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 海关的风险管理

“ 火眼金睛 ”是怎样炼成的?

/郭大海、刘晓、王子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量呈爆发式增长,海关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人人过筛、票票查验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进出口业务量快速增长与海关人力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如何利用最少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监管收益成为横亘在海关面前的难题。风险管理应运而生。在海关,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以管精管少管好为目标,在海量进出境数据中抽丝剥茧,找出违法违规的线索,辅助海关现场精准监管。有了风险管理这个法宝,既能提高通关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又能对违法对象开展精确打击,全力维护进出口秩序。

怎样管精管少管好

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一直是海关改革的重头戏,作为改革中的弄潮儿,风险人一直走在历次改革的最前沿。1998年,海关将风险管理融入通关作业改革,开始在货物领域探索。2009年,总署启动分类通关改革试点,提出以风险分析为手段,对诚信守法企业的低风险报关单(货物)快速验放,提高通关效率。2014年,海关开始全面深化改革,依托两个中心、三项制度打造通关一体化格局,其中一个中心就是风险防控中心,并明确建立海关总署、直属海关两级风险防控中心,实施业务风险集中防控。2018年,在海关机构改革中,海关总署成立了风险管理司,风险防控中心升格为风险防控局,形成了总署风险管理司统管,两级风险机构职能错位、优势互补的1+3+42风险防控体系。

1+3+42风险防控体系

/海关总署风险管理司

走进海关

全球港口船舶监控预警平台御纳。图/海关总署风险管理司

 货轮邮包的风险管理

 不论是货物渠道,还是寄递领域,大到一艘货轮,小到一个邮包,处处都有风险管理的身影。尽管不在监管现场,风险管理部门却总能在第一时间敏锐地判断出风险点,通过科学分析实现精准布控,并通过指令直接指挥现场执法。风险部门开展打击洋垃圾、涉濒危物种专项行动,维护生态安全;严厉查发涉枪、涉爆、涉毒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权益,引导进出口企业提高版权、品牌意识,等等。

 特别是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风险部门双线迎战。一方面,聚焦外防输入,开展进出境人员风险防控,利用大数据手段对高风险人员、航班实施分析布控,将疫情拦截在口岸;另一方面,严把进出口防疫物资质量安全关,严禁不合格防疫物资流入我国,同时严防不合规防疫物资出口,积极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

 促进风险甄别精准化、智能化

 一直以来,海关风险部门立足方法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海关大数据池、研发风险智能模型,推进全供应链信息收集与风险研判,发挥多维数据的集聚效应,促进风险甄别精准化、智能化。

 海关还注重协同治理,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与外交部、发改委、工信部等32个部委建立口岸安全风险联合防控机制,推进信息交换、情报共享和联合研判,凝聚口岸风险防控合力,共同筑牢国门安全防线。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风险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