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鞋要更值钱
作者:钟雁明
文 / 钟雁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双穿着舒适的鞋无疑是助力行稳致远的利器。鞋子虽然长期处于不引人注目的“最下层”,但它却伴随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一路走来,与人类前进的步伐紧紧相随。中国制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那时出现的兽皮缝制的鞋尽管有些粗糙,但却开创了中国制鞋业的先河。随着鞋的制作材料、式样、用途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鞋的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但真正成为全球制鞋中心却是近些年的事。
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和转移受到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环境保护以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制鞋商人就像一群嗅觉灵敏的经济候鸟,裹挟着巨量资本,追逐着最大化利润,推动着全球制鞋业重心不断转移。早期的全球制鞋业中心在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到了80年代末,又转移到土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产业资源更丰富、投资环境更完善的中国大陆沿海一带。1996年,中国已成为世界鞋类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此后中国制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制鞋产业的赛道上一骑绝尘。
据葡萄牙鞋类协会APICCAPS发布的《2020年世界鞋类年鉴》显示,2019年全球鞋业创造了243亿双的生产新纪录,而中国以134亿双的产量再次蝉联冠军,占全球鞋类产量的55%。从出口情况看,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鞋子超过7成用于满足全球各类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近10年来我国每年出口的鞋子均在百亿双左右,2014年达到107.4亿双的峰值,随后因生产成本等原因有所下滑,2019年降至95.4亿双,但仍牢牢占据着全球鞋类最大出口国的地位。
世界鞋业生产高度集中在亚洲,几乎每10双鞋中就有9双是在亚洲制造的。从鞋类贸易情况看,根据全球贸易信息系统(GTA)提供的数据,近10年世界鞋类出口持续稳步增长,从2010年的859.3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1333.3亿美元,增幅高达55.2%。中国连续保持着鞋类出口世界冠军的头衔,出口额从2010年的336.5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450.5亿美元,但33.9%的增幅已明显低于同期全球平均增幅,在全球鞋类出口所占的份额从2010年的39.2%下滑至2019年的33.8%。在经济候鸟快速“东南飞”的带动下,2019年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出口鞋183.8亿美元和42.9亿美元,分别比2010年迅猛增长2.6倍和7.5倍,两者合计占全球鞋类出口额的17%,比2010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从全球最大的鞋类消费国美国的进口情况看,自中国进口鞋所占的比重下降非常明显,从2010年的76.4%下降到2019年的49.8%。越南、印尼等地迅速占据中国原有的份额,美国自越南和印尼进口鞋合计所占比重2019年达到32.2%,比2010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
我国制鞋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已经形成了一条完备、成熟的产业链,能够充分满足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的需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三大制鞋出口产业基地,广东、福建和浙江长期位居国内鞋类出口前三甲。广东制鞋业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堪称全球鞋业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广东制鞋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得改革开放之先,借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从“三来一补”开始,港台鞋商纷纷将厂迁至珠三角一带,形成了庞大的鞋类产业带,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一直担当着中国鞋类出口领头羊角色。从最近10年的发展情况看,受制鞋产业“东鞋西移”和“孔雀东南(亚)飞”的影响,广东鞋类出口呈现出稳中趋降态势,出口额从2010年的846.1亿元逐渐降至2019年的827.5亿元,今年1~7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口323.9亿元,降幅达到31.4%,痛失多年拥有的全国鞋类出口冠军头衔。福建近年鞋类出口则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出口额从2010年的470.9亿元一路增至2019年的775.4亿元,增幅高达64.7%,今年1~7月出口338.9亿元,一举超越长期独占鳌头的广东,成为我国鞋类出口的新科状元。
鞋子经过的地方被称作“路”,有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之“路”从兴起到衰退的时间一般为26~30年。目前中国的制鞋业已经到了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生产要素成本的节节攀升是制鞋商面前绕不开的结,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的需求下降更是雪上加霜,鞋商们必须在危机中努力寻找机会。很多人将中国制鞋业竞争力下降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但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以德国和瑞士为例,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德国和瑞士员工的薪酬在全球名列前茅,而他们在工业领域占领高地的制胜法宝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创新、生产效率和高附加值服务。他们依靠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还有一种不浮躁的心理,坚实地站在全球制鞋业的金字塔顶端。瑞士出口的鞋靴并不以量取胜,而是秉承瑞士产品品质无可挑剔的优良传统,散发着经典与时尚的魅力,其中拥有160多年历史的百利(Bally)鞋品如今已经跻身世界顶级品牌行列,成为人们追捧的精品。据GTA提供数据显示,瑞士鞋出口均价每双接近100美元,雄踞世界各国鞋类出口均价冠军宝座。2019年,瑞士虽然仅出口鞋子1062万双,出口金额却高达9.8亿美元,比2010年高速增长3.6倍;德国和法国分别出口鞋85.2亿美元和43.5亿美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4倍和1.2倍;此外,希腊、瑞典、新加坡、韩国等传统制鞋强国近10年鞋类的出口增速均超过1倍,而英国出口增幅亦高达88.4%,远高于同期全球鞋类出口55.2%的增幅,这些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国家在全球鞋类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不降反升,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中国除了为全世界提供大量鞋子之外,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扩大对外交流互通有无的需要,中国进口鞋类近年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GTA提供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鞋50.5亿美元,比2010年迅猛增长5倍,已从全球鞋类进口额第19位跃升至第7位,仅次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10年间进口净增加42.1亿美元,吸纳了同期全球鞋类进口增加额的10.5%。2019年中国从全球进口2亿双鞋子,其中91.5%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欧盟进口691.8万双,仅占同期进口量的3.5%,但进口额却达到11亿美元,占同期中国鞋类进口额的21.7%。我国自欧盟进口鞋以高档皮鞋为主,主要产自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进口均价高达159美元/双,其中自意大利进口鞋均价为240美元/双,同期中国需出口51双鞋才能换回一双意大利鞋。
《2020年世界鞋类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鞋类出口平均价格为9.72美元/双,而中国的出口均价仅为4.72美元/双,尚不及全球出口均价的一半。同期除了瑞士的每双近百美元的均价之外,意大利的出口均价达到57.1美元/双,卢森堡、挪威、冰岛、澳大利亚、芬兰和荷兰的出口均价都超过40美元,法国也达到35.8美元/双。鞋底虽小,天地甚大,草鞋尚欲远寻师。更值得关注的是,近10年来中国鞋在出口结构方面仍然有些让人担忧,2010年中国出口价值较高的皮鞋9.8亿双,占同期中国鞋类出口量的9.9%,但出口额却占到同期中国鞋类出口额的30.8%;而2019年出口皮鞋降至6.6亿双,在中国鞋类出口量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6.9%,出口额也仅占同期中国鞋类出口额的20.7%,主动放弃利润相对较高的皮鞋出口或许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在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经济模型中,那些能够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并成功“创新”的企业才能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从照搬照抄到自成一体,中国制鞋业在摸爬滚打中走出了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规模扩张、品牌建设、制造工艺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未来仍需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设计研发、品牌营销和终端渠道的管理,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真正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将中国几千年的鞋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广州海关)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