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跨境电子商务风险管理实践

跨境电子商务的全程电子化,为各国海关贴近这项新兴业态定制一套风险管控实现方法,以及平衡防控的需求与便利化的期望提供了基础。《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子商务标准框架》(以下简称“《标准框架》”)方案中提出,海关通过与跨境电子商务业者之间及时的电子数据交换,提前开展信息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在货件进境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置,确保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有效的风险管控。

在这方面,中国海关也在积极实践,具体做法包括:

(1)开展货到前风险分析,聚焦高风险对象

针对目前大部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为“整批进口、分散出区”的网购保税模式商品的特点,中国海关将安全准入防控的重点放在一线进境和入区环节。海关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收集到企业申报的数据后,通过对舱单等数据的分析,在货到前进行风险甄别和布防,货物到达监管场所后通过X光机、CT机等非侵入式检查,在尽可能地减少开拆的同时,将涉及毒品、核生化爆、检疫等安全准入风险前置拦截在口岸一线,查验无异常货物可在24小时内办结通关手续,既有效防控安全准入风险,又为之后小包裹的二线快速通关出区奠定基础。

在包裹二线出区环节,在申报清单与订单、支付单、物流运单(以下简称“三单”)“三单比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类内外部数据资源寻找风险特征,对经营主体、购买主体的活跃度开展分析,对交易行为的可信度进行甄别,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聚焦于高风险对象,对其他包裹实施快速放行,尽量减少通关干预。

(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前移风险协同治理关口

中国海关不断探索加强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支付企业、物流企业在风险共管共治方面的协作,通过逐步引导电商平台企业加强平台内销售商品的合规性审查,指导电商企业规范商品信息备案,督促物流企业严格履行揽件验视制度等,探索将跨境商品安全风险的管控、治理关口前移至企业经营环节;同时,在强化联防联控、加大对走私违法行为的管控力度等方面定向发力,预防和化解各类风险。

另外,相较于传统贸易形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场景虚拟化的商业运作模式,决定了其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方面,离不开各方资源和力量的支持。中国海关也通过积极推进与其他政府部门在信息数据交换等方面的协作,努力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职权藩篱,由专业的部门和人员管控专业的问题和风险,并尽可能减少重复监管,节省监管资源,使监管更加高效。

(3)提升数据可靠性,夯实风险分析基础

“三单”作为反映跨境交易状况的证明,自然是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的基础,在确保交易、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方面,中国海关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是采用单证数字签名技术。企业须对其向海关所申报进口申报清单及传输的交易、支付、物流等的电子单证数据承担法律责任,并使用数字签名技术避免信息被篡改及被抵赖。

二是获取原始支付数据。2019 年开始,海关要求参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向其开放包括订单号、商品名称、交易金额、币制、收款人相关信息、商品展示链接地址、支付交易流水号、验核机构、交易成功时间等支付相关的原始数据。海关认为有必要时,可将这些数据发给中国银联或中国网联等机构进行验核,并作为审核交易真实性的依据。

栏目编辑:王国秀   wanggx@mail.customs.gov.cn

书名:《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子商务标准框架及释义》

编译:“海关眼系列”编委会 

定价:98元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第1版

出版单位: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子商务标准框架》确立了提前获取数据进行的风险管理,简化了手续,确保了国家和社会安全,完善了国际国内立法的八项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制定了十五条标准以及实施标准的技术说明,成为近年来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重要国际标准。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组织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标准框架》进行翻译,并编写释义,旨在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电子商务企业了解并实施《标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