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物联网技术助力进境种牛快速通关
作者:济南海关 邵二波 孙玉挺
文 / 济南海关 邵二波 孙玉挺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进境种牛总量不断攀升,2019年进境种牛数量为15.24万头。在优质种牛大量引进的同时,口岸一线检疫任务繁重、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动物疫病传入风险随之加大。
为此,海关主动作为,针对进境种牛检疫过程中出现的锚地无网难办公、运输过程难监管、种牛信息难采集、后续监管难追溯等实际问题,自主研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进境动物在线检疫监管智慧平台”,有效提高了通关效能。
以济南海关为例,截至目前,该关已使用“进境动物在线检疫监管智慧平台”顺利完成7批、约3万头进境种牛的隔离检疫工作,进境种牛口岸通关时间缩短30%,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有效减轻了一线海关关员的工作强度,实现了种牛流向的有效追溯。
手机APP:实现无网络信号办公
济南海关研发了手机APP离线运行功能,通过手机蓝牙连接种牛电子耳标信息读取设备,可在无网环境下完成种牛电子耳牌信息的读取、储存与自动比对,不仅实现了锚地检疫全程无纸化,还大幅提升了锚地检疫环节的工作效率。例如,原先完成30头种牛的信息核对需耗时45分钟,而现在借助手机APP离线运行功能,仅需10分钟就可完成全过程的工作。
电子关锁:实现运输过程实时监控
进境种牛从港口至隔离场需要按照既定路线运输,不得随意更换运输路线,以避免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疫情传播风险。按照之前的做法,官方兽医会随车押运,不仅耗时、耗力,且效率较低。而现在通过使用内置GPS定位功能和预警功能的电子关锁,可以在运输车辆偏离路线、中途停车、暴力开锁等异常情况时迅速发出报警信号,实现了对接卸进境种牛车辆的实时动态监控,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运输效率。以一批4000头种牛为例,全部卸完约需100余车次,使用电子关锁可节省约200人次的人力。
扫描通道:自动快速采集种牛身份信息
电子耳标号相当于种牛的身份证,因此,电子耳标信息的采集可谓进境种牛现场检疫和后续监管环节的必须操作。而针对扫描通道的研发工作,则实现了种牛信息自动快速采集、比对、记录和种牛计数,只需2人即可完成该环节的全部工作。相较于之前至少需要3~4人同时作业的逐头人工采集、人工比对、人工计数、手工记录工作模式,新模式既节省了人力,又大幅减少了工作差错率,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此举也更有利于减少动物应激反应和染病动物的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