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传统领域 创新作为
作者:周慕茜
文 / 周慕茜
多年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吸纳和转移剩余劳动力、提升工人劳动技能、构建完整产业链制造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有效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值得进一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2021年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3.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0.3%,今年上半年出口1.99万亿元,增长13.5%,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力量,是值得挖掘和优化、有待发挥更有力作用的重要领域。
历经风浪 基础稳定
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我国出口总值的2成左右。2013年我国出口总值13.71万亿元,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89万亿元,占21.1%,是近年来的巅峰。之后,随着我国制造业发展多元化、市场开拓不断丰富延伸,在出口总值整体增长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波动收窄,2017年出口3.13万亿元,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20.4%。2018年及以后,美国带动全球贸易单边主义抬头,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受冲击较大的产品之一,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降至20%以下。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在全球对我国需求集中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增势迅猛,其中家电、电脑等机电产品出口表现优异,相较而言,尽管在口罩等纺织制品带动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超1成,但在整体出口中占比收窄至18.1%,是近年来最低份额。今年5月、6月,随着本土疫情阴霾消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9.6%、22.7%,显示较强韧性。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20)的数据显示,尽管经历长期发展后势头有所放缓,但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27.39%,资产占制造业总资产的15.22%。可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基石,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对稳定制造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保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我国的出口占比,对于稳定对外贸易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意义重大。
产业延伸 广纳就业
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承载着为社会提供大量劳动力就业机会的期待。当前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覆盖范围较广,对劳动力的需求较为稳定,能够比较充分地在产业转型中挖掘和提供就业空间。今年上半年,我国分别出口纺织服装1万亿元、塑料制品3371.7亿元、家具及其零件2264.7亿元、鞋靴1737.1亿元、玩具1377.8亿元、箱包1043.3亿元,分别增长10.8%、14.9%、0.2%、31.4%、23.8%、34.6%。劳动密集型产品各行业分布层次相对错落、整体增长情况较好,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
在发展早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的加工贸易占比较高,加工制造是吸纳就业的主要环节,吸纳规模有限,而随着一般贸易在出口中的占比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条向更深远、更自主的方向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和空间不断拓展。2010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52万亿元,占整体出口比重的69.5%,这是最后一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在7成以下,随后10余年,一般贸易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占比波动走高,到了2021年,一般贸易出口3.06万亿元,占比已经达到77.5%,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79.1%,从吸纳就业角度上来说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
沿海先行 内陆跟进
国内广阔多元的区域分布、庞大的消费市场及需求的平稳增长,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于产品质量、功能、层次及设计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细分化、差异化、定制化趋势,为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出口区域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的发展与迁移。东南沿海地区无疑是我国制造业和外贸发展的先行地区,而随着发展推进,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转移,进而带动内陆地区发展,实现了区域协调、共同发展。2016年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91万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出口2.54万亿元,占87.1%,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出口1634.2亿元,占5.6%。而到2021年,东部地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3.33万亿元,占比84.5%,较2016年降低了2.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占比则提升了3.2个百分点,达到8.8%。从具体省份可以观察得更为明确,2016年广东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7808.2亿元,占当年全国出口的26.8%,而毗邻广东的湖南出口236.5亿元,仅占0.8%。多年发展之后,2021年广东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8277.8亿元,占21%,而湖南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018亿元,占2.6%。出口比例变化的背后,是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更是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回归本土、建设家乡。
适应变化 积极转型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以“薄利多销”作为出口的竞争优势,但是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下,外部需求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叠加欧美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不断推出的各类型壁垒,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在被动中寻求主动,通过转型升级寻求更大发展空间。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长期以直接面向市场的终端消费品为主,但随着我国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产业链条优化调整,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间产品占比不断提升,也就是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业的最终环节正在向海外迁移。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这种迁移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环节。2010年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19万亿元,其中消费品1.57万亿元,占71.7%,中间产品5651.6亿元,占25.8%。随后,中间产品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占比不断提升,2017年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3.13万亿元,其中中间产品9573.8亿元,占比首次突破3成,达到30.6%,之后劳动密集型中间产品继续高歌猛进,2021年出口1.35万亿元,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中占比达到34.3%。某种意义上来说,中间产品出口占比提升,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开辟出来的一条新的出口路径,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重要动力。
积极开拓 创造新篇
近年来,虽然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低要素价格成本优势减弱,但完整的产业链制造体系、有较强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以及良好的制造能力与技术能力,使得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仍有较强的竞争力。
尽管美国不断对我国出口产品推出包括加征关税、审查等各种类型限制,但在中美产业高度的互补性和紧密的关联下,美国试图“脱钩”的难度巨大。事实上,多年来美国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的占比稳定在2成左右,在美国开启对华大规模加征关税的2018年,在“抢出口”的带动下,我国对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7222.5亿元,增长6.3%,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的22.8%,达到近年来的最高,2021年美国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占比仍有21.8%,处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取得较好成效。2010年我国对拉丁美洲、非洲分别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250亿元、1043.5亿元,分别占5.7%、4.8%,2021年,我国对上述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别达2433.6亿元、2570.6亿元,占比分别提升为6.2%、6.5%。而东盟不仅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消费市场,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也推动了双边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发展。2021年我国对东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5508亿元,较2010年增长2.6倍,占14%,较2010年提升7个百分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求“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这一重要目标,需加快发展有利于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广阔多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无疑是重要方向,而强化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需要合理稳妥地采取举措,增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平稳转型升级,更好发挥就业“吸纳池”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