令人“窒息”。厂区的每一块玻璃都会责任到人,员工离开座位时,须将座椅推进桌洞里,否则将会被罚款100元,班车晚来一分钟,也要罚,如此这般,连张瑞敏自己也承认:“这样管理很累,但没办法。”

时至今日,中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过去提升了,手勤脚快了,可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9.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

前几年,美国波士顿市政当局购买了中国地铁,中方派去建修理厂的管理者曾有观察:工会会员虽高薪且保障多,但工会为了和“散工”竞争,也会对会员有所筛选和限制,那些工会工人,个个身手麻利态度敬业。当然,他们和中国员工也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严格遵守8小时工作制,一分钟也不多干。上班工作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挣钱,享受下班后的闲暇时光。相比于东亚的加班文化,公私分明的作息,效率反而更高。

栏目编辑:鲁翔宇   Luxiangyu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