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打击治理非涉关地走私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大连海关缉私局局长 陈和建
文 / 大连海关缉私局局长 陈和建
国门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更高水平开放的基石。当前进出境领域面临的安全威胁不断变化升级,非设关地走私呈高发、多发态势,大连海关忠诚履行反走私职责使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作为、主动引导、主动协调,强力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有效防控非设关地走私活动。
打击非设关地走私的职责分工和主体责任
概念和管辖
非设关地走私是指未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在没有设立海关或者边境检查站的地点,运输、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
非设关地走私犯罪案件管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构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境内发生的涉税走私犯罪和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等刑事案件。据此,非设关地走私涉税刑事案件由海关缉私部门管辖,非设关地走私非涉税刑事案件由地方公安机关管辖。
非设关地走私行政案件管辖:《海关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查获的走私案件,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移送海关依法处理。
海陆打私职责分工
根据《海关总署 中国海警局关于印发〈海关总署与中国海警局执法协作配合办法〉的通知》规定:“海关缉私部门依职权负责陆上和内河、界河、界湖以及设有海关缉私机构的岛屿上的缉私工作,中国海警局负责海上缉私工作。”海警部门依法管辖海上走私犯罪案件,协助配合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及海关缉私部门侦办涉海走私犯罪案件。
反走私综合治理主体责任
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打击走私工作。2018年全国打私办主任会议提出,要将打击走私置于社会治理整体框架之内。2019年全国打私办主任会议提出,各级地方政府要深刻认识履行反走私综合治理主体责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必然要求,把反走私工作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2020年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安排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地方政府是反走私综合治理责任主体,各地打私办牵头组织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依法加强对市场和流通企业的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2022年全国打私办主任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督查考核办法》,适时抽取重点省份开展督查,必要时启动挂牌整治。
打击非设关地走私意义重大
一是维护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头等大事,伴随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局势,在非设关地非法出入境威胁国家政治安全。严厉打击非设关地涉恐涉暴、涉枪涉毒、非法宗教、反动宣传品等走私活动,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二是维护经济安全。走私作为“灰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扰乱经济秩序,非设关地走私活动对于区域经济秩序的危害更大。通过打击非法,保护守法,维护正常进出口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维护社会安全。非设关地走私往往伴随着“黑恶”,扰乱国家经济秩序的同时,又败坏社会风气,滋生其他犯罪。打击非设关地走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解决“中央关注、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
四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是“外防输入”。非设关地走私境外食品、冻品等商品活动,存在较大疫情输入风险和隐患。打击非设关地走私,防范未经检验检疫食品、冻品非法流入,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维护生态安全。近年来,非设关地走私货物包括固体废物、资源性货物、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等,对生态环境污染风险不断增大。持续保持打击非设关地走私高压态势,就是守护生态环境安全。
辽宁东南部地区非设关地走私的形势和特点
辽宁东南部地区濒临黄海和渤海,沿海、沿边、沿江,点多、线长、面广,海岸线长2211公里,海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有174个非设关码头和停泊点。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当前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长期面临巨大的反走私压力。同时,大连海关不断提升正面监管水平,加大力度打击重点敏感商品走私活动,在传统走私渠道被封堵的情况下,走私分子铤而走险,通过非设关地走私进境。
走私路线“北漂”趋势明显
在严厉打击下,走私团伙为逃避打击,不惜舍近求远,千方百计变化走私路线,走私流向“北漂”趋势明显,通过我国的香港—大连及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大连两条航线走私至境内,进而运至广东等货物集散地,形成一条跨国、跨省、跨关区迂回走私的完整链条。
走私团伙组织模式更加专业
走私团伙内部分工明确,为逃避打击、降低成本,改变传统组织模式,发展为多个团伙互相独立、分段承包、各分利润、各担风险的走私模式。供货人、实际货主、接货船、接货人均独立实施其分工范围内的活动。
走私人员反侦查能力更强
走私团伙计划缜密,通常选择深夜凌晨在非设关码头卸货,在外围设置望风人员,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撤逃。非设关地位置偏僻、人迹罕至,货物到岸后迅速装车驶离现场。通信工具为无身份登记电话卡,用完即弃,追踪困难。走私团伙幕后指挥者不到现场,隐藏较深。
走私活动地点更加隐蔽
非设关地案件越来越呈现出在非码头或私建野码头停靠偷卸货物的情况。如原为填海工程项目,因环保问题被叫停,不法分子买通留守人员,直接在堤坝靠船卸货。此外,还发现当地不法分子与走私分子沆瀣一气,专为偷卸走私货物而私建码头的情况。
打击治理非设关地走私的对策建议
提升思想认识
辽宁东南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反走私严峻态势必将长期存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一是树立全球视野。紧盯走私犯罪的国际形势,从境外走私的源头地、策源地、转运地和境内策划人、实施人、消费群体等入手,研究发现新型走私犯罪模式的动因、构成、特点及规律。二是发挥体制优势。落实全国一盘棋的缉私体制,对于规模性、行业性或新形态、新模式的走私犯罪活动,在态势分析、情报经营、案件打击等方面统一协调部署,总结应对之策、 打击之法,形成全国共同出击的作战优势。三是强化技术应用。及时紧跟、掌握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跑”在走私分子之前,将传统手段与新型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手段应用。
加大打击力度
打击走私不能有丝毫动摇和懈怠,要切实加大专业打击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一是提升打击效果。坚持“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力争侦办高质量、有影响的大要案,通过案件打出声威。开展联合打击行动,重拳出击,达到“打掉一个、震慑一片、规范一方”的目的。二是提升核心战斗力。通过智慧情报提前研判预警,获取走私信息。向科技要警力、向装备要战力,配备高科技装备,提升现场的查缉指挥能力和控制能力。三是提升执法效能。通过案管中心建设执法监督系统保证办案质量,实现执法活动“进系统、留痕迹、全覆盖、可追溯”,对非设关地走私案件的办理全流程统一管理,制定办案指引,降低执法成本,规范办案流程,提升执法质效。
强化综合整治
打赢反走私斗争需要多元共治、齐抓共管,构建“海上打、岸上抓、陆上查、市场管”的立体防线。一是地方政府落实好反走私综合治理主体责任。打击走私离不开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共同研究打击治理对策,构建整体防控体系,加大非设关地管控力度,完善边境管控设施,构筑“打、防、管、控”立体防线,有效夯实打私工作基础。二是各职能部门强化协作配合。海关、公安、海警、边防、海事、市场监管等单位加强执法合作,建立并完善案件管辖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技术手段支撑,办案协作机制,执法保障机制,联络沟通等项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形成打私合力。三是增强反走私宣传力度。借助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强反走私法制宣传,主动引导舆论,阻吓走私违法活动,达到“打击一小撮、震慑一大片”的效果,进一步推进打击走私群防群治。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