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登革热:一种靠蚊媒进行传播的传染病
作者:蒋晓玲 黄凯 姚武
文 / 蒋晓玲 黄凯 姚武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并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出血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登革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国境口岸重点关注的蚊媒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该病潜伏期为3~14天,通常为5~8天,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达39~40℃,三痛征(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后3~6天出现多样性皮疹、皮下出血点等,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
登革热通过何种途径传播?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斑蚊)。作为传播登革热的媒介,雌性伊蚊从患者或者隐形感染者身上吸取血液,病毒会透过雌性伊蚊中肠屏障进入血腔,并在其血腔中大量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病毒会进一步侵染雌性伊蚊唾液腺,并进入其唾液之中。当雌性伊蚊再次吸取健康人的血液时,会向人体内注入唾液,病毒也就随之进入并感染人体。病毒感染对蚊虫本身没有任何影响,而雌性伊蚊从此就终生带毒,部分还会通过卵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媒介(雌性伊蚊)—宿主(人)—媒介(雌性伊蚊)”的循环。
登革热有疫苗吗?
目前无预防针和药物可以预防登革热。感染任何一型登革热病毒,都会产生对该型病毒终身特异性免疫,但任何一型病毒都能引起登革热暴发流行和重症病例发生。
登革热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目前还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重症登革热患者须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神志、尿量及生命体征,有条件者监测血乳酸水平。
海关如何甄别登革热患者?
海关卫生检疫人员通过红外线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健康申报等多种举措并举,在流行高峰期加大对蚊媒传染病防控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调查发病前4周内的旅行史、接触史、感染环境暴露史、蚊虫叮咬史等情况。按照医学操作规范要求开展详细的体格检查、症状观察、询问,重点关注热度、热型、皮疹、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出血征、精神状态等。对于出现突发高热、三痛征、三红征、多样性皮症的高度怀疑为登革热疑似病例,海关同时采集该病例的唾液、血液、尿液等双份样本,一份用于口岸现场快速检测,一份用于实验室检测。
海关如何处置发现的输入性疑似病例?
海关卫生检疫部门发现登革热疑似病例后,尽量说服入境人员入院诊疗,对于拒绝转运医疗机构的,要记录其详细个人信息、有效联系方式、境内目的地等信息,发放方便就诊卡,并将有关信息转交地方卫生部门。同时做好后续转运疑似病例、放行人员、密切接触者的后续追踪工作。对发现疑似病例的口岸污染现场及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并对发现活蚊的运输工具,转运至隔离区域进行彻底灭蚊处理。
海关采取哪些防疫措施防控境外输入性登革热传入口岸?
海关的总体防控措施为:一是加大对全球疫情的搜集整合及境外传染病监测哨点建设力度,确定境外重点地区、重点人员、重点交通工具、重点时间段,有针对性地降低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二是全面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加强人员配置、设备购置,多种举措并行,增强输入性病例的发现能力及检测能力;三是积极推进跨境病媒生物联合监测,掌握境内外蚊类携带病原体情况;四是详细掌握入境高风险人员在国内的活动轨迹,尤其是疑似病例的目的地信息及就诊情况。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海关)
栏目编辑:高扬 5823100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