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疫情能否影响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
作者:黄埔海关 苏炜 李纯芳
文 /黄埔海关 苏炜 李纯芳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剧,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之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部分国家暂停往返中国的航班,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限制政策,并显著加大了自中国进口货物的检疫力度,虽然目前在贸易上还没有明显的强制措施,但疫情蔓延仍将对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带来冲击。
经济全球化让疫情冲击具有放大效应
经济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使得一个地区的疫情冲击具有了放大效应的全球影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28%,与全球供应链深度整合。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对中国依赖度相对较高,其中越南制造业12.4%的中间投入品来自中国。
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数据全面下滑
疫情蔓延势必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继而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部分经济数据已出现超预期下滑局面,2020年2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由1月的51.9降至50.8,为近6个月新低;服务业PMI降至49.4,处于逾6年来的最低水平。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9.1,其中德国、法国分别为47.8和49.7,均在荣枯线下运行。2月日本制造业PMI由1月的48.8跌至47.6,2月前20天韩国日均出口值同比下降9.3%。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月欧、美、日制造业PMI新订单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欧元区、美国、日本和英国供应商配送时间均大幅上升,表明企业投入品供应时间拉长,显示中国制造业产能尚未恢复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趋于紧张。
疫情蔓延将带来持续冲击
鉴于中国制造业是全球供应链重要的一环,疫情蔓延对复工延误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会持续打击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据报道,中国零部件供应的中断,已经造成韩国个别车企停产或减产,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德国、日本甚至越南等国家或地区的一些企业生产。中国的供应链是全球嵌入式的,一旦发生松动,会迫使其他国家企业启动备用基地,如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等地区,那么疫情带来的影响将变得不可逆转。美国咨询公司蓝丝(Blue Silk)公开建议企业应该立即改变供应链,建立一个不包括中国的替代方案。近期,黄埔海关对东莞地区约3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4.1%的企业新接订单减少30%~50%,11.1%的企业表示没有新接订单,仅14.8%的企业表示订单没有影响。东莞市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及东莞市润田服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表示,由于产能无法跟上,已经影响到新接订单,部分订单面临被东南亚竞争对手取代的风险。
目前,疫情已经出现积极变化,虽然拐点仍未到来,但综合研判,疫情影响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部分外贸大省复工进度加快,2020年2月24日9时起,广东省决定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后续受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和范围,仍不可掉以轻心,为此建议:
一是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外贸企业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复工复产,建议以产业链为单元,支持重点行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切实提高订单履约率。
二是在抓好当前外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切实从“稳存量”“促增量”等方面入手,千方百计做好为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