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21:外贸赶考交出优异答卷
作者:钟雁明
文 / 钟雁明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过去5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与话语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某些西方国家“不讲武德”围堵遏制打压,但依然无法阻止中国外贸高速前进的步伐。中国在入世之后外贸赶考中交出的优异答卷,让很多国家大受震撼。“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200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096.5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2004年货物进出口规模翻番,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3年后这一数字再次翻番,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之后这一地位逐步稳固,并成为东盟、欧盟、日本、印度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根据WTO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公布的数据测算,2021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13.5%、14.8%、12.1%,同比分别提升0.7、0.5和0.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局部地区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国内困难和国际挑战并存,短期和中长期风险叠加。在贸易发展外部环境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外贸一枝独秀,实现了远超预期的逆势增长。据海关统计,2021年除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外,其余月份进出口规模均超过3万亿元,1个月的进出口额已超过1999年我国全年的进出口额。其中,11月更是达到3.72万亿元,再次刷新我国单月进出口纪录。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同比增长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预计全年进出口额将接近39万亿元,在全球主要经济贸易大国中继续遥遥领先。
入世20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形势喜人。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发展潜力巨大,有着巨大的人口和资源优势。在近代几百年的时间里,由于海权文明逐渐代替了陆权文明,文明的交替重塑了世界经济的格局,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参与世界产业链分工、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地区,也成为我国要素流通速度最快的地区。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率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一马当先,外贸发展更是快马加鞭,2001年我国东部地区进出口3.73万亿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高达88.3%。入世之后我国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发挥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以中心城市为引领,提升城市群功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全球重要加工制造基地和新增长极。西部地区主动投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构建国际物流通道体系,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逐渐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的“淘金”热土。2021年前11个月,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进出口分别达到3.21万亿元和3.02万亿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的比重分别为9.1%和8.5%,分别比2001年提升了5.8个和5.3个百分点,显示出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勃勃生机。其中,重庆的表现尤其抢眼,前11个月进出口7204.9亿元,比2001年全年迅猛增长85.4倍,是中西部地区外贸增幅最快的城市。此外,广西、江西、河南近20年间外贸进出口增幅均超过30倍,四川、陕西、湖南、安徽等省增幅亦超过20倍。
入世20年,农业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农业是我国比较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主体实力弱,因此,农业是中国入世谈判的一个焦点,也是最艰难的领域之一。加入WTO之后,尽管对农业前景依然充满忧虑,但我国还是不折不扣地履行入世承诺,经受住了入世开放带来的重大考验,有效应对了全球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和世纪疫情等多重挑战,参与全球农业竞争和粮农治理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开放中得到发展、在应对中保持稳定、在竞争中得到提升,“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最终成为WTO的“优等生”。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为13.8%,不仅超过当年对WTO的承诺,更低于发展中成员56%和发达成员39%的关税水平。在农业领域高水平开放的推动下,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279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2468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之一,逐步引领全球农业多边合作。伴随国内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众多贸易机会,2001年我国农产品仅进口872.5亿元,2020年进口已高达1.18万亿元,迅猛增长12.6倍。入世后最初两年,我国仍是农产品贸易的顺差国。从2003年开始,我国连续18年成为农产品贸易逆差国,且逆差数额呈快速递增之势,2020年逆差达到6567.2亿元,是2003年的943倍,2021年前11个月逆差进一步扩大至8052.2亿元,我国已是全球大豆、油菜籽、棉花、猪肉等多种农产品的最大买家。其中,大豆是我国农产品进口的最大品种,前11个月进口3119.3亿元,占同期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4.1%。此外,肉类、水果、水产品和乳制品分别进口1918.5亿元、906.8亿元、826.2亿元和824.2亿元,比2001年全年分别高速增长32.4倍、29倍、6.5倍和42.9倍,为我国居民改善饮食结构提供了有益补充。以进口肉类为例,2001年我国进口肉类以禽肉为主,所占比重高达64%,2021年前11个月所占进口份额降至10.6%。同期牛肉、猪肉和羊肉进口则呈迅猛增长态势,前11个月分别进口723.3亿元、636亿元和141.2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490倍、184倍和85倍,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肉类进口近8成份额。
入世20年,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入世初期中国的汽车产业忐忑不安,“狼来了”的叫声不绝于耳。20年过去,中国汽车市场在开放中凭借产业政策的优化和核心技术的破壁创新,各种类型车企在中国全面开花、同场竞技,汽车产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从全球“老八”到第一的逆袭,自2009年至今,我国汽车产业领先优势不断扩大,2020年在全球汽车产量的占比已经接近总量的1/3,成为全球车市的“定盘星”。2001年我国汽车仅出口17亿元,2021年前11个月出口已经达到2029.9亿元,是2001年的119.3倍。此外,汽车零配件的出口也突飞猛进,前11个月出口高达4428.1亿元,比2001年全年增长19.2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链不断迭代优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半壁江山。我国电动汽车的出口也实现了连年成倍增长的良好势头,2017年出口21.1亿元,2020年出口猛增至224.1亿元,短短3年时间出口增长9.6倍,2021年前11个月出口更是达到648.3亿元,已是2020年全年的2.9倍。
入世20年,我国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入世后我国逐步取消了外贸经营权的门槛限制,实行对外贸易经营者无差别、无实质障碍的备案登记,实现外贸经营权管理与国际接轨。民营企业在中国外贸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发展的主力军。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14万亿元,占据当年我国货物进出口50.8%的份额,而同期民营企业所占份额仅为6.1%。此后民营外贸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大亮点。2019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40.6万家,进出口13.48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2.7%,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21年前11个月,民营企业占我国货物进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8.5%,对中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58.5%,成为中国外贸的“稳定器”,充分展现出我国外贸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中国外贸一路向好,更好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世界离不开中国工厂,也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制造不是骄傲,中国智造才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只有依托外贸带动,发挥内需潜力,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广州海关)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