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赶超之路

制造能力扎实、稳健地向高端攀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正步步走向世界高端制造领域。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快捷的物流运输、不再遥远的城际旅行,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和方便。我国早已是交通运输设备的制造大国,但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许多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转型,制造能力扎实、稳健地向高端攀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正步步走向世界高端制造领域。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列车、自有品牌汽车,让人实现了朝发夕至、一日千里的飞驰梦想,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的赶超之路,就是中国人日益追赶美好生活的富足之路。

据统计,2019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外贸出口1144.5亿美元,同比下降2.6%,仅次于20181174.4亿美元的出口值,为历史次高。行业外贸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为100.37,略低于2018年的100.41,高于2017年的100.26,在GTA有出口实绩的9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29位,与2017年和2018年持平。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45个二级行业中排在第29位,在各个行业中竞争力处于中等。

竞争力指标百尺竿头

2019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5.46%,较2017年和2018年分别提高了0.34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我国在全球的排位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超越韩国和墨西哥,跃升全球第5位,但与德国和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2019年美国所占市场份额为13.74%,较2018年提升了0.37个百分点,稳居第2位,与第1位德国的差距缩小了0.98个百分点。

在衡量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显示性指数方面,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仅为0.41,较2018年下降了0.01个百分点,较2017年提升了0.01个百分点。而其他前10大出口国均在1.4以上,说明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

在衡量行业内部结构性国际竞争力的贸易竞争指数方面,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0.02,较2017年和2018年分别提升了0.08个百分点和0.06个百分点,为近7年来首次转正,全球排第20位。

从在国内各出口行业中的地位来看,2019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国内出口总值的4.72%,比重较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下滑了0.04个和0.12个百分点,表明在外贸出口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2019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出口继续保持相对优势,但优势明显回落,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由2018年的6.32降至1.15,全球排位由第29位下滑至第61位,较2017年也下降了0.42个百分点。

汽车产业蝉联第一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总体减弱,主要经济体增长依然乏力,一些地区政治动荡,世界汽车生产比上年有所下降。据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统计,2019年全球共生产汽车9178.7万辆,同比下降5.2%。我国汽车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受中美经贸摩擦、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承受了较大压力,但依然保持强劲动力。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虽分别减少7.5%8.2%,但产销量连续11年蝉联全球第1位。

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虽大,但在出口规模、附加值和市场布局等方面与欧、美、日等汽车贸易强国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仅占国内产量的4.7%,与我国汽车产业自身体量和实力严重不相符;中国品牌整车出口车型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与国外品牌相比,出口单价和利润率较低。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平均价格仅为1.3万美元/辆,远低于德国和美国。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在各方面努力追赶欧、美汽车强国。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122万辆,同比增加6.1%;价值152.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出口市场布局也得到进一步优化,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的国家(地区)已经达到206个,几乎涵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传统市场集中度加快提升,在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占比进一步提高,部分优势出口产品在重点国家细分市场占有率进入前列,中国品牌整车批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据统计,201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汽车11.9亿美元,增长88.8%;对俄罗斯出口7亿美元,增长65.2%;对马来西亚出口6亿美元,增长193.4%,在上述3者的市场份额分别较2018年提升了0.58个、2.18个和12.17个百分点。

同时,我国汽车产业海外本地化生产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主要中国品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现全球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在欧美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在重点国家市场加大投资建厂力度,整车本地化生产及零部件本地化采购比率不断提高,并在全球主要市场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20196月,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该工厂总投资5亿美元,规划年产15万辆,本地化率达65%,是我国首个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于一体的海外整车制造工厂。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和升级,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主题,中国在这两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我国出口新能源汽车25.5万辆,同比增加73.1%,高出汽车出口整体增速6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纯电动轿车及越野车24万辆,增加69.5%。同时,中外汽车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合作,进行全球化布局。宝马与长城签约成立合资公司,计划生产和出口MINI品牌电动车型;华晨宝马未来将国产X5车型以及研发生产iX3等纯电动车型,并将出口到全球;东风悦达起亚将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重点开拓一带一路国家及新兴市场。作为第一家在华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于201917日破土动工,202017日首批国产特斯拉轿车交付车主,3月每周产量达到3500辆,年产量将达到20万辆;同时其零部件本地化率也在稳步提升,20201月为30%左右,计划到20217月提升至70%80%

船舶工业急起直追

2019年,我国船舶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中有进,船型结构升级优化,企业效益企稳回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但受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增多等因素影响,全球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用工难、融资难、接单难等深层次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2019年全球新接订单量由2018年的7685万载重吨降至6440万载重吨,12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降至不足2亿载重吨,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的企业深受影响,各国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船舶订单/3年新船完工量均值)连续下降。截至2019年年底,韩国船企生产保障系数为1.94、日本为1.91,我国为2.1

