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

以铜为镜看变迁

/ 周慕茜

铜与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它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易熔接,具有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业、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生产快速发展,也成为了铜消费增长的新动力。正因为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都与铜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铜的使用和消费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铜消费的首个高峰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发达国家紧锣密鼓开展战后的重建和工业扩张,加强资金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金属原材料,包括铜在内的各类矿产资源需求量激增,带来了全球铜消费的首个高潮。这个阶段铜消费的主力集中在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等。但铜的消费并非一路高歌猛进,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波动。如1972年及1979年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1997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阻碍,进而抑制了铜的消费需求。

全球铜价常随着铜消费的波动而起伏,并且价格的起伏更加复杂。伴随着日本、德国等国家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高涨的铜需求使得铜资源供不应求,铜价增长进入高峰期,1974年就超越了2000美元/吨。而铜价的飞速增长又引起世界铜产量的快速增加而逐渐达到供需平衡,价格趋于稳定。受到1979年石油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削减投资规模,铜需求开始下降,随后几年铜价进入相对平稳低谷期,世界铜山因铜价走低开始减产。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经济逐步回升,美国、日本等国的铜消费量迅速增长,导致铜资源供不应求,铜价再次攀升。同时铜价的攀升刺激了铜产业的发展,铜产量不断增加,最终驱使铜价再次走向稳定。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铜价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西方经济的新一轮疲软,铜价走势再次回跌。随后1996—1997年美国基金的抛空和亚洲经济危机,铜价下跌至20年最低点。

21世纪以来中国是最大的铜消费国

20世纪末,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铜需求的绝对水平和在全球铜消费中所占比重都出现了明显下降。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铜需求基本进入饱和阶段;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发达国家将其制造业生产转移到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提升了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铜消费需求。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加速增长,工业化快速发展,由于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投资需求,下游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铜消费需求高速增长,在全球铜消费增长中逐步占主导地位。2002年,我国消费精炼铜273.69万吨,超过美国237.05万吨的消费量,首次成为世界精炼铜消费第一大国。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加工制造业基地、铜基础产品输出国,在世界铜行业内充当了重要角色。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全球铜需求量为2533万吨,其中中国表观需求量为1499万吨,较2019年增加17.1%。与此同时,2020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39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中国增幅最大,增加了103.2万吨。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铜的高需求也推动全球铜价总体攀升。2003—2005年期间中国铜需求量显著增长,驱使铜价飞速上涨。2007年美元增值和世界初级产品需求增加,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增长,铜价不断上涨,直至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疲软,全球流动过剩且美元价值大幅缩水,铜需求受到影响,导致铜价开始下跌,随后经济逐步恢复,铜价又再次企稳。

10年来,我国铜矿砂进口均价经历“V”型变化,从20111.56万元/吨逐年跌至20168137.5/吨,2017年上涨29%1万元/吨以上,随后进口均价保持在1万元/吨以上,2020年达到近7年以来最高均价,为1.13万元/吨,上涨6%

我国铜资源供不应求,进口需求较大

全球铜资源分布广泛,但在环太平洋的南北美地区及东欧、中亚和非洲中南部地区等地分布较为集中,以智利、澳大利亚、秘鲁为主,其中智利的铜储量占全球储量的 28%,而澳大利亚和秘鲁则分别为13%11%。此外墨西哥、美国等也有一定份额。我国也有一定的铜储量,但相较于上述国家,矿床规模小、资源集中度低,并且综合矿床居多、露天矿较少,采矿成本较高。这些因素约束了我国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在近10年的时间里,我国铜矿砂进口增势明显,从2011638.2万吨逐年增加至2019年的2198.2万吨,增加了244.4%2020年,我国进口铜矿砂2174.4万吨,减少1.1%,仅次于2019年,为历史第二高进口量。今年1 ~5月,我国进口铜矿砂982.8万吨,增加6.4%。我国进口铜矿砂的主要国家也正是铜储量丰富的国家,以2020年为例,我国自智利进口772.2万吨,减少0.1%,占同期进口总量(下同)的35.5%;自秘鲁进口481.6万吨,减少18.8%,占22.1%;自墨西哥进口173.2万吨,增加39.2%,占8%

铜期货市场发达,我国话语权逐步提升

总的来看,世界铜市场具有一定的寡头垄断特征,被必和必拓、英美资源集团和力拓集团等少数跨国公司所垄断。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定价权掌握在西方跨国集团手中。此外,铜市场变化快,国际化程度高,境内外期现货市场发达。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有色金属的主要定价中心在伦敦(伦敦金属交易所,英文简称LME)和纽约(纽约商品交易所,英文简称COMEX),其对铜定价的影响力较大。我国铜需求逐步上升,占据全球铜消费市场的一半,但铜资源和铜期货的话语权都被西方掌握,造成铜行业发展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实体经济崛起,上海在全球有色金属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逐步增强。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前身——上海金属交易所推出了国内首个铜期货合约。经过多年发展,铜期货改变了现货市场的定价模式,还为企业提供了对冲价格风险的工具,沪铜期货价格逐步成为国内铜现货行业的定价基准。随着我国成为全球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国际有色金属市场逐步形成了伦敦、纽约、上海三足鼎立的格局。2019年年底,在保持现有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期货合约不变的基础上,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国际铜期货,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沪铜期货面向国内市场,其价格是国内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国际铜期货价格则更能直接反映全球现货市场,提升中国在全球铜定价方面的竞争力。

下半年铜价持续上涨势头有望好转

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铜矿主产区南美洲蔓延,秘鲁和智利感染人数攀升,矿区停工、减产的信息不断传出,而中国逐步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指标呈现较好表现,下游基建、家电等行业复苏,全球铜价开始上涨。今年以来特别是春节之后,铜价进一步加速攀升,新一轮的铜价上涨则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市场对全球经济恢复有良好预期,带动了铜消费市场回温。其次,铜矿产量恢复缓慢,跟不上需求增加的步伐。而美国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金融属性端推升铜价上行。

4月,全球最大的产铜国智利由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迅速增加而暂时关闭边境也进一步推升了铜价上涨的热度。55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铜价格一度上涨至10040美元/吨,为201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铜价格上涨导致除矿山外的铜产业链上下游成本大幅攀升,特别是铜冶炼、铜加工等企业首当其冲,下游家电制造企业销售利润率也明显压缩。今年1~5月,我国铜矿砂进口均价达到1.4万元/吨,上涨34.9%且呈现逐月环比上涨的态势,其中5月已达到1.55万元/吨,涨势十分迅猛。

不过,正如过去的许多个变化周期,铜价上涨难以长期持续。供需方面,价格高涨带动铜产量增加,进而对铜价产生抑制。据国际铜业研究小组发布的世界铜供需初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世界铜矿产量增长3.7%,预计下半年将进一步恢复,一定程度上会延缓铜价的上涨势头。政策层面,面对通胀上升,市场预期美元升值、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同时,国内多部门采取措施抑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宣布,75~6日投放2021年第一批铜国家储备2吨。多重因素影响下,铜期货价格应声下跌,预期下半年铜价上涨的动力将有所减弱。

以铜为镜,见证社会发展与市场变化,未来如何,还待继续映照。

(作者单位:广州海关)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