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D船舶出口:转舵
2019年我国船舶出口转舵下降,暴露出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短板。
2019年,全球船舶行业再陷低迷,我国船舶全年出口1400.3亿元,下降1.4%。出口10强企业亦随波逐流出现下滑趋势,榜单入围门槛由2018年的45.9亿元降至36.3亿元;10强企业合计出口船舶671亿元,下降2.9%,占当年我国船舶出口总值的47.9%,比重较2018年下滑了0.8个百分点。
低迷的市场加速了行业的洗牌,只有加快资源整合、加强技术研发、有效降低成本、精益求精提升技术服务水平的企业才不会触礁搁浅。2019年,入围我国出口200强总榜单的船舶出口企业减少半数,由2018年的8家减至4家,但入围企业的排位显著提升。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全面调整生产体系战略布局,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造船优势,全年造船完工量突破500万载重吨,出口船舶133.9亿元,逆势大幅增长34.6%,时隔1年重登船舶出口10强榜首,在2019年我国出口企业200强总榜单上也大幅提升53个位次至第58位,将我国船舶企业的问鼎榜首标杆由2018年的不到105亿元大幅提升至130亿元以上。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在液货船和散货船上双双发力,共出口船舶93.1亿元,大幅增长57.3%,录得船舶出口10强榜探花位置,在出口企业200强总榜单上提升70个位次,列第120位。2018年刚刚重返船舶出口10强榜单的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与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合作,2019年散货船出口增长16.9倍,有效缓解集装箱船和液货船下滑的拖累,共出口船舶45.2亿元。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凭借多元化战略,在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液货船方面均有所斩获,拉动其当年船舶出口总值增长58.9%达到36.3亿元。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江苏扬虹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4家企业2019年船舶出口值分别下降35%、29.6%、31.9%和30.7%,在船舶出口10强榜单上的座席齐齐后移2个位次,分列第6~9位,并全部退出2019年我国出口企业200强总榜。
如今的全球船舶市场悄然生变,从持续多年的“中日韩三国演义”转向“中韩争霸赛”。2019年我国船舶出口转舵下降,暴露出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短板。2019年,全球新船订单为1151艘,减少37.7%,共计2569.9万修正总吨(CGT),下降26.6%。其中我国出口优势所在的集装箱船CGT降幅高达49.4%。与竞争对手韩国相比,2019年我国承接了386艘新船订单,高于韩国的212艘,但我国的新船订单只有835.1万CGT,占全球份额的32.8%,而韩国以942.7万CGT的接单量连续第2年获得全球冠军,占全球份额的37.1%。特别是在高附加值船舶领域,韩国优势更加明显。2019年,全球超大型油船(VLCC)新船订单总计31艘,韩国获得18艘,占58.1%;超大型集装箱船新船订单总计36艘,韩国获得22艘,占61.1%;全球17.4万立方米级大型LNG船新船订单共计51艘,韩国获得48艘,占94.1%。
我国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警报已经拉响,“早起的鸟儿有虫吃”,2019年船舶出口10强企业中,冠军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发的32万吨VLCC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优于基准线37.5%,获得目前美国船级社(ABS)认可的最大吨位双燃料超大型油船;第8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在的大船集团设计的20.8万载重吨LNG动力散货船和26万载重吨LNG动力超大型矿砂船已获ABS批复。
加快战略重组,打造实力雄厚的龙头舰队是我国船舶出口把舵定向的“内在稳定器”。2019年,中国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合并为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工业陆续收购中集集团、中航国际的船舶海工业务,组建国内第三大造船集团。2019年我国船舶出口行业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达到338.4,较2018年提升41.7个百分点。
展望2020年,限硫令正式实施、中美贸易从摩擦走向缓和都将有利于全球船舶行业的复苏,但造船业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为继,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也让船舶市场的回暖再度蒙上阴影,我国船舶出口转向回升要遭遇的暗流险滩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