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警惕扶桑绵粉蚧对棉花生产的威胁
作者:黄涛 蒋晓玲 周天跃
文 / 黄涛 蒋晓玲 周天跃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对棉花等40多种作物具有毁灭性危害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因其寄主植物多,虫体小,发生危害隐蔽,抗药性强等特点,极易暴发成灾。2009年,扶桑绵粉蚧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2010年,扶桑绵粉蚧被增列为全国农业、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扶桑绵粉蚧的地理分布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属同翅目、粉蚧科、绵粉蚧属昆虫。多食性,寄主多达160种以上,原产于北美洲,1991年在美国发现其危害棉花,随后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西相继报道发现。2005年,扶桑绵粉蚧传入印度、巴基斯坦后迅速扩散,对当地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如2007年曾导致巴基斯坦棉花减产达40%。现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的厄瓜多尔、智利、阿根廷、巴西,亚洲的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和非洲的尼日利亚等35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其危害报道。2008年6月,扶桑绵粉蚧在我国广州首次被发现。
形态特征
扶桑绵粉蚧雌成虫活体为卵圆形,低龄若虫呈浅黄色。背有白色蜡粉覆盖,胸部及腹部有黑色斑点。体缘有短粗状蜡突,腹部末端 4~5 对。雄成虫体形微小,呈红褐色,腹部末端具有2对白色长蜡丝。
生物学习性
扶桑绵粉蚧的繁殖力很强,既可进行孤雌生殖(单独雌虫即可产生后代),又可通过两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每只雌虫平均产卵400~500个。传播性强,可通过风、水、蚂蚁,以及人类在田间的活动或被侵染材料的调运等人类活动进行传播。
危害特征
扶桑绵粉蚧以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为害,受害植株长势衰弱,生长缓慢或停止。被害叶片畸形皱缩,之后失水变黄、干枯凋落。扶桑绵粉蚧分泌的蜜露可诱发煤污病,阻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加速叶片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成片死亡。
对我国棉花产区的潜在威胁
2021年,我国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达3028.1千公顷。扶桑绵粉蚧可以通过交通工具与贸易材料携带作远距离传播,尤其是花卉、苗木的非法调运,一旦传入棉区定殖,将对我国棉花产业构成严重威胁,直接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产生影响。
防控措施
一是做好入境产品检疫查验工作。发挥海关自身优势,严格程序规程,做好重点国家入境产品检疫查验工作,坚决将潜在危险拒于国门之外。
二是加强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检查。加强疫区花卉、苗木等产地检疫工作,抓好源头监管,强化跨区域调运检疫,严控其扩散蔓延。相关农业、林业检疫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与应急处置工作。织密织牢疫情监测网络,科学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强化重点地区和重点对象疫情监测频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做到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科学、有效处置。
四是深入开展检疫宣传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疫情监测,扩大疫情监测信息来源,不断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海关)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业务的办理要求请询主管海关。
栏目编辑:高扬 5823100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