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赤坑村的萝卜成熟了

汕头海关    刘自学

冬月初的下午,林庆美在自家的萝卜地里忙碌着。揪住萝卜叶子轻轻一提,一颗肥美的萝卜从松软的泥土里被拔了出来,摘除叶子、撸掉泥土,不一会儿,林庆美身边的筐里就堆满了个头匀称的白萝卜。

离萝卜地不到50米,陆丰市坑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清洗、挑选、套袋、装箱,林大姐一边说笑,手上却不曾停歇;车间外,发往广东鸿泰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货车就停在门口,几名工人正忙着将一箱箱包装好的萝卜搬进车厢,这批重5800斤的萝卜将连夜销往市场。

坑村的萝卜成熟了。担任驻村扶贫干部的汕头海关所属汕尾海关陆丰办事处查检科科长丁伟民喜笑颜开。

贫困村来了丁书记

时间回到3年前,林庆美可没有现在的这种干劲。种了将近20年的萝卜,家里的6亩萝卜地被软腐病困扰,辛辛苦苦1年下来,地里的萝卜存活率还不到2成。种子和肥料钱都回不来,小孩上学的钱也没有着落,家里经济很困难。林庆美想起原来的光景无奈地说。

在位于汕尾市陆丰市博美镇的坑村,像林庆美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坑村种植萝卜的历史已有100多年,由于当地土质松软肥沃、水质良好,水分足、口感好的坑萝卜曾一度远近闻名。然而,近年来,跳甲、软腐病却一度让村里的萝卜地整片失收,村民为了防治病虫害随意施用农药,导致坑村的萝卜产销量一落千丈,大片萝卜地撂荒,种植萝卜的村民也纷纷陷入了贫困的窘境,贫困发生率达到9.19%,很多村民纷纷外出深圳等地打工。

坑村有这么好的资源环境,又有种植优质萝卜的基础,不应该守着金山讨饭吃2018年年底,受组织委派,丁伟民到坑村担任驻村扶贫干部。一上任,丁伟民就把目光紧紧盯住了村头几块稀稀拉拉的萝卜地。

在汕头海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丁伟民组织村两委班子开会统一思路,逐户上门做工作,划出20亩地搞示范田,动员大家以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一村一品为基础,全力发展高产优质萝卜种植。随后,丁伟民找到了在广东省农科院工作的同学,最终选中的301号和501号种子不仅防病抗害能力突出,产量也较普通种子高出一大截;针对农户谈之色变的跳甲、软腐病,他邀请技术专家到萝卜地里检测土质,专门设计了一整套萝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方案,并每半个月组织农户开展一次防治虫害技能培训。

一个外行人真的能带领大家把萝卜种好吗?丁伟民刚到村里时,村民们对他大多是半信半疑,毕竟把萝卜种好可没那么简单。

一开始通知农户来培训技术,到了集合时间,会场也就只来了稀稀拉拉几个人,大多还是来看热闹的。丁伟民意识到,必须首先让村民从思想认识上脱贫。于是,丁伟民与村两委成员穿上水鞋,和农户一起下地种萝卜;坚持邀请技术人员为农户培训,一遍遍耐心讲授松土、管水、控肥、防病技能。慢慢村里培训室的人越来越多,还没到培训时间就已座无虚席,甚至还来了不少的旁听生

产业扶贫拔掉穷根

46岁的林坤地家中仅有他一个劳动力,妻子体弱多病,子女还在上学,全家都靠着他每年两三万元的打工收入,日子过得十分窘迫。在丁伟民的劝说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林坤地也承包1.4亩示范田,使用村里提供的种子和肥料,5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1茬,每年可以收3茬萝卜。每亩萝卜地能够收8000斤,3茬下来就可以收3万多斤,加上各种扶贫补助,1年下来光纯收入就有5万多元,我家的日子再也不用发愁了。谈到丁书记推动的坑村萝卜种植行动林坤地竖起大拇指欣喜地说。

示范田里收成的萝卜大味佳,卖相极好,产量还较以前自己种的高出了40%,农户心里乐开了花。然而,问题接踵而至,这16万斤的萝卜要怎样才能卖出去呢?

既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品牌和产业化运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抓手。丁伟民坦言道。于是,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后,在上级的支持下,丁伟民组织成立了以村委会为股东、与贫困户合作的陆丰市坑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探索采取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固定收益分成和公司+种植大户+贫困户自主生产经营的两种模式,对村里的萝卜进行产业化开发。

村里邀请专业人员为公司设计了专门的商标和包装,宣传坑萝卜优质安全、无公害的品牌。丁伟民则奔忙于汕尾市区各个机关、企业食堂、专业配送公司,上门推销村里的萝卜。而村里的年轻人也活动开了,在几家大型购物网站开设了网店,在网上销售贫困户种植的萝卜。

萝卜种下去的时候,丁书记他们就已经开始在跑销路了。林庆美介绍,眼下这茬萝卜采收以来,自家的萝卜已经卖出去了7000斤。其他农户的萝卜也订单不断,算上大客户及网上销售的,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村里的萝卜已经销售了近3万斤。

听闻村里萝卜成熟了,汕尾海关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课堂也搬到了萝卜地里。在海关志愿者的帮助下,林庆美家的萝卜采收已近尾声。通过这两年的辛苦付出,种萝卜让林庆美家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建起了3层小洋楼。这一茬收完,我要赶紧把地平整一下,杀菌、除虫、施肥,准备种下一茬了,争取在春节前采收完毕。林庆美喜形于色地说。

全村省定贫困户133户、587人,2019年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我们的萝卜将来还要争取出口,走向国际市场,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丁伟民一边指向远处陆续采收和复耕的萝卜地,一边语气坚定地说。

/袁国宏

汕尾海关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堂搬到了萝卜地里。

/袁国宏

坑村成立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对村里的萝卜进行产业化开发。

栏目编辑:高扬5823100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