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中国海关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 新华社记者 王文博

从鸦片战争失去关税自主权,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回国门之钥,再到年通关货物量世界第一,中国海关交出了壮丽答卷。

百余年前,外国侵略势力借助海关直接或间接干涉中国内政与外交,成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集中体现。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将关税自主、收回海关主权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1945824日,烟台解放。烟台抗日民主政府派代表前往烟台市滋大路1号(后改称海关街)——东海关税

务司署,接管东海关。至此,东海关摆脱列强控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旧中国海关改造过来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东海关夺回关税自主权和海关管理权后,着手制定中国第一部关税税则和第一套海关管理制度,并第一次开展自主统计。东海关同时开展人民路线海关缉私工作,于1946109日颁布第一部《缉私暂行条例》。这些探索为新中国海关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9年,新中国海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式宣告成立,彻底摆脱了外籍税务司控制,结束了长达90年“海关不独立、关税不自主”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海关主权的完全回归,也开始了中国海关新的建设征程。

此后,中国海关从弱到强,逐步承担起了国内外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通道作用,不但货物通关总量从1950年的11.3亿美元,跃升到2020年的4.6万亿美元,巩固了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而且承担着维护国门安全和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职责。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海关总署和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对地方口岸的指导协调,迅速启动口岸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对进出境人员管控和检疫力度;坚持精准防控,针对航空、水运、陆路口岸不同特点实行差别化防控措施,动态调整口岸疫情应对策略,按照“客停货通”原则,及时关闭边境口岸旅检通道;研发全国口岸运行展示与分析系统,每日监测全国口岸特别是边境口岸运行状态,扎实做好防控境外疫情从口岸输入工作,筑牢外防输入关口防线。在特殊情况下,我国海关担起了守好国门安全和畅通国际经贸往来的双重重任。

与此同时,我国海关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为更好地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中国海关不断创新优化监管制度,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持续大力支持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等有序发展。例如,海关推出了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创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试点,拓展畅通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出台支持中欧班列发展措施,从允许铁路舱单归并有效减少报关次数、支持建设中欧班列枢纽站点、促进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等方面助推班列发展。

这些举措也成为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保障,也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长沙海关,记者看到专门为中欧班列(长沙)开辟了“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程放行”绿色通道,帮助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解决了运输、通关方面的难题,强化了大宗货源保障,使湖南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另外,海关的口岸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还在不断提升。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例,目前已实现与25个部门总对总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服务全国所有口岸和各类区域,累计注册用户422万余家,上线18大类基本服务功能,提供729个服务事项,

日申报业务量1200万票,基本满足企业“一站式”业务办理需求,普惠服务程度不断提高。

进入新发展阶段,海关还在加快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步伐,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表示,下一步,全国海关将完善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努力打造海关监管新模式,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监管能力,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