2019年,全国造船完工36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船33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承接新船订单29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0.7%,出口订单26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9%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16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6%,其中出口订单75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中出口占比分别为91.3%92.7%92.1%。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尚能保持领先;按修正总吨计,三大造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有差距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全球新船订单结构由传统三大主流船型向五大主流船型均衡发展,LNG船(液化天然气)和客船(含豪华邮轮)订单需求大幅增长。2019年,按修正总吨计,全球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LNG船和客船(含豪华邮轮)新船订单占全部订单比重分别为20.7%13.3%20.1%22.5%16.5%韩国船企共接获全球新船订单中94%17.4万立方米级大型LNG船、61%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和58%VLCC(超大型油船)。凭借在高附加值船舶领域的巨大优势,韩国自2018年以后连续两年船舶订单量排世界第一。2019年,韩国船企接单量共计943CGT(修正总吨),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37%中国船企以835CGT(修正总吨)居第2位。

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造船大国,但仅会造低附加值的散装船是无法赶超世界的,建造高附加值船舶才是走向造船强国之路。20194月,作为世界前十大LNG船建造厂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与挪威船级社DNV GL宣布共同开发27万立方米的LNG运输船,这将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大的LNG船。10月,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交付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四代17.4万立方米LNG天枢星号,仅耗时21个月,创造了我国大型LNG船建造周期最短纪录。2020422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卡塔尔石油公司联合签署中国船舶-卡塔尔石油液化天然气(LNG)船建造项目协议,订单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是卡塔尔天然气项目首批订单,也是中国船企迄今承接的金额最大的造船出口订单。我国的LNG船建造能力正逐渐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

2019年,世界船舶工业仍然处于调整周期,我国船舶行业的深度调整加快了企业分化,船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骨干船企竞争优势明显,新承接船舶订单前20位企业占全国份额的90.8%,有6家企业进入世界新承接订单量前10强。但当前船舶行业融资难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产融结合工作仍有差距,未来在充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有扶有控差异化信贷政策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轨道交通名扬四海

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在国际市场也不断取得突破,完成了由配件出口到整车出口、由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由欠发达市场到发达市场的转变。20161月开工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物资供应,到运营管理、人才培训、沿线综合开发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20198月,中车长客研制的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正式载客运营,为中国首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美国标准地铁车。20199月,中国出口欧盟首列动车组天狼星号抵达捷克,中国动车组成功服务欧盟市场。近年来,我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百花齐放,出口更趋多元化,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品牌获得了国际市场乃至高端市场的广泛认可。2019年我国对欧盟、印度、泰国、巴西和俄罗斯出口轨道交通装备分别增长26.9%53.8%153.7%355.9%311.2%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初步建立了国家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框架,建成以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级研发机构10家,国家创新型企业5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家,形成了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覆盖基础技术、共性技术、产品实现技术的研发创新体系。2020621日,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这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高速磁浮工程样机系统预计在2020年年底下线,将形成高速磁浮全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2020623日,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由中国铁建所属铁五院承担的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通过评审,为中国铁路智能化、自动化、自主化发展注入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铁路投资作为补短板的重要工具,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有望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2020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8亿元,超去年同期38亿元,全年总投资有望超5000亿元。铁路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铁路及时复工复产为多个产业链带来生机,铁路建设在六稳”“六保中的火车头作用正在显现,利好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

 / 视觉中国

全球首艘双燃料杂货船在南京移船下水。2019年全球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用工难、融资难、接单难等深层次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飞机工业振翅高飞

作为高新技术最为集中、产业溢出效应最强的领域,航空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几十年历史的中国航空制造业虽然底子薄弱,但是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引进仿制模式,迈入了自主研发环节,正在向着航空强国的目标全速前进。我国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ARJ2120151129日正式投入市场运营,并于20166月和201910月分别开通国内和国际航线,截至2020720日,ARJ21支线客机运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通航城市56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也于201755日在上海浦东机场圆满首飞;20191227日,6架试飞飞机已全部投入试飞工作,项目正式进入64大强度试飞阶段;20203月完成了飞行推力确定试飞,标志着C919大型客机的取证试飞工作全面提速。目前,C919大型客机的国内外用户达到28家,订单总数达到815架,2021年将交付首架C919单通道客机。此外,我国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CR929也已基本确定总体技术方案,并启动了初步设计工作。

虽然我国飞机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跟波音和空客等老牌航空巨头相比更是难以望其项背,同时我国航空工业还面临着国外诸多的贸易壁垒和技术管制。据路透社报道,20204月,美国商务部提议修改部分对华出口商品规则,要求对飞机零件、半导体相关出口产品施加新限制,甚至要求外国企业向中国出口美制产品时必须获得美方同意。未来我国的航空工业将投入更大的人力和财力,还需要经历不短的时间,才能让我国从航空大国变成真正的航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