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十三五”海关卫生检疫工作综述

打造中国特色海关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 高立强

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在首都机场海关查验中心,检查进口疫情防控物资通关服务保障工作。

 / 丁晓利

建成中国特色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在卫生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这样写道。

5年来,卫生司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筑牢口岸检疫防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持续筑牢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严防传染病疫情传入传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在今年,卫生司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全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口岸防控阻击战,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国内疫情防控成果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海关贡献。

 / 李明波

海关关员登机进行货仓消毒。

 / 叶俊超

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关员做好航站楼水质检测采样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司严阵以待、稳扎稳打,把投身疫情防控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在外防输入中坚守国门第一线。

口岸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

卫生司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构建强大的口岸公共卫生体系,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疫情大考中得以提升。

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多层次开展法律法规研究,收集美国、欧盟等22个国家或地区相关法律法规63部、32个国家或地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出台的法律法规相关内容106条,开展国内外卫生检疫法律法规比较研究,为完善抗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借鉴。积极参与公共卫生领域法律法规修订,大力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修法,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不断强化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网作用,不断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跟踪收集疫情信息,强化境外疫情判,提出分级防控建议,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防止疫情传入公告和警示通报,指导口岸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针对部分国家解封,成立专门疫判评估工作组,每日对境外疫情形势和防控措施变化情况进行收集判,形成分析报告。针对全球疫情持续流行,将疫情防控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不断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

口岸疫情防控措施日臻成熟

202013日即对全国海关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部署,自125日在全国口岸重启健康申报制度以来,口岸检疫筛查环节严格健康申报核查、体温筛查、医学巡查,检疫排查环节严格开展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实验室检测排查,检疫处置环节对判定的四类人员一律严格实施转运、隔离、留观。随着境外疫情不断发展变化,在制度化形成三查三排转运检疫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对入境人员100%实施健康申明卡核验、两道测温、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100%做好信息通报和移交处置,对乘坐高风险航班入境的人员实施核酸加抗体双保险检测,最大限度实现早发现、早排查、早处置。

疫情期间,卫生司不断强化对内对外的沟通联络,巩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深化卫生检疫国际合作,积极构建从境外到国门再到家门的全链条防疫闭环,通过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陆空口岸立体防控网得以织密织牢。

斗争中,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令行禁止、担当奉献的海关卫生检疫专业技术队伍始终奋战在前线,智慧卫生检疫系统和装备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防控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 庄妙慧

海关关员在厦门海翔码头为入境换班下船的中国籍船员实施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卫生检疫措施,严防境外疫情经水路输入。

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严格实施口岸人员卫生检疫

卫生司不断完善检疫查验机制,创新检疫模式,优化检疫流程,大力推动精准检疫,实现逢必查、逢警必处。持续健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实现平战结合、快速响应。十三五期间,全国口岸在入境人员中检出传染病9万余例,涉及传染病近百种;首次检出了黄热病毒病、人偏肺病毒病、01群霍乱、全球第2例库波热弹状病毒病等传染病病例;妥善处置了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一系列重大传染病疫情;圆满完成了G20峰会、APEC会议、上合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保障,切实把好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关和重大疫情防控关。

扎实开展口岸病媒生物监测

十三五期间,持续推进病媒生物智能监测体系建设,应用最新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将智能监测终端和数据管理平台联接,组成一个动态监测网络,借助云端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实现病媒生物的全方位、全天候、连续的、实时的系统化监测。印发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规定,统一规范国境口岸和输入性病生物监测和病原体检测工作。培养高精尖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人才队伍,成立全国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专家组,对病媒生物专业技术骨干实施定向培养。落实中越、中蒙等双边卫生检疫合作协议,与蒙古、越南、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开展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共捕获病媒生物5万余只。每年选取10余个一带一路重点口岸,采用专家组深入一线的方式,开展南方以蚊虫及其携带病原体、北方以鼠类及其携带病原体为重点的专项监测。

不断强化进出境特殊物品监管

随着生物工程科研和产业迅速发展,进出境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数量与日俱增。卫生司不断加强进出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深化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对进出境特殊物品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建立了进出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平台,推行无纸化在线审批,指导全国海关严格落实特殊物品风险评估、检疫审批、检疫查验和监督管理各项工作要求,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特殊物品,不得进出境,有效防止了各种传染病通过特殊物品经口岸传入传出。

