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海关总署牵头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综述
作者:国口宣 孙霞云
文 / 国口宣 孙霞云
进一步推广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扩大“两步申报”等改革试点、大力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根据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消息,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等地开展的为期4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已得到全面落实。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更好地推进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手段措施。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全球经济活动尤其是对外贸易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对于当前稳外贸促增长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海关总署作为口岸营商环境建设的牵头部门,把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齐心协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对表各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朝着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目标奋进,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民有所呼 政有所应
“2020年6月2日晚,我们与世界银行开展跨境贸易评估视频磋商,回到家已经是夜里12点多。”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6月1~5日,北京、上海和国家相关部门代表与世行专家团队开展本年度营商环境评估各项指标视频磋商,这是2019&—2020年度评估周期内唯一一次与世行就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进行正式沟通交流。
世行近年来定期向全球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和2019年,我国在全球190个经济体的排名稳定持续上升,从全球第78位提升至第31位;其中,跨境贸易排名从全球第97位升至第56位,两年提升了41位。
世行评估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是全球各经济体吸引外商投资的“风向标”,通过比较各国营商环境优劣,可以更好地让企业研判在该经济体境内做生意的难易程度。世行评估数据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球各经济体排位已经实现了自参评以来的最好水平。作为世行营商环境评估的两个样本城市,上海、北京(天津)口岸的改革创新措施分别得到世行报告确认。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企业轻装前行、加速奔跑,无不期待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等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实施更高水平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近年来海关总署会同相关部委每年定期开展专项行动,牵头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改革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黄冠胜说。
首先,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城市开展专项行动。从2017年11月起,在全国口岸开展为期2个月的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和通关时间专项治理行动。从2018年12月起,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口岸开展为期3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从2019年12月起,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等地开展为期4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其次,着眼破解“瓶颈”问题,实施有针对性改革措施。2018年3月,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研究制定18项改革措施,着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2018年10月,海关总署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的通知》,从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等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2019年7月,海关总署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的10项改革措施。
一系列改革创新带来明显效应,2019年我国跨境贸易全球排位较上一年度提升9位,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取得实效。
聚焦重点 做足文章
进口铁矿石的平均验放时长从18.89天压缩至2.98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累计注册用户达298万余家、日申报业务量800多万票,取消118项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将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由15项压减至11项,全国18个口岸设置“一带一路”通道……海关总署牵头,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顺应市场主体期盼,扎实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把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这篇文章做好做足。
“我们主要推动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大力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着力提升口岸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力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随附单证,积极推进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创新旅客及行李、邮递物品便利化通关监管模式。”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从开展关税保证保险改革、推进“两步申报”改革试点,到陆续协调与哈萨克斯坦、越南等邻国开通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从全国口岸推广应用机检设备智能审图、推广新一代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到推动海运提单换提货单无纸化、加强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共享;从推动进口食品监管证件退出口岸验核,到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证明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原则不再抽样送检;从全面推广电子报关委托,到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从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新模式,到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珠澳通道实施边检和海关卫生检疫“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新模式和客货车“一站式”通关;从首都国际机场、大兴机场实现旅客“一次过检、无感通关”,到全国口岸旅检实现行邮税手机移动支付“全覆盖”……随着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获得感大大提升。
“通关时间压缩了,合规成本降低了,跨境贸易更便利了,我们企业获得感更强。”深圳华星光电有限公司关务企划经理李雪表示,“由于公司进口设备对洁净度要求非常高,达到10万级标准,不方便在口岸直接查验,海关采取了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到厂查验等措施,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2~3天左右。”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压,一张单证一张单证减,口岸通关流量表明,很多货物都实现了“秒放”。2020年5月,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9.7小时,较2017年压缩59.2%,相比2020年4月的41.8小时缩短2小时;全国出口整体通关时间2.6小时,较2017年压缩79.2%,与2020年4月持平。
截至目前,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已从86种减至44种,除4种安全保密需要等特殊情况外,其余全部实现联网核查自动比对。在全国口岸推广应用机检设备智能审图,实现了单张集装箱机检扫描图像的分析时间由2.5分钟压缩至13秒。
