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中国古代关隘起源的见证

/王栓印

中国海关博物馆有一件字瓦当藏品。它原是汉代函谷关门楼上下垂部分的建筑构件,也是我国古代关隘起源的有力证据。

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春秋晚期形成完善的模式。屋顶上瓦,先用板瓦依次仰置,然后用筒瓦扣在板瓦接缝上,在伸出屋顶的筒瓦头部,有一个下垂的圆形或半圆形构件来封堵筒瓦,就叫瓦当。当,同挡,封堵的意思。

为了保护木质屋檐,最初的瓦当素面,以实用功能为主。后来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瓦当不断加入表现使用者身份和追求的图案,如绳纹、夔纹、饕餮纹等,有了装饰功能。

一般认为带文字的瓦当出现于近2100年前的汉景帝时期,到汉武帝时已广泛用于宫殿、官署、陵墓等建筑上,这从长乐未央”“京师仓当”“长陵西神等文字纹瓦当的大量出土可见一斑。

现在考古发现的汉字瓦当上的字都是阳文。有研究指出,这跟当时秦汉印章都是白文有关,倒模后的封泥就成了阳文。远观时,阳文较阴文容易辨认,用在高大的建筑上,装饰效果更好。

另外,受汉以缪篆入印的影响,瓦当上的字体追求均衡、对称的形式美,既体现装饰性,也是一种对前朝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自北宋至清代乾嘉,瓦当上的文字艺术逐渐受到学者关注,近年更有多部研究著作问世,从而使人们对两千多年前屋檐上的文字之美有了更深入认识。

目前考古发现的字瓦当都出土于函谷关,函谷关作为汉代洛阳西去长安要道上的第一站,曾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中国海关博物馆馆徽主体图案上的蓝地留白篆体字,其创意就来源如此。

  函谷关字瓦当。供图/中国海关博物馆

 瓦当。供图/中国海关博物馆

 屋檐盖瓦名词。供图/中国海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