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海关与“大龙邮票”
文/杜圣余
中国的第一套邮票是在1878年发行的,邮票的主图是一条腾云驾雾的龙,又是海关印制并发行的,故称“海关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供图/中国海关博物馆
海关大龙邮票的图案是三段分制,中央是蟠龙戏珠,上格是英文“CHINA”(中国),下格英文分别是“CANDARIN”(一分银)、“CANDARINS”(三分银)、“CANDARINS”(五分银),左行分别是邮票面值数“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右行是“邮政局”,上面左右两角是“大”“清”两字,下面两角是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大龙邮票全套3枚,面值分别为关平银1分、3分、5分,颜色分别为绿、红、黄。
中国近代邮票是由海关试行兼办邮政开始的。当时被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总税务司署于1866年年底受清政府总理衙门委托办理代寄各国驻华公使馆邮件的业务,总税务司署乘机攫取邮权,扩大收寄部分通商口岸的外侨邮件。当时的邮资是收现金,未发行邮票。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籍)于1877年、1878年根据清政府“通商口岸及就近地方设立送信官局,由总税务司管理”的交办事项,进一步扩大了试办邮政业务。1877年年初,赫德委派德璀琳(德籍)进行北方各通商口岸与上海间邮务试办的准备,包括印制邮票。第一批邮票图样有4种,除了以龙为主题的外,图案还有凤凰、背负万年青的象、宝塔,最后选定以五爪大龙为邮票图样。
1877年5月,德璀琳准备将印制邮票交给设在上海的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印刷厂印刷,后因赫德把1000英镑邮务购置费拨给海关驻伦敦办事处而只好作罢。1877年11月德璀琳把报经赫德核准的邮票图样寄给海关驻伦敦办事处,委请代为定购。但定购的邮票迟迟不到,而当时的邮政业务发展较快、对邮票的需要日益迫切,德璀琳不得不再次改在中国印制。1878年6月15日,已兼任邮政司的德璀琳函请税务司署造册处代理税务司夏德(德籍)按照邮票样张修正图样,印制并尽快供应面值3分银和5分银邮票各10万枚,7月29日又要求供应1分银邮票10万枚。邮票的这三种面值是根据同年5月1日德璀琳发布的邮政公告而定:寄一封平信,每重半英两,北京与天津间收邮资银3分,北京、天津与上海、烟台、营口间,收邮资银5分;印刷品每重半英两,不分地区一律收邮资银1分。
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印刷厂接到任务后,便加快印制。第一批5分银邮票12500枚,造册处于1878年7月18日发运,天津于7月24日收到。第一批3分银邮票12500枚,造册处于7月22日寄往天津。第一批1分银邮票于8月底从上海发出。大龙邮票一套三种各10万枚,上海分十多次寄发天津,海关邮政总局在1878年9月底前全部收到。
清末, 北京邮政员工合影。供图/视觉中国
海关大龙邮票一套三枚,不是同时发行,而是在7月底至9月初期间分别开始发行出售。天津海关书信馆收到邮票后发行,应是发行最早的书信馆。最早在报刊上发布海关发行邮票的,是在1878年年底。当时,江海关税务司赫政(英籍)在上海地方外文报纸上刊登了有关冬令邮务的海关邮政通告,称:“邮票和邮资表可向海关书信馆购得。”
海关大龙邮票在1878年、1882年和1883年曾3次印制。这3次印制,在纸质、齿孔以及边框与齿孔之间间距等方面都有些差异。在各版大龙邮票中,以“大龙阔边5分新票”最为珍贵。在1988年8月20日香港公开拍卖邮票时,一枚旧经修补的大龙阔边5分邮票,成交价为港币1200元。大龙邮票的发行量,根据绵嘉义(英籍海关职员)所著的《1878年至1905年中国邮票纪实》统计为1004864枚,其中1分银206486枚,3分银558768枚,5分银239610枚。1885年年底1886年年初海关试办邮局发行了第二套邮票小龙邮票,以后大龙邮票停止销售。19世纪90年代有个外国集邮商曾向海关购买了库存不用的大龙邮票几千枚。为此,海关内有人建议再重印大龙邮票10000套以供应集邮者,但未得到总税务司署的允诺。
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用纸是造册处库存的白布纹纸,纸质薄,没有水印,图幅是25.5 mm ×22.5mm。邮票是海关印刷厂用仅有的一台德国造石印机印制的。这台石印机几经风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使用过。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印刷厂淘汰。笔者曾走访过新中国第一任海关印刷厂厂长,他说,海关印刷厂的石印机确实印过第一套邮票。
清末的海关共发行过3套15枚邮票,其中“海关大龙”票是我国第一套邮票,“慈禧六十寿辰纪念”票是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