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牛类“天花”:牛结节性皮肤病

 / 纪帆  朱崧琪  耿哲

流行病学特点

    LSDV可在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存在,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感染。但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节肢昆虫媒介的机械传播,也就是蚊蝇或雄性虫的叮咬。在以往流行地区多发生在雨后的昆虫活动期,所以说这种疾病与雨季有关。随着蚊蝇叮咬机械传播的病毒,通过白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在机体内迅速发展。该病发病率为5%85%,死亡率为20%;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常见于利于吸血节肢动物繁殖的春、夏、秋季。

牛结节性皮肤病简介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又被称为牛疙瘩皮肤病、牛结节性皮炎和牛结节疹,是由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LSD不传染人,其危害主要在于引起牛病死率升高、牛皮质量下降、产奶量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有时,LSD会引起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甚至因为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病牛死亡;还可导致牛和牛产品出口受阻以及巨额的疫病控制与消灭成本,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布与危害

    LSD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须通报疫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一类传染病。

    1929年,非洲东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首次出现LSD,随后相继传播到大部分非洲国家。自2012年后,LSD疫情在西亚、东欧和中亚蔓延扩散,2014年传入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2015年传入亚美尼亚、希腊、俄罗斯等东欧地区;2016年传入哈萨克斯坦等地。2020年以来,孟加拉、尼泊尔、越南、不丹等国家陆续发生该病,亚洲地区该病蔓延形势日趋复杂。我国与上述部分国家毗邻并有较长的国境线接壤,因此该病也对我国养牛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临床症状

    该病的自然宿主和传染源主要是牛,各类牛均易感染。在通常情况下,奶牛和亚洲水牛较为易感。病理变化为病牛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肩前、腹股沟外、股前、后肢和耳下淋巴结最为突出;胸下部、乳房、四肢和阴部常出现水肿,尤其是四肢肿大明显,可达34倍;眼、鼻、口腔、直肠、乳房和外生殖器等处黏膜也可形成结节,并很快形成溃疡。重度感染牛康复缓慢,可形成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乳牛可发生乳房炎,妊娠母牛可能流产;公牛病后46周内不育,若发生睾丸炎,则可出现永久性不育。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技术主要有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主要通过基于PCR技术检测山羊痘病毒属病毒基因组,作为病毒存在的间接证据。目前,国际上已研发了各种PCR技术,并用于不同目标、多系统或可视化的检测,敏感性高于捕获ELISA。用PCR检测实验感染的LSDV,发现最早在感染后2天、最晚在感染后28天的血液中均可以检测到病毒,在感染后第92天皮肤活组织中仍能检测到病毒。

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为防止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传播与扩散,保护我国人民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安全,海关总署禁止直接或间接从疫区国家进口牛及其相关产品;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疫区国家的牛相关产品入境。

(作者单位:深圳海关)

栏目编辑:高扬  5823100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