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手相连廿六载
作者:常宁 林戈
——大连海关扶贫纪实
文 / 常宁 林戈
图 / 于子航
大连海关关员查看草莓长势,助力当地草莓开拓国际市场。
1994年。
大连。
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大连海关领到了一项新任务,与庄河市光明山镇平山乡有个叫金线沟村结成扶贫帮困对子。几天后,关领导带着钱物,第一次来到这个破落的小山村。
年迈的村支书带着关领导登高眺望,用满是老茧的手指向远方。看,那是庄河,是庄河人的母亲河。1958年位于庄河西支流上的朱隈子水库开始修建。金线沟村就在朱隈子水库的下游。山地型村庄耕地面积本来就少,1991年、1992年水库扩建,把村民手里仅有的良田也淹没了。道路难行,再加上朱隈子水库凡遇连雨天,水就能泄入村民家。小水灾连年不断,而遇上大水灾更要防山体滑坡,一旦出险,村子四面环山,根本无路可逃。
“我们村穷,基础差,但祖上本是沃土。”看,那是西沟新石器时代遗址,6000多年前,先人们就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北依旋城山,地表散布夹砂红褐陶片,那是曾经富饶的证明。岁月无情,山河依旧。“穷,我们不甘心”。
20世纪90年代的海关人,有几个昨日不在农村?听了老支书的这句话,在场的大连海关人无不动容。
钱物系数捐赠给村民。关领导握着老支书的手依依惜别:“我们既然结成了帮扶对子,大连海关和金线沟村就成了亲戚,扶贫脱困,咱们一起面对。”
要说当时金线沟村到底有多穷?在26年前的金线沟村,孩子上学是要论天数的,到了缴费的期限,没有钱就一天也不让多上。原因很简单,今天缴不上,明天也注定缴不上。
在26年前的金线沟村,适婚男青年是很难找到对象的。原因更简单,本村的姑娘都想嫁出去,外村的姑娘绝不会想嫁进来,家徒四壁、未来晦暗。
但一个是坐拥繁华都市、从事进出口监管的国家机关,一个是地处穷山僻壤、急于找寻致富出路的山地村庄,这样的组合应该从哪里切入方能解决金线沟村的脱贫问题?
最初的选择是普惠式的扶贫。大连海关提供钱物,逢年过节带着救济款到村里平均分配,这只能缓解一小部分特别困难群众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压力,但解决不了长期、全部困难,更解决不了金线沟村脱贫致富的长远问题。
贫困户刘淑华家,老伴儿得了严重的肝病,1996年腊月二十七被下了病危通知书。能续命的白蛋白一针480元,亲戚邻居心有余而力不足,谁都知道全村都凑不够这笔巨款。思量再三,她鼓起勇气,委托村干部联系到了大连海关,提出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奢望”:“我想让老伴儿过个团圆年再走……”大连海关扶贫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就为刘淑华拿了500元钱。这是金线沟村人记忆中一笔难忘的“续命钱”,更是金线沟村人记忆中大连海关除普惠式扶贫外最早的一次精准式扶贫。正月初七,刘淑华的老伴儿安然离世。
故者往生,生活还要继续,而厄运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老人的儿子意外去世,儿媳离家,留给刘淑华老人的,是穷得空空荡荡的老房子和刚上小学的小孙女。大连海关对此专门派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对口帮扶刘淑华家,一直资助其孙女到参加工作。回忆起26年来的点点滴滴,老人哽咽着说:“大连海关是我们祖孙二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小孙女月辉常年住校学习,简单的行囊里装着十几年来大连海关领导、志愿者和她的往来书信,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想哭了,困惑了,需要鼓励了,她就会打电话给大连海关一批又一批接力下去的志愿者,那是女孩儿心中的家人,那有一颗诺言的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跨越千年时光,淡去世事乱象,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更何况,这次面对的是一部血淋淋的与饥饿和贫困抗争的历史。这一句承诺,大连海关坚守了26年。
