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中国近代第一个“出国考察团”

/尚作湖

 以斌椿为代表的清朝出国考察团 。供图/贺彪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翔实记载,有唐朝高僧玄奘,历经磨难到印度取经的动人故事,有明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三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但那些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除玄奘取经之外,并无向外国学习之意。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派遣的出国考察团是在1866年。始发其议的是当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他向主管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  建议:派员出洋,到西方去看看新鲜事物。并表示可从海关税收中拨出专款,承担&—切费用。建议当即被清政府采纳,不久就选派了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同文馆(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官员凤仪、张徳彝、学生彦慧为成员,由年已63岁,原是山西襄陵县知县,时任总理衙门章京的斌椿带队,成员包括斌椿的儿子广英等5人,组成了一个老少参差的正式官方赴欧考察团。这样,斌椿这个默默无闻的知县,在垂暮之年,却担当起了清朝第一个遣外考察团的首领。

为了师出有名,提高规格,清廷在行前给斌椿官衔加至三品,对外职务是总理衙门副总办官,对其他二十来岁的成员也加赏六品和八品顶带。该团于1866313日从天津乘船出发。在赫德的安排下,由中国海关英箱职员色腊和法国人德善陪同,先后访问了法、英、荷兰、普鲁士、丹麦、瑞典、俄国、比利时等诸国的首都。于18668月底从法国马赛乘船回国,前后共在欧洲浏览考察了110天。

斌椿行前,清廷规定他此行的任务是将所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详细记载,绘图贴说,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在欧行途中,他遵嘱将身之所至,目之所见,排日记之。回国后,根据日记将欧行见闻录整理成书,名日《乘槎笔记》(约二万字),除如实记述了斌椿此行往返经过、各国首脑宴请酬酢,以及街市城廊、山川景物,同时,也记录了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火车、电报、新式纺织机、高层建筑等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感慨。

如:斌椿在曼彻斯特一家拥有3000工人的纺织厂参观时,赞叹织机万张,刻不停梭……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从曼彻斯特回伦敦:登火轮车……子刻开行,就枕寐,比天明,已至伦敦,计六百余里,不过三时也。种种记述,大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叹。

斌椿一行还参观了伦敦海关:至海关收税验货处,闻岁收金钱二千六百万镑。又至各栈。茶三百万箱。皆中土字号。斌椿也写下了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观察,他记参观英国议会大厦:各乡公举六百人,共议地方公事,意见不合者,听其辩论,必俟众论佥同然后施行,君若相不能相强也。当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接见斌椿时,这个来自东方封建古国的客人,不但承认伦敦屋宇器具制造精巧,甚于中国,且称:至一切政事,好处颇多。

但斌椿年逾花甲,一个退职的县官,见识有限,并无认真考察西方政治经济的意图和雄心,加上清政府昏庸腐败,不思进取,对了解外情,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并不持积极态度,《乘槎笔记》当时未被许多人所重视,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我国第一个出国考察团,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收效不大,但毕竟结束了大清帝国只有万邦来朝的故事,而开创了派员到蛮夷之域修聘问好的先例,在中外关系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乘槎笔记》同治元年 (壬戌1862 。供图/贺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