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优结构”助力水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作者:黄埔海关 苏炜
文 / 黄埔海关 苏炜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全球70%的份额,稳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也是水产品出口大国,对虾等水产品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喜爱。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出口水产品374.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价值1394.9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5%,占同期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41.2%。今年1~4月,出口112.5万吨,同比微降0.3%,但出口金额增长11.9%至449.2亿元,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至42.9%。
稳居最大宗农产品出口品种地位
近年来,我国水产业牢牢抓住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下大力气提高出口水产品质量,积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出口规模不断增长。2010年,我国出口水产品328.7万吨,价值912.5亿元;2011年水产品出口值首次超过千亿元关口,达1125.1亿元,此后在2018年达到1457.8亿元的历史峰值。2019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国对冻品加强防控措施、海运运力紧张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出口值有所反复,但仍保持较好出口态势。2021年出口1394.9亿元,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3.9%,较同期我国农产品出口整体增速快0.1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至41.2%。在农产品主要出口商品中,水产品出口值显著领先于蔬菜、水果、罐头、茶叶等品种,继续稳居我国最大宗农产品出口品种地位。
贸易方式结构优化,一般贸易出口规模增长、比重提升
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多种贸易方式共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水产品1117.6亿元,同比增长16%,较2010年的597.8亿元增长87%,年均增长5.9%,较同期我国水产品出口整体增速快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水产品出口总值的80.1%。同期,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水产品规模逐渐萎缩。2021年,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水产品259.5亿元,同比下降17.4%,较2010年的305.2亿元回落15%,年均下降1.5%,出口比重由33.4%下滑至18.6%。其中,进口原材料再加工出口的进料加工方式年均下降1.4%,占比由24.6%下降至13.8%。今年1~4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水产品366.9亿元,同比增长13.2%,占水产品出口总值的81.7%,占比继续提升;同期,加工贸易出口76.3亿元,增长5.2%,但占比进一步下滑至12.6%。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对虾等名优水产品出口占比明显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调整水产品出口结构,高附加值的名优水产品出口呈现大幅增长,占比显著提升。从具体品种看,2021年我国出口对虾及其制品117.5亿元,占同期我国水产品出口总值的8.4%,2010年尚无此项商品出口记录。同期,出口罗非鱼100.5亿元,占水产品出口总值的7.2%,比重较201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此外,出口鳗鱼92.5亿元,占水产品出口总值的6.6%,比重较2010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大类产品看,2021年我国出口鲜、冷、冻鱼片204.5亿元,占同期我国水产品出口总值的14.7%,继续位居水产品出口大类商品第一位,但占比较2010年回落12.7个百分点。今年1~4月出口63.4亿元,占比进一步回落至14.1%。2021年出口冻鱼152.7亿元,占同期我国水产品出口总值的10.9%,占比较2010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今年1~4月出口50.3亿元,占比提高至11.2%。
市场结构逐步优化,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显著增长
我国水产品远销海外,数据显示,2021年共对全球177个国家或地区有水产品出口记录,较2010年的159个提高18个。同时,在继续巩固日美韩欧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我国水产品不断加强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尤其是东盟市场,水产品作为双方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对东盟出口快速增长,东盟已跃居我国水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日本、美国、我国香港地区、韩国和欧盟(不含英国)等传统市场分别出口水产品235.6亿元、157.1亿元、118.5亿元、111.3亿元和107.1亿元,与2010年相比,除对我国香港地区出口增长56.7%外,对其他市场出口分别下降29.4%、40.7%、19%和43%,合计占出口总值的52.3%,占比较2010年回落19.4个百分点。2021年,我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307.2亿元,较2010年提高3.4倍,占比由2010年的7.6%提高至22%,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今年1~4月,我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123.8亿元,同比增长30.1%,占水产品出口总值的22%;对日本、美国、韩国、欧盟(不含英国)出口76.1亿元、47.8亿元、37.5亿元和30.7亿元,分别增长9.3%、25.4%、13.1%和19.9%,对我国香港地区出口29.4亿元,下降15%。
福建水产品出口龙头省份地位巩固
福建、山东、广东、辽宁、浙江等沿海省份是我国水产品的主要出口省份。数据显示,2021年上述5省分别出口水产品505.9亿元、285.9亿元、218.4亿元、140.6亿元和116.8亿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180.2%、6.7%、64.5%、12.2%和19.8%,分别占同期我国水产品出口比重的36.3%、20.5%、15.7%、10.1%和8.4%。与2010年相比,福建、广东占比分别提升16.5个、1.1个百分点,山东、辽宁和浙江占比分别下滑8.9个、3.7个和2.3个百分点。
福建借助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其水产品出口值在2013年超过山东后,持续稳居我国水产品出口第一大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开展水产品加工贸易大省,随着原料、用工、生产资料等各种成本的不断变化,传统行业优势有所弱化,不少境外订单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水产品加工贸易压力明显。近年来,山东通过增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开发,保证了出口水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弥补加工贸易出口水产品弱势的不足,水产品出口规模出现企稳迹象。今年1~4月,福建、山东、浙江分别出口水产品192亿元、94.7亿元和36.5亿元,分别增长31.3%、16.6%和4.8%,分别占水产品出口总值的42.8%、21.1%和8.1%,广东、辽宁分别出口56.6亿元和32.5亿元,分别下降6.6%和23.5%,分别占12.6%和7.2%。
需重点关注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增速比2021年提高4.4个百分点。但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仍面临国外检测标准提高、劳动力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要实现水产品出口可持续发展,仍需在强化质量安全、推广精深加工等方面下大力气。
技术性贸易壁垒频发
目前,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纷纷采取“技术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实施卫生注册、提高检测标准、增加检测项目、采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已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一方面,国内少数近岸海域水质不同程度存在一定污染,水产品的生长和繁殖环境被污染,导致少数出口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同时,水产养殖业中少数养殖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规范标准用药意识不强,容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水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提高,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壁垒”正被越来越多国家作为一种维护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手段广泛采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技术壁垒”正在加剧,不但增加产品检测项目,提高检测标准,而且还从证书格式、食品标签等方面加以限制,使得水产品出口门槛趋高,对外贸易摩擦风险增大。
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国家水产品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更为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日渐成熟的养殖和加工技术逐步受到国际市场青睐,部分境外订单出现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迹象,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4月,越南水产品出口值达10.5亿美元,今年1~4月水产品出口总值达35.7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43.7%,远高于同期我国水产品出口值11.9%的增速。
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不断挤压水产养殖和加工利润
近几年,除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扬外,运输成本、饲料成本也成为国内水产养殖和加工企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局面持续,国内物流链出现一定程度的阻滞,导致原材料和成品运输的物流效率变慢,企业生产受到影响。同时,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也给企业经营带来显著压力。此外,今年以来,受全球通胀形势以及俄乌冲突升级等因素影响,饲料成本显著上涨,水产业面临的挑战显著增多。
未来,我国还需从加强养殖业用药指导、强化质量安全控制,鼓励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经营意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共同促进我国水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黄埔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