此外,天津、上海等口岸采取进一步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精简口岸收费项目、加强市场引导和行业规范、积极推行“一站式阳光价格”、开展口岸环节违法违规收费问题整治等一系列措施,进出口合规成本进一步降低。据世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跨境贸易出口合规成本从2017年568.7美元降至2019年330美元,降幅达42%;进口合规成本从2017年915.9美元降至2019年318美元,降幅达65.3%。
各方协同 全力以赴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需要各相关部门、各地方政府以及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涉及面广、链条长,遇到的问题多、难度大。”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2019年12月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会上强调,“再扩大成果、继续前进,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努力,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切实举措,加快补齐短板,进一步推动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当前,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攻坚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巩固口岸营商环境优化成果作为稳外贸的具体举措,需要各方付出更大努力。
中流击水,不进则退。2019年12月以来开展的为期4个月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地方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或专门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或开展专题对接进行动员部署。2020年1月,海关总署副署长胡伟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推进会上提出:“要抓住时点,将各项措施任务落到实处;要注重衔接,提升改革措施的企业获得感;要精准对标,做好企业的宣传与培训;要形成合力,加强样本城市间的协调联动。”在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直属海关共同努力下,围绕继续推进优化通关流程、精简进出口环节单证、提升通关时效、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各地改革创新等,专项行动部署的14项工作任务,11项任务已完成;3项属中长期任务,专项行动期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持续推进中。
2020年以来,为尽可能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国务院决定,自3月1日至6月30日,免征进出口货物的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同时,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收费标准分别降低20%,上述措施可减轻企业负担约70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重庆等地开展收费价格执法监督检查整治。
为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便利化改革措施,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重庆等省市均加大对企政策宣讲和培训力度,实现重点企业培训全覆盖,及时为企业答疑纾困解难。
重庆立足口岸实际,深入口岸经营企业、进出口生产企业、报关货代、船公司、船代等单位摸底调研,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与上海协同合作开行“沪渝直达快线”;解绑理货报告,将进口理箱结算由原来的拆提箱结算改为卸船完毕按船代结算;将7×24小时通关服务保障从航空口岸向水运港口、铁路和公路场站、邮局等口岸及监管场所延伸。
与之同步,其他省市重点改革齐头并进。2020年3月,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海南、重庆等地口岸开展依托“单一窗口”将查验指令信息、查验调柜/调货信息推送给港口、口岸作业场站,开展监管、查验指令信息与港口作业的双向交互试点,便于企业实时查询货物在港状态,快速衔接通关和物流操作,提高进口货物提离速度。
此外,其他改革创新举措实现协同发力。天津海关联合天津港共同建设“集疏港指挥平台”,将码头作业全环节纳入平台管理,让企业通关“零等待”。上海海关借助大数据探索构建供应链安全评估模式,试点推出“靠泊直提”“机坪直提”“卡口直放”等举措,实现安全与便利有机统一。深圳海关主动探索打造“掌上海关”,已上线102个服务事项。北京海关率先实施并扩大免担保企业范围,大幅降低试点企业经营成本。
巩固成效 推陈出新
“尽管我们通过前期持续不断努力,我国口岸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突破性长足进展,但仍要看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尚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这些都需要重点关注、持续推动、妥善解决。”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首先,从进一步压缩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看。由于进出口环节收费涉及主体多、环节多、链条长,且口岸收费主要是经营服务性收费,难以通过取消收费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等行政手段强制调控,进一步清理规范和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收费难度较大,更多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破除收费垄断,引进竞争机制,引导企业合理定价。
其次,从进一步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看。目前,海关等查验部门执法时间在整体通关时间所占比例仅约20%~30%,而货物在途运输等其他时间约占70%~80%,进一步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需要各地、各相关部门及港口、机场、车站等更加紧密配合、协同发力,否则实现难度大。
此外,从进一步提升口岸设施条件和科技应用水平看。目前,部分口岸尤其是部分陆路边境口岸地处偏远边陲、自然环境恶劣、地方财政困难、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滞后,口岸改善扩展空间不足,进出境人员、货物、运输工具的查验监管和检验检疫能力受限,影响整体通关效率。
海关总署将不折不扣、一以贯之地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持之以恒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继续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着力优化通关流程,创新监管模式,继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规范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一是继续巩固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指导协调各地口岸管理部门落实公布口岸作业时限制度,进一步缩短港口等口岸作业时间。指导有关地方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试点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推进口岸作业环节无纸化。推广进口货物“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监管作业及旅检“无感通关”、智能审图技术应用,优化商品检验模式,加快转关货物管理,提高通关效能。
二是继续推动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随附单证。进一步加大证件验核部门与证件签发部门沟通力度,加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推动更多进出口监管证件通过“单一窗口”网上申报、网上办理。
三是继续规范和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进一步指导各地口岸管理部门规范和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加强目录清单公开公示工作。推广口岸收费“一站式阳光价格”。引导船公司合理调整海运收费价格结构,鼓励其采取包干方式收取。加强对口岸环节违法违规收费等问题整治。
四是实施推进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着力推进“单一窗口”与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物流信息节点对接,扩大监管、查验指令信息与港口作业的双向交互试点范围。推进国际贸易与运输领域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拓展“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执法向贸易服务延伸,便利企业全线上、全流程、“一站式”办理业务。
“口岸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将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综合供稿:朱振)
图 / 关悦
广州海关所属韶关海关关员现场查验进口铁矿砂。
图 / 宋伟
重庆海关关员验放进出区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