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上海海关:全力保障进博会,我们做到了

文 / 金姬  陈炜 

2019年11月10日,第二届进博会落下帷幕,给万千观众带来一波又一波新惊喜:从让人惊叹的“会飞的汽车”,到目不暇接的各种黑科技,再到琳琅满目的全球美食……来自全世界的各类高端展品云集于此;加之进博会展馆“四叶草”在白天展现出的花团锦簇的美景,以及在夜晚放射出的璀璨夺目的灯光,参观者在进博会上收获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幕前光鲜有目共睹,幕后工作千丝万缕。作为本届进博会流程最前沿,也是压力最大的部门之一,上海海关承担着进博会监管服务的重要职责,无论是世界级的国宝,还是普通展品入境,都要按进口物资办理相关海关手续。在这样急、难、新、重的任务前,上海海关所属上海会展中心海关(以下简称“上海会展中心海关”)应运而生,一大波“花式创新”也被“逼”了出来。

实际上,从展前到展后,每一件展品顺利登上进博会的舞台,都称得上是一场无缝衔接、密切配合的接力,而上海海关的全力保障则让这场“接力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史上最繁杂展品报关一日完成

10月12日上午,一艘名为“达飞阿肯色州”的巨轮靠泊洋山深水港,其所承载的两个40英尺集装箱的进博会展品,创下了第二届进博会单票展品品类和参展商最多的纪录。10月15日,巨轮靠泊后的第3天,该票货物的各项手续准备就绪,正式向上海海关报关,当日就完成了海关申报流程。17日中午,该票包含了来自土耳其23家参展商的150多个品类展品的货物,在洋山口岸完成必要的检验检疫查验后得以顺利放行,迅速被运往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现场。

单票展品品类如此繁杂,即便在展会经验丰富的上海也是颇为罕见的情况。用参展商的话来说,他们几乎把一个土耳其“大巴扎”(集市)运到了进博会。而帮助其精准报关,无论对承运商还是上海海关都是一个挑战。好在上海海关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上海会展中心海关展览品监管一科的徐天驰,主要负责进博会备案和企业通关疑难杂症处理工作。早在首届进博会筹备时,徐天驰便被多次派往北京参加海关总署集中工作,协助起草了进博会海关工作方案、通关须知,以及便利措施等海关规范性文件,参与了确定进博会总担保方式、物资证明函形式、海关查验模式,以及展品出境保税结转等重大业务突破。

由于这些规范性文件是用来向全世界参展方发布的参展规范,涉及数量众多的法律法规,所以这个“钥匙模”被打造得特别仔细、慎重。2019年,经过海关总署、上海海关、主办方等方面的多次反复论证、几易其稿,最终成功完成了此次进博会全部监管方案的顶层设计。

相比首届进博会时的“零经验”而言,第二届进博会相对“轻松”了许多,海关做的工作更多是相关方面的优化。徐天驰举起手中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海关服务指南》说道:“在第一届进博会的基础上,这本指南对海关的通关须知和便利措施进行了更新,并罗列了一些常见的‘Q&A’,只有把前面的准备工作做细致了,后面的工作才能开展得更为顺利。”

为了进博会物资的顺利通关,徐天驰所在的部门不仅面向企业开展了多次政策宣讲活动,还多次与代理报关企业进行沟通、与口岸相关单位进行协调、与上海商会就ATA(单证册制度)情况进行确认,并在专门设立的“进口博览会海关专窗”接受了相关企业的咨询,为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拥有完备的监管方案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要实现理想中的最优模式,则必须依托先进的管理系统。在土耳其这票展品,以及进博会其他展品“秒放”通关的背后,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进博会专窗(以下简称“进博会专窗”)的成功开发可谓功不可没,有效降低了参展企业的物流和时间成本。