已经无法考证这支珍贵的白蛋白在触发大连海关深入思考精准扶贫问题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从此,大连海关的扶贫工作在实施上更加细致务实,在情感上与金线沟村更贴近了一大步。大连海关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要与金线沟村研究具体的帮扶项目和措施。关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村支书也换了一位又一位,但这门亲戚却走得越来越亲近。
金线沟村人勤劳质朴,从来不缺少梦想。早在1992年,金线沟村金中屯党小组长常明传等3名老党员在全镇率先带头干起了草莓大棚生产。当年平均每个大棚收入达到3000多元。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可前期的投入就是个问题。还有个大问题更难解决,草莓成熟季节,拉货的汽车进不来,送货的马车在坎坷崎岖的山路上能把鲜嫩的草莓颠成草莓酱。
送钱送物不算亲,事儿看到眼里去、话儿说到心里去,心心相印、彼此认同,才算真的亲。大连海关发现,制约这个村发展的最大不利之处,除了集体经济薄弱外,就是交通。
“决不能让颠簸的村路颠碎村民的致富梦想。”
大连海关立即着手解决,针对村子的主路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开展了抢救式维修。主路修好了,就基本解决了草莓运输的问题。同时抓紧时间集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固了水利工程,就保障了生命和财产安全,村民才能够放手投资致富项目。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问题回到原点。到底是什么才能够使金线沟村发展呢?大连海关扶贫组当时已经开展了10来年的扶贫工作,资助该村建起了全镇第一所小学电教室,资助贫困家庭建蔬菜种植大棚20户,建猪舍30户,帮助100多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可是,总觉得还没有真正把稳把透金线沟村脱贫的主脉。
扶贫组请来市里的农业专家来金线沟村考察。“当然是草莓!”专家的结论掷地有声。说起来,金线沟村草莓种植起源于民国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光明山的草莓种植业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重拾草莓致富梦,村民带着扶贫组来到田间地头。这里地处北纬39度,气候、温度、土质、土壤酸碱度等非常适合栽种草莓。先期小规模种植的草莓成熟了,个大色艳、味美甘甜。
2005年,大连海关推出了“建一个草莓大棚,海关资助两千元”的资金支持政策,吸引了一批有眼光的村民先行动起来。此后,大连海关又推出奖励基金等措施,产生了强烈的带动效应,几年间,草莓大棚迅速增加到1000多个,草莓种植形成规模效应,从金线沟村辐射到整个光明山镇。
2009年,大连海关着手资助金线沟村修建草莓收购市场,为大连双兴物流园和金线沟村的合作牵线搭桥,从此,金线沟村成为庄河周边地区的“草莓集散地”。
随着草莓种植项目的繁荣,金线沟村的村民们手里逐渐有了余钱。村支书笑盈盈地感叹:“26年前,做梦也想不到我们能过上无负债有存款的生活。感谢大连海关!”
