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船舶出口亟待“高大上”

 / 钟雁明

远古时期的人们观落叶以为舟,从最初独木舟的尝试开启了中国造船业的历史。造船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开放的高度竞争行业之一,在长达几千年的竞争当中,中国曾经乘风破浪,傲视群雄。秦汉和唐宋时期是中国造船业发展的两个高峰,在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需求的推动下,明朝造船技术和工艺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飞跃,登上了中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顶峰。郑和率领庞大的豪华船队七下西洋,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造船的强大实力。中国造船技术发展的三次高潮提升了中国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发展,扩大了中国文明的国际影响。然而,正如阿拉伯谚语所说的:风并不按照船的要求吹拂。随之而来的明清两代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造船业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船头无处避刚风,中国造船业从此严重萎缩,痛失全球大航海时代的先机,最终在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势下力不从心,造船业的繁荣昌盛伴随着甲午战争被击沉的战船一起沉入海底。

世界现代造船产业起源于欧洲。从工业革命后,传统的船舶制造工艺经过现代科学的洗礼,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产业。在造船业从木质船体发展到钢铁结构之后,全球造船行业领导者几经易主,各领风骚数十年。20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迅速崛起,1956年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造船业逐步赶超日本,2000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中国造船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改造生产设计、工程管理和生产体系,构建出了一套适用于国情的完整造船工业体系。进入21世纪,中国造船业在这个完整工业体系的护航下,一路高歌猛进。

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第一次全面位居世界第一,正式步入世界船舶制造的大国行列。2019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榜首,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7.2%44.5%43.5%。我国分别有4家、6家和4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我国造船产业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份额的67.2%;新接船舶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份额的74.8%;手持船舶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份额的69.4%

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克拉克森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12月底,全球造船订单50强榜单中,中国船厂(含中日合资3家)共有24家船厂上榜,另外有来自日本的船厂9家、韩国的船厂6家。今年上半年中国的世界前50强上榜企业增至26家,显示出中国造船企业的竞争力稳步提升。

造船属于外向型行业,近10年来中国造船8成以上用于出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我国船舶出口也难以独善其身,出口金额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全球贸易信息系统(GTA)提供的数据,2011年中国出口各类船舶达到创历史纪录的416.3亿美元,但与韩国的差距仍有124.9亿美元。此后全球船舶出口整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但中国造船企业却从来没有停下追赶的脚步。在剧烈的中、日、韩造船国杀中,中国船舶企业紧紧抓住机遇,逐渐化危为机,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领域,在越来越小的市场蛋糕中分得更多份额,终于在2018年以出口216.6亿美元、领先韩国37.9亿美元的优势,首次摘取全球船舶年度出口金额最大的冠军头衔,2019年继续保持榜首位置。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各类船舶6425艘,价值1400.3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船舶需求进一步减弱,部分订单因船东、监理等外方人员在疫情暴发期间无法到场,全球供应链也因管制措施受到较大冲击,部分出口订单处于停工状态,我国船舶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1~9月出口各类船舶3615艘,价值885.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3.2%9.6%。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1~9月我国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1.4%89.3%92.1%;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6%58.3%47.4%,继续高居全球第一的位置。

船舶产业素有综合产业之冠的称号,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于一身,综合反映了一国的制造能力和工业发展水平。纵观当今全球各国造船业的发展,中、日、韩三国的竞争已成为国际船舶市场的主旋律,三大造船大国占据了全球约90%的造船份额。从三个国家的船舶出口市场看,均显示出市场高度集中的特征。根据GTA提供的数据,2019年中、日、韩对前10位国家(地区)出口船舶金额所占比重分别高达80.8%97%91.1%。中、日、韩三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地区)中有6个完全相同,它们分别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巴拿马和英国,对这6个国家(地区)出口额所占比重分别达到64.8%82.9%57.1%,市场的高度重合也显示了三国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中国的出口市场看,除了以上提到的6个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之外,对亚非拉市场出口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对欧洲发达国家的出口则出现大幅减少态势。根据GTA提供的数据,2019年我国对巴西出口船舶17.1亿美元,比2010年大幅增长17.3倍,出口船舶以大型散货船为主,每艘均价高达1.42亿美元,是2010年对巴西出口船舶均价的30.5倍。此外,2019年我国分别对孟加拉国、菲律宾和尼日利亚出口船舶4亿美元、2.2亿美元和0.9亿美元,分别比2010年大幅增长28倍、3.2倍和23.7倍。2019年,我国对德国、荷兰、法国、希腊和意大利分别出口船舶5.7亿美元、2亿美元、1.2亿美元、1亿美元和0.5亿美元,分别比2010年大幅减少82%70.1%73.1%91.3%96%

从出口船舶类型上看,中、日、韩三国各有特点,日、韩船舶出口以技术含量较高且利润率较高的船型为主。根据GTA提供的数据,2019年,韩国出口各类液货船173艘,价值123.6亿美元,占同期韩国出口船舶总额的65.4%,比2010年提高29.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球液货船出口总额的47.5%,是世界出口液货船金额最多的国家。出口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等其他船舶112艘,价值47.2亿美元,占同期韩国出口船舶总额的25%2019年日本是全球出口冷藏船最多的国家,共计出口1.2亿美元,占同期世界冷藏船出口总额的51.6%;出口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等其他船舶289艘,价值74.8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船舶总额的54.3%;出口液货船140艘,价值59.8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船舶总额的43.4%。中国出口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等其他船舶563艘,价值106.1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出口船舶总额的52%;出口液货船145艘,价值45.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出口船舶总额的22.5%

从各类船舶出口均价看,中国和日、韩之间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凸显日、韩出口船舶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远比中国要高。根据GTA提供的数据,2019年,韩国和日本出口液货船的均价分别为每艘7142.3万美元和4273.4万美元,分别是中国出口均价的2.3倍和1.4倍。韩国和日本出口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等其他船舶的均价分别为每艘4215.6万美元和2588.1万美元,分别是中国出口均价的2.2倍和1.4倍。

不能制海,必为海制。中国造船业一直在惊涛骇浪中穿行向前,目前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龙头的三大造船基地,在造船规模上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但在设计能力、造船工艺、配套产业、制造效率等方面仍然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其中核心的问题在于结构性缺失,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体现在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船舶配套产业相对落后,使得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盈利能力较弱。面向未来,我们期待中国造船业能够继续放船千里凌波去,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单位:广州海关)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