上海海关科技处大数据平台管理科主任科员孙森林是进博会专窗开发的负责人。对于进博会专窗,孙森林不无感慨地说:“过去,进境物资证明函为纸质,承运商不得不奔走于国家会展中心与海关之间,以完成审批盖章和受理,数据还要由承运商手工录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形成电子化的展品清单后方能正式报关,整个过程费时费力;2019年,上海海关彻底取消了纸质盖章的进境物资证明函,通过进博会专窗为企业开具电子证明函,并请国家会展中心进行网上审批,已审批的电子证明函直接发送至‘单一窗口’,自动比对生成报关展品清单,不仅省去企业奔波之苦,更省去企业手工录入展品数据的烦琐及可能出现的疏漏,进而实现了展品通关安全性与便利性的统一。”从电子证明函的开具到报关通关,数据在上海口岸与海关总署的数据库之间狂奔,实现了全程无纸化。

除了开发工作之外,徐天驰和孙森林都说,最累的其实是组织协调承运商、会展中心,以及海关内部等多部门共同测试和联合调整。对此,徐天驰说:“光是为这次进博会建立的微信群就有10多个,但也正是这种多部门协力,有力保障了通关服务链的环环相扣,为展品迅速通关铺平了道路,也为展品从容布展留足了时间。”

此次,上海海关为进博会开设服务专窗和专用通道共计125个,全天候服务进博会人员及展品进出,做到嘉宾随到随走,展品即到即办、即办即放;探索适应超大客流旅检现场的工作模式,深入实施“先期机检”,单次航班通关时间缩短约25分钟,通关效率提升约63%;简化检疫手续,方便伴侣动物放行,将相关政策以海关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展商和嘉宾宣传。

驻场巡馆,保障国门安全

进博会专窗的开发,实现了展前通关展品“秒放”;而由孙森林负责开发的海关展中巡馆APP(以下简称“巡馆APP”),则成了进博会驻场海关关员的一大“神器”。具体来看,这款巡馆APP里有每个展位的详细信息,包括展商信息、展品清单、贸易方式等,大大便利了现场海关关员的巡馆监管工作。

早在10月18日,上海海关组建的、由80多人组成的驻场队伍便已正式入驻国家会展中心,并将展馆现场划分为现场指挥区、视频监控区、通关作业区、展品查检区、展品监管区、政策咨询区6个工作区。驻场监管人员按照驻场方案要求,有条不紊地奔赴各自岗位熟悉情况、开展工作。而上海会展中心海关展览品监管三科的科员王东茂就是其中的一员,31岁的他被分配到了海关现场监管的巡馆工作组。

上午9点,上海海关进博会现场指挥中心,巡馆工作组每天的例会正在召开。按照不同监管要求和监管重点,驻场监管现场负责人会逐一安排当天的工作。“巡馆是驻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届进博会我们共成立了7个巡馆小组,每个展馆安排5名人员负责现场工作。”王东茂介绍,巡馆的主要工作大致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对展览品进行“物理”的监管,因为参展的展品部分是通过展览品贸易方式和ATA单证册形式入境参展的,海关禁止这类展品违规销售和擅自移出展馆;同时,针对问题地图等违禁品情况开展监管查获。二是对展览品进行检疫防控方面的监管,确保不存在违规试吃、试用的散发情况,不存在未经审批的动植物产品,确保特许审批产品和其他产品隔离摆放,废弃物处置符合海关要求。

此次,王东茂所在小组负责的场馆是食品及农产品展区8.1号馆,该馆集中了来自多国的400多个参展商。与其他展馆不同的是,由于8.1号馆内的展品大多是食品、农产品,且其中有部分展品未获得检疫准入,属特许审批入境范畴,所以该馆在所有展馆中的情况相对复杂。“在首届进博会上,我主要负责1号馆服务贸易馆和2号馆汽车馆巡馆工作,而这次我只负责1个展馆。”王东茂继续说,“但是,第二届进博会的规模扩大了,展馆面积更大了,监管的内容也更复杂了,随之而来的工作量也就更大了;同时,8.1号馆的情况又相对特殊,所以我们组便将这个展馆的监管重点放在了检疫防控方面,巡馆APP大大便利了我们监管工作的开展。”

