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水海产品加速“出海”
作者:钟雁明
文 / 钟雁明
水海产品是人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三大来源,富含人体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少胆固醇的优点,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成为老百姓餐桌上重要的食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获得水海产品的最主要途径以野生捕捞为主,随着世界各国海洋捕捞能力日益增强,渔业资源却逐渐衰退。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处于生物可持续水平范围内的渔业种群比例从1974年的90%下降到64.6%,其中57.3%达到可持续捕捞的上限。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水产供给主要来源于野生捕捞,随着全球水产野生资源的日趋紧张,全球水产捕捞量停滞不前,水产养殖几乎贡献了水产供给的全部增量。
野生水生物的生长速度已赶不上人类觅食的欲望,人们能够从水里大量捞出“锦鲤”的机会大幅减少,不少渔民甚至被迫过起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日子。思路决定出路,中国人自古深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及时转变观念,在向江河湖海索要食物的过程中,通过渔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优化、拓展渔业生产空间,生产更多更好的水海产品。1950年我国渔业产量只有约100万吨,仅占同期世界渔业产量的6%,其中92%为野生捕捞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定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并实施一系列市场化政策,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
1988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并始终保持以养为主的生产格局,渔业产量中养殖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26%逐年提升,2021年已经超过80%。1989年我国水海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并连续33年保持全球榜首位置。
中国水产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食品供应,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蛋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基本国情出发,改革渔业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创了发展高效绿色的中国水产养殖新模式。淡水养殖以草食性、滤食性、杂食性鱼类为主,海水养殖以贝、藻、鱼类为主,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捕捞利用,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水海产品。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始终保持水海产品稳定供应,每年有超过370万吨的水海产品从中国各大口岸出发,“游”向世界各地的餐桌,为“菜篮子”产品的稳定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8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额只有2.6亿美元,2000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额已经跃居大宗农产品首位。从2001年开始,我国水海产品出口持续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额首次跨越千亿元大关,并连续11年出口超过千亿元,2021年达到1394.9亿元,比2001年迅猛增长3.1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3%。今年以来,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除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出口不足百亿元之外,其余月份出口额均超过百亿元,1月更是以出口152.4亿元的良好业绩刷新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单月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前10个月累计出口122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
从全球范围看,近年中国对世界水海产品出口供应贡献巨大。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水海产品国际贸易的增长。全球贸易综合分析系统(GTAS)数据显示,世界水海产品出口额从2001年的447.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586.9亿美元,20余年间快速增长了2.5倍,中国对全球水海产品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15.3%,这意味着21世纪以来世界水海产品出口贸易近1/6的增量为中国所贡献,这其中水产养殖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
我国全面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渔业资源养护取得良好成效,内陆七大流域、四大海域休禁渔制度全覆盖,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2021年水产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占全球养殖总量的60%以上,为增加世界优质动物蛋白供应、促进全球水海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全球视角来看,挪威海岸线漫长,渔业从过度捕捞到凭借三文鱼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海洋经济的样板之一,2021年出口水海产品134.6亿美元,比2001年迅猛增长3.1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3%,是世界第二大水海产品出口国。越南则以91.1亿美元的出口业绩摘得全球水海产品出口季军。此外,2021年印度、加拿大、厄瓜多尔水海产品出口均超过70亿美元,分别达到74.4亿美元、71.1亿美元、70.4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大幅增长5倍、1.5倍、9.9倍。智利、荷兰、俄罗斯和西班牙出口水海产品均超过50亿美元,顺利进入全球水海产品出口前10位国家行列。2021年全球水海产品出口前10位国家合计出口897.4亿美元,占同期世界水海产品出口总额的56.6%,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沿海各省水海产品出口呈现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局面。我国因海水养殖面积较大而出口水海产品较多的省份有福建、山东、广东、辽宁和浙江5省,是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第一梯队,5省水海产品出口总额长期占我国该类产品出口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海为田园,渔为衣食。”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山海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大省,近年不断强化基础性研发,巩固优势品种,提升常规品种,扩展特色品种,水海产品出口一马当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21年福建出口水海产品505.9亿元,比2001年高速增长10.2倍,成为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省,今年前10个月出口469.4亿元,同比继续大幅增长19%。
相较于全国水海产品出口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近年山东水海产品出口步伐略显缓慢,2021年出口285.9亿元,比2001年增长1.6倍,低于全国整体增长速度,退居水海产品出口次席。同期广东出口水海产品218.4亿元,比2001年增长4倍,出口位次向前跃升2位来到季军位置;辽宁和浙江分别出口水海产品140.6亿元和116.8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9倍和1.2倍,两者出口席位由2001年的季军和亚军下滑至第4位、第5位;海南出口水海产品34亿元,以20年增长6.2倍的速度跃居全国第6位;广西水海产品出口持续发力,“游”出了加速度,出口额从2001年的4429万元猛增至2021年的13.1亿元,20余年间飞速增长28.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8.4%,成功晋级我国水海产品出口前10位。
民营企业成为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在全球水海产品贸易的竞争大潮中,我国民营企业紧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凭借优质的产品、稳定的供应、创新的技术、灵活的模式,不断拓宽渠道、开辟海外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为我国在世界市场上赢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2001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水海产品43.7亿元,仅占同期我国水海产品出口总额的12.9%,2021年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02.9亿元,比2001年迅猛增长24.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5%,占同期我国水海产品出口比重提升至79.1%,成为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我国加入WTO后,水海产品“游”向更广阔的市场,形成了以国内自产水海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水海产品国际贸易格局。2001年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水海产品127.6亿元,占同期我国水海产品出口总额的37.6%,2021年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259.5亿元,所占比重已经降至18.6%,而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60.2%提升到2021年的80.1%,进一步带动了水海产品生产的发展和结构优化,国内养殖水海产品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海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海产品消费市场。GTAS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进口水海产品146.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9.8倍,是全球水海产品进口增长最快的贸易大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水海产品进口国,吸纳了同期世界水海产品进口增加值的1/8,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渔业从“狩猎型”向“农耕型”转变,通过养殖打破了对野生水产品的依赖,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未来仍需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渔业发展道路,继续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
(作者单位:广州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