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三智”视角下推进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思考

 / 福州海关副关长    林跃飞

20212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探索开展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以下简称三智)合作倡议,既指明了新时代海关事业发展方向,也为推进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下简称海丝核心区)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三智理念是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指引

三智理念契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当前,大数据、区块链等重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在国际贸易领域,全球港航资源加速整合,基于新技术的智慧物流贸易平台不断出现。同时,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借疫情质疑全球化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首尾两端的港航物流企业迭代升级情况下,处于链条中段的各国海关和边境机构的协作多处于初期阶段,成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制约。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智重大倡议,得到了世界海关组织和相关国家海关的高度关注,为新时代各国海关深化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智理念促进跨境贸易治理协作

在跨境贸易治理实践中,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来解决面临的挑战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智慧海关要求广泛应用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基础设施、行政管理、监管执法在内的全方位智能化,以大幅提升监管效能,精准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合法货物无障碍进出境。在实现智慧海关基础上,逐步将智能化延伸至负责边境事务的其他部门和跨境监管部门,实现边境监管手段、协同监管、跨境合作智能化。在形成智能合力基础上,在较大规模和较大范围内推进智享联通落地。

三智理念规划边境部门发展方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政府信息共建共用等目标,并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等实现途径,这与三智理念高度契合。十四海关发展规划则明确提出推进三智建设,规划了指引海关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也将成为改变全球海关治理模式、推进国际经贸合作的时代潮流,对国际贸易生态产生深刻影响。

三智视角下海丝核心区建设应关注的问题

海丝核心区建设6年来,开放通道初具规模,外贸货运航线140余条,通达全球60多国,福建省对一带一路国家外贸额年均增长率高出全省均值4.3个百分点;合作平台逐渐丰富,打造一批特色展会平台,中-印尼、中-两国双园项目有序推进,福建省内企业纷纷向海丝沿线国家投资设厂;文化交流成效初显,多角度展现 “海丝历史文化。 “海丝核心区建设中,有四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港口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不足

厦门远海码头在全国率先实现5G场景下的集装箱自动装卸、自动理货,而其他一些港口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相对薄弱,福州关区仅有部分港口开放了内外贸集装箱货物同船运输业务。同时,一些码头的功能定位不清,同质化竞争严重,直航航线少、辐射能力弱。由于港口分散,海关等单位的监管资源只能配置在重点港口,加剧了港口间的不平衡。按货值统计,2015—2020年间,福建省内企业在省内港口进出货物的仅占67.7%,从省外进出境的高达32.3%

辐射带动作用有趋缓迹象

受内外部环境,尤其是此次疫情影响,省内部分外贸企业活力不足。2015—2020年,福建省GDP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均值4.3个百分点,同期福建外贸的年均增速仅略高于全国均值;福建省2020年的外贸依存度为31.9%,而广东省外贸依存度高达63.9%,浙江省为52.3%

智慧海关智能边境的发展进度不协调

近年来,我国海关迭代推进通关业务改革,精准监管稳步提升,智能通关加快实现,智慧海关建设初具成效。而边检、海事等部门的作业模式、智能化水平的差异较大。同时境内关外区域的持续演进,使得海关和其他边境部门的管辖地域、管理目标的差异逐渐放大,联检部门的互联互通状况与智能边境要求差距较大。

对外交流平台不够丰富

目前多把工作重心放在国内,与海丝沿线重点国家政府间的互动载体不够丰富,常态性交流机制尚未建立。像《丝海寻梦》一样交流、展示海丝形象的文化产品偏少。海丝沿线国家社会各界对海丝概念的感知度不高、认同感不强。在支持闽企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层面进行针对性预警与辅导不够,与投资目的国尚未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对闽企海外投资护航手段不足。

三智框架下推进海丝建设的建议

整合优化,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智能水平

一是推进归口管理。发挥港口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作用,推进从自然布局服务区域经济布局转变。建议组建全省港口资源领导机构,统筹管理全省港口资源,可依托省港口集团,通过并购、参股等市场化方式实现全省一港;对新建港口泊位开展前置科学论证;运用大数据技术评估全省港口布局和运营状态,对基础设施和经济效益差的码头泊位强制关停,弱留强。

二是统筹港航资源。综合评估各港口资源禀赋,明确喂给港、支线港和干线港定位,合理分配航线资源,形成错位、互补的港口格局。厦门海、福州江阴等可作为干线港,集中设置对欧美直航航线,重点发展整车进口、重化原料、大批量工业制成品物流;马尾、罗源湾、湄洲湾的相关码头可明确为支线港、喂给港,集中设置对台、港航线,重点发展时间快、批量小、运输频次稳定的散杂货物流。

三是明确建设标准。全省码头按照功能定位,分类分级制定建设标准,提升信息化水平。

数字赋能,建设智能边境试点平台

发挥 数字福建建设成果,把握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召开的机遇,在全省口岸单位中开展智能边境试点。可在协助提升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作业水平基础上,以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4.0版)为核心,建立涵盖海关、边检、海事、港区、船代、船企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智慧口岸,开发基础设施智能共享的软硬件应用项目,为口岸单位提供智能化协作平台和共享渠道。

壮骨活络,提升海丝核心区辐射集聚能力

立足国内大循环,系统构建城市群为筋骨、物流通道为经络的枢纽网络:搭建贯穿东西的横向通道,深化福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和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的产业协作,发展多式联运,构建横贯东西的陆海物流大通道,引导省内装备制造、服装鞋帽等优势产能在更广范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广阔的产业腹地搭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舞台,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构建联通南北的纵向通道,建设粤闽浙沪沿海城市群,推进福建与长三角、粤港澳融合发展,突出比较优势,差异化承接两大经济增长极的产能转移,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全的配套吸引产能向海丝核心区集聚。

共建共享,密切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

一是搭建合作平台。推进与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双向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加大扶持丝路海运品牌,支持提升海外影响力;积极培育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探索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创新举措。二是建立护航机制。以海丝名义与相关国家商签合作文件,将海丝转化为保障企业海外利益的有形纽带。做好RCEP协定即将实施的态势判和政策储备,积极开展宣培训。三是密切人文交流。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友城建设,联合开展海丝、南岛语族等历史研究;培育影视文创产业,出品更多海丝题材作品,提升海丝的影响力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