具体来看,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展位,王东茂使用巡馆APP对展位上的“海关巡馆定位二维码”进行扫瞄,APP上立刻显示出了该展位的展商名称、国家、展品名称等相关信息。展品明细表显示,这一展位展示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特有的葡萄、甜瓜、西瓜、石榴等水果。据此,王东茂对照展位是否提出过试吃或派发赠品申请的信息,仔细核查展品数量,并提醒展位负责人如产生果皮、果核等废弃物,一定要放入由上海海关专门提供的废弃物收集袋,等待专人搬运。

“进博会开幕后,通过巡馆工作,我们在泰国联合展位发现了一种宠物食品含有牛肉成分,不符合禁止清单要求;在来自越南展商的展位上,我们则发现了展商事先没有申报,而是通过手提行李带入境的百香果种子。”王东茂介绍,当天经过沟通,海关关员已要求展商下架,并对这些违规展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除了上述提到的巡馆APP外,王东茂还展示了另一大“神器”——单兵音视频设备。“通过单兵音视频设备,我们不仅可以将现场监管情况的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还可以现场连线指挥中心,汇报我们在展馆现场发现的问题。”王东茂说。

在进博会举办期间,查看手机中的计步器,王东茂每天行走的步数都在2万步左右。“在上届进博会上,我负责服务贸易和装备两个展馆的巡馆,每天的步数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王东茂笑笑说。

实际上,用脚步丈量进博会,王东茂所做的工作只是海关服务进博会的一个缩影;而通过海关上下的努力,使第二届进博会的服务保障工作能够圆满完成,进博会也随之“越办越好”,这才是海关人对进博会最大的期盼与坚守。

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提升15位,从第46位攀升至第31位。其中,上海在“跨境贸易”全部8项指标中有6项大幅进步,尤其“进口单证合规耗时”优化幅度最大,耗时较上年压缩54%。

进步,很大程度上是上海口岸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以进博会为契机高质量发展的结果。进博会货物秒速过关、进博会海关报关专窗、进博会展品绿色通道……这样的进博会便利已经被“复刻”到外贸进出口领域,体现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在制度之外,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还在于,可以全年365天不间断促进全球商品的自由流通。首届进博会落幕后,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逐渐成为承接和辐射进博会溢出效应的主平台,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联动世界。同时,在首届进博会后,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一般贸易模式启动营运,已吸引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8000多种商品、400多个品牌,包括50多个进博会展品入驻展销。最近,B区展销平台北片区4栋楼已开始运营,包括保税展示馆、东方时尚生活馆、东浩兰生健康生活馆、上汽进口汽车馆,未来这里将建成高端精致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5.1万平方米的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于2019年9月通过上海海关验收,并于9月25日落成运营。上海海关方面表示,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运营后,将进一步承接进博会“6+365天”溢出效应,通过保税仓储功能服务长三角区域企业开展保税进出口业务。同时,与虹桥商品展示展销中心等场所联动,开展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工作,扩大进口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努力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另外,10月16日,绿地集团以上海海关推动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业务创新制度落地为有利契机,在进博会常年交易服务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成功打造上海首个保税展示展销新平台,进一步承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绿地保税展示展销场所与进博会主场馆国家会展中心仅一路之隔,位于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一楼,设有欧洲馆、亚洲馆、美洲馆及活动体验区,首期重点引进奢侈品、钻石珠宝、数码家电、生活用品、酒类、家居用品及工艺品等2500余种海外商品。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探索保税展示交易常态化模式,是上海强化制度创新、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使进博会“越办越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上海海关介绍,在保税展示展销模式下,由于中间环节减少和运营成本降低,企业能够“让利”消费者。不少商品在实现“海外同质”的同时,还能做到“海外同价”,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到与海外购物近乎相同的体验,真正实现“海外消费不出国门”,从而带动更多企业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早日开展保税展示展销业务。

图 / 上海海关

2019年9月25日,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落成营运,保税展销商品集中发布。

图 / 上海海关

2019年9月26日,首票进博会展品意大利某品牌商务车,在上海会展中心海关顺利通关。

图 / 上海海关

2019年10月16日,上海海关关员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保税展示展销场所监控室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