大连海关多年来一直联系当地主管部门,为金线沟村修路争取政策倾斜。据统计,帮助维修了共计12个屯33公里的公路,治理了4个屯2600米的河道,又将草莓收购市场拓展成近10000平方米的草莓交易市场。2019年引导和资助村民更新换代草莓品种和翻建智慧农业物联网温室大棚。
居安乐之场,当体患难人景况。有力量济人谓之福。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是大连海关人践行扶贫任务的本分。脱贫致富、共富家园,是逐渐富裕起来的金线沟人淳朴的愿望。
此时的草莓,早已不仅仅是金线沟人专属的致富项目。在大连海关的帮助引导下,勤劳好客的金线沟人以“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全屯,全屯带乡镇”为口号,将致富经传播到整个光明山镇,甚至远赴河南传播经验、传播希望。
经由大连海关投资修建的草莓交易市场、沟通搭建的草莓物流平台流转出去的草莓,占到整个庄河市草莓的6成以上,年流转量超过8.5万吨,临近的步云山乡、太平岭乡、蓉花山镇等10多个乡镇通过这里流转出去,北京、天津、沈阳等多地的物流往返于此,有的还设立了“常驻办事机构”,极大地解决了光明山镇的草莓销售问题,不仅如此,由此产生的草莓经纪人就有近百人,搬运草莓雇佣的人员就有200人之多。
金线沟村草莓产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流”,很多女婿也落户金线沟村,为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益处,离婚率远低于全市平均数。
经过多年大规模的草莓种植销售,2009年光明山镇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草莓基地乡镇”称号;“金线沟”牌草莓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12年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组织专家对光明山镇申报“中国草莓第一镇”的资质进行论证,一致同意授予光明山镇“中国草莓第一镇”的称号。
以金线沟村为中心,辐射整个庄河市的草莓培育、种植、运输、销售、电商等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并巩固。大连海关精准扶贫工作,撬动的不是一村一镇,而是庄河市整个草莓行业和周边产业。整座乡村乃至周边更多的乡村振兴,已是必然。
“海关帮我们村致富,我们帮土桥村脱贫”。河南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是海关总署确定的全国扶贫点之一,富裕起来的金线沟村民得知鲁山县农业设施薄弱,但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大棚草莓时,主动联合大连海关,举全村之力帮助土桥村的乡亲们盖大棚种草莓。初秋的金线沟村,正是草莓种植户育苗、分苗、下苗的繁忙时节,但技术大拿孙德昌老汉却作为海关总署精准扶贫项目选拔的人才,被村委会派往海关总署扶贫点鲁山瓦屋镇土桥村“蹲点”,指导村民兴建大棚和草莓种植。
孙德昌来到土桥村后,帮助村里选址、建大棚、选苗,手把手指导村民种植。他对记者说:“我们村也是贫困村,大连海关帮扶了20多年,使我们脱贫致富。现在我要帮助土桥村的乡亲们,让大家早日脱贫。”现在鲁山县已成功培育出有史以来第一批的12座产业化大棚草莓,为实现全面脱贫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孙德昌也决定留下来,再帮村民们一年。其间,孙德昌只回了3次家,为了让那里的百姓放心,他把家里的两个大棚也停掉了,将原本打算自己用的草莓苗也运到了瓦屋镇,看着长势喜人的草莓苗,当地人心里乐开了花,感到离脱贫致富的日子不会远了。
明明德者,对人是厚德载物,在己是自强不息,26年步步实证,大连海关和金线沟村这对好亲戚、老朋友携手同行,终于随感而应、惠泽四方。
昔日的“穷山窝”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以往一穷二白的贫困山村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希望。金线沟村实现了“户均二棚”的目标,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草莓年产量7000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还记得刘淑华老人吗?她家也在大连海关的帮助下建起了草莓大棚,祖孙两人早已实现了基本的温饱无忧。
除了种草莓,金线沟村的村民们还在忙着迎接镇上的传统文化传播志愿队。志愿者们在金线沟村逐屯、逐户地讲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这是“百善光明山,人人得幸福”传统文化传播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文化一旦与草莓相融,就迸发了新概念、新思路。《黄帝内经》中说“红色补心”,正好和红艳艳、鸡心状的草莓相对应。金线沟村人种草莓从此又有了一份暖暖的信仰,甘甜爽口的草莓是一枚充满情感的“心果”,是孝父孝母的“真心之果”,是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之“红心”。捧着这颗“红心”,金线沟村人在规范生产、诚信生产、良心生产之路上越走越顺心。
2019年是大连海关与金线沟村携手决战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全村15个屯,4661人提前一年完成各项脱贫指标。大连海关前来道贺:“金线沟村人奋发有为、筑梦乐业。海关人被你们的决心和智慧所启发,被你们脱贫致富的志气所感染。下一步,要发挥海关职能优势,让这份亲情继续下去。”
这承诺同样掷地有声,一如26年前。
(作者单位:大连海关)
栏目编辑:鲁翔宇 39729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