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管得住、通得快”
——“入世”20年海关改革印记
作者:中国报关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白凤川
文 / 中国报关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白凤川
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是我国刚“入世”时,2001年进出口总值4.22万亿元人民币的近10倍。长期以来,我国海关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在贸易量暴增而工作人员数量未增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与对被监管活动影响最小化,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管得住、通得快”。回望20多年来的海关系列改革,基本都是围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在展开的。
1998年 海关总署制定了现代海关制度基本框架和建立现代海关制度两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发展战略对通关模式、作业流程、资源配置等进行了全面改革,实现了直属关区集中审单;2004年启动第二步发展战略,全国海关逐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2009年 海关总署提出构建大监管体系,推进“两路两水”快速通关模式,改革转关运输方式等。
2014年11月 《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提出全国通关一体化的目标,同年开始区域通关一体化试点;2015年7月,全国分为5个区块,实现了区域通关一体化在全国的全覆盖。
2017年7月 海关总署全面启用风险防控中心(现海关总署风控局)和税收征管中心(现海关总署税管局),通关一体化覆盖全国口岸、所有运输方式进口的全部税号商品。
2018年4月 关检融合改革,海关职能、机构、作业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特别是把风险管理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专门成立了风险管理司。
2019年年初 《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2020框架方案》出台,对2014年深改方案作了重大补充和调整,实现“两步申报”“两轮驱动”“两段准入”“两类通关”“两区优化”等。
伴随着上述改革进程,一些局部改革不断推出,如无纸化通关、汇总纳税、提前申报,以及操作层面的“单一窗口”“金关二期”建设,等等。
这一系列改革顺应了我国货物贸易快速发展的监管需要,成果十分显著。从外部看,货物通关速度大幅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以前熙熙攘攘的报关大厅空了,通关效率与2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内部看,海关执法统一性、公开性、可预见性也有很大提高。可以说,较好地解决了“管得住、通得快”的主要矛盾,并有力促进了我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
回望过去20多年的改革历程,海关交出了一份整体让企业满意的答卷;展望未来,《“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的发布,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新征程已开启,相信海关可以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的答卷。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