 / 郑保国 

海关工作人员正在为入境乘客做核酸样本采集。

国际旅行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初步建成全球传染病监测体系,筑牢第一道防线;不断完善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筑牢第二道防线;大力夯实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筑牢第三道防线。卫生司在2019年的工作总结中提到。作为第三道防线,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5年来,全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持续提升监测能力,推动成立内蒙古、陕西、甘肃等12省、市、自治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西部联盟;加强对湛江、江门、沈阳等7个新升格直属海关保健中心能力提升建设;增设湖南保健中心为国际旅行医学定点门诊;对保健中心进行飞行检查和业务督导,明确分级管理职责,进一步规范业务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积极落实有关政策,20174月起,停征法定人群预防接种和监测体检费用。大力推动国际旅行健康服务网建设,全力打造海南一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十三五期间,全国保健中心共开展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440余万人次,先后检出鼠疫、霍乱、黄热病、中东呼吸综合征、裂谷热等重大烈性传染病。

口岸艾滋病防控是保健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海关明确重点对象,高危人群干预成效明显,除加强留学生群体管理外,还加强劳务人员、国际航行交通工具员工监测和宣教,加强涉外婚姻群体监测,加强对外籍病例的干预和关怀救助,通过强化重点人员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防止了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跨境传播。其中,昆明海关在云南瑞丽姐告、勐腊关累、河口公路和文山天保口岸设立驾驶员之家,对跨境驾驶员、船员、劳务人员和出入境人员开展艾滋病宣传与行为干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肯定。

目前,全国42个直属海关均具备艾滋病检测能力,形成了完整实验室检测网络5年来,海关系统实验室共参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省级临床检验中心及国外权威机构组织的各级各类室间质量评价及能力验证1000余次。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大众防护意识持续增强,2015&—2020年,全国海关多角度、全方位开展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达3553万余人次,出入境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

 / 叶俊超

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关员对深圳T3航站楼进行室内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监测。

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稳步提升

公共卫生核心能力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缔约国公共卫生水平的要求,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海关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写入了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也明确提出了相关建设要求。我国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海关作为口岸卫生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建设工作。

十三五期间,海关对接《国际卫生条例(2005)》,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口岸运营者、海关在核心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调动相关监管部门和技术服务资源共同参与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在政府主导、企业主责、海关主管、部门联动原则指导下,形成了口岸核心能力动态管理机制。通过10余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口岸开放环境,提升了口岸公共卫生风险防控能力,履行了缔约国承诺。截至目前,全国275个口岸通过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要求,同时还形成了创建国际卫生港的中国特色经验。

十三五期间,海关持续推进WHO《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合作中心工作,承担并参与WHO全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鉴定平台设计,为WHO《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的媒介监测与控制》提供现场测试和编写培训材料,与WHO联合举办西太平洋地区《船舶查验和签发船舶卫生证书》国际培训班、西太平洋地区口岸核心能力国际研讨会、航空领域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国际培训班、WHO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网络论坛、陆路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国际研讨会等活动,为WHO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实现中国经验,世界共享,中国海关卫生检疫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应有贡献。

 / 郑保国 

济南海关工作人员正在对入境航班实施检疫监管。

 / 李砚伟

深圳邮局海关关员对全货机进境航班实施检疫查验。

海关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境旅客开展远程流行病学调查。

海关卫生检疫事业全面发展

5年间,卫生检疫工作锐意改革,积极创新,科学判,以维护国门安全为己任,不断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努力推动卫生检疫事业科学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5年间,中国特色海关口岸公共卫生理论基础进一步完善,卫生检疫法律法规修订取得重大进展,工作制度体系愈发完备。

5年间,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卫生检疫各项基础不断夯实、持续强化。

5年间,卫生检疫执法技术支撑显著增强,国家卫生检疫重点实验室网络有效运行,各级卫生检疫实验室资源有机整合,P3实验室以及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卫生检疫实验室陆续建成。

5年间,卫生检疫专业技术队伍跻身一流,业务能力素养持续提升,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领军人才、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专家型人才和业务精通的海关卫生检疫能手3级梯队正在形成。

5年间,智慧卫生检疫系统全面应用,口岸公共卫生风险逐步实现自动采集、分析、预警、决策,卫生检疫业务得以科学决策、高效实施。

5年间,卫生检疫国际合作不断深入,软实力、话语权显著提升,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跨境流动日益频繁,全球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拉沙热等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鼠疫、霍乱、黄热病等传统重大传染病持续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海关卫生检疫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海关口岸公共卫生体系作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神圣职责,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平安和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新时代中国特色海关口岸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长远看,海关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完善,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保障,最主要的是组织、经费、人才、科技、政策的保障,才能确保其科学发展、行稳致远。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卫生司将着力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海关口岸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提升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实现海关卫生检疫事业历史性跨越,为维护人类健康安全服务,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海关传媒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