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织密织牢国门生物安全防护网
作者:王雅丽 詹金良
文 / 王雅丽 詹金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门生物安全强调基于“国门”围绕口岸的生物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一种没有因管制性生物通过出入境口岸进出国境而产生危险的状态。海关作为国门生物安全第一道防线,必须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坚决筑牢口岸安全屏障。
海关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护网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要义
加强口岸生物安全监管,保障各领域安全
生物安全涉及人、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安全。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要通过构建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树立口岸安全理念,维护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严格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和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强化风险整体管控,守住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安全风险底线,保障各领域安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础,要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不受冲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展,经济竞争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贸易摩擦和制裁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海关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重要交汇节点作用,坚决打击“洋垃圾”和象牙等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行为,支持中欧班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扩大和保障优质资源性农产品安全进口和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引进,强化对重大进出境新发突发动植物疫情和不明原因生物安全事件的调查溯源,筑牢国门安全防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深刻认识国门生物安全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经济损失严重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我国因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从水葫芦到网红“水怪”鳄雀鳝,入侵动植物通过占据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地物种濒临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对农林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据《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全国海关严格口岸检疫检查,2021年,截获有害生物59.08万种次、检疫性有害生物6.51万种次。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有害生物传播提供渠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电商网络平台迅速发展,引进优质资源和农产品的数量增多,有害生物入侵风险增大。“十三五”以来,全国海关截获植物有害生物13106种、483万次。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异宠”热逐渐兴起。一些从境外网络平台购买寄递或人身携带等渠道违法进境的“异宠”,极有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生物。2021年,全国海关组织开展“国门绿盾”专项行动,严防外来物种入侵,在寄递、旅客携带物渠道截获外来物种等活体动植物8473批次,同比增加98.43%。
多种生物安全威胁交织并存
当前,全球生物安全风险日趋严峻,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输入风险日趋严重,生物技术误用谬用滥用不断增加,生物恐怖袭击威胁等不断显现。据专家估计,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引进和输出比例大概为1∶10,流失情况严重。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境外和国内生物风险交织并存,新冠疫情更是加重全人类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面对挑战和任务,加强海关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提高治理能力迫在眉睫。
美国国门生物安全防控的典型做法和措施
在战略和法律上重视生物安全防控
美国自“9·11”和“炭疽邮件”事件之后,更加重视国家安全。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从战略上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和应对生物威胁、加强大流行防范和实现全球卫生安全的实施计划》等长远建设规划,为生物防御决策提供支持。在法律方面,美国专门制定了《海狸鼠灭除和控制法》《棕树沱控制和灭除法》等多部管控外来物种的专项法律法规,通过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来提高操作性。
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
美国通过两党生物防御委员会,发挥机构优势,充当政府与民间、行政与立法部门沟通的桥梁,协调政府与民间、行政与立法部门工作,评估美国生物防御工作状况,并提出促进改革的建议。该委员会是美国唯一一个由两党、前高层决策者组成的智库,美国发布的2018版本的《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就是该委员会2015年的报告《国家生物预防蓝图》中一项重要建议的体现。
采用分层防御的方法管控风险
在国门生物安全防御方面,以美国海关为主导,通过集装箱安全倡议(CSI)等举措,加强与其他政府的合作和协调,在境外开展预检,筑造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强化口岸实验室建设,创新综合先进技术,采用分层、纵深防御的方法,梳理供应链安全漏洞,促进跨境贸易安全的集成性、自动化和灵活性。同时,通过海关与商贸反恐怖联盟(简称C-TPAT)与国际贸易相关方合作建立国际供应链安全管理系统,以通关便利等系列优惠待遇为条件,要求C-TPAT成员必须根据其商业模式制定书面程序,以防止可见的有害生物污染,参照国际植物保护公约,遵守木质包装材料法规的措施。
织密织牢国门生物安全防护网,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举措
坚持预防为主,运用“制度+情报+科技”手段,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
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通过强化风险意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学预见生物安全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理顺监测和信息通报流程,建立健全便利可控、集约高效的检疫监管机制,有效拦截重大动植物疫情和外来物种入侵。建立健全与《生物安全法》相衔接的业务制度和作业规程,完善法律实施的制度保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及时准确识别汇总贸易伙伴国和利益攸关国的生物安全风险情报,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境外生物安全监测网络。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神经网络、5G、AI技术、基因组学,建立功能完备的可视化信息监测平台,实现海关生物安全多点触发预警与国家生物监测预警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力争精准发现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隐患并处置于萌芽状态。
以系统观念为指引,发挥智库和AEO企业作用,形成风险链条的闭环管理
海关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施策应对国门生物安全风险挑战。依托真