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寻常人的不寻常

 / 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  刘红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0年已成为过去时,身边不少朋友,从祈祷今年可以重来多好,到感慨今年总算要过去了。作为新华社跑口海关的记者,在我看来,海关2020真是蛮拼的

我记得,2020125日深夜至26日凌晨,也就是大年初一深夜到大年初二凌晨,我发出了这样一篇报道:《海关总署宣布重新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制度》。短短150个字的稿件背后,是海关部门紧急启动应急状态、夜以继日研究出的应对之策。

20204月,在同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同志做完独家专访后,我得知,作为中国海关掌门人,年后每天早晨8点,倪岳峰署长都准时出现在会商室,风雨无阻。在新华社播发的报道《(权威访谈)千方百计稳外贸 全力以赴守国门——专访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中,我援引署长的话写道: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问题考虑得透彻一些,把应对措施制定得周全一些。

20209月下旬,我到青岛海关调研。彼时,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重点已经转向防输入方面,且由防人转向既防人又防物。在黄岛海关进口冷链食品海关监管现场,我与同行全副武装在冷库观摩抽检。现场海关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现在防输入压力大,我们既要守好国门,也要尽量减轻企业负担,怎么办?只能玩命干。

玩命干”——这句他可能事后觉得无心,乃至不太合适的话,触动了我们的心。这不就是广大海关一线人员的真实写照吗?

在我采写的一线抗群英谱报道中,有一篇叫《守好国门是本分”——记首都机场海关关员谢丽惠》。在文章开头,我是这样写的,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吗?如果有人这样问谢丽惠,她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过去两个月,见过太多次了。

在文章中,我这样描写她的工作:六小时、七小时、八小时、十小时、十二小时......随着疫情发展,谢丽惠和她的同事们单次穿防护服的时间越来越长;值班空当,夜里做梦都在排查;由于在口岸一线工作,谢丽惠和丈夫平时也得做好一个屋檐下的隔离”......

谢丽惠是数以万计海关一线人员的缩影。这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中国海关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锤炼。从武汉到北京,从机场到港口,从东部沿海到中部腹地再到西部边疆......国门在哪里,海关就在哪里,没有撤退可言。

往常,与海关打交道,关注点通常是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强力缉私等方面。经此,我有了更多机会观察这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成长的国门卫士,不只是从业务层面,更多是精神层面。我有一个总体感受,烈火炼真金,海关经受住了疫情的烈火考验。

只是,现在还不是庆祝胜利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每天更新的全球确诊病例数,依然在攀升,令人担忧。秋冬季节,我国疫情防输入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应地,落在海关肩膀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我们讲,疫情防控要讲究联防联控、科学精准。个人认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海关部门既要苦干,关键时候冲得上去,也要巧干,科学调配资源。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更加关注、关照广大一线关员的心理状况,多为他们解情绪,解决实际困难。他们为人民坚守国门,海关要为他们遮风挡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两个大局。面向十四五和更远的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海关要有怎样的新面貌?贯彻新发展理念,海关将有怎样的新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海关将作出怎样的新贡献?我满怀美好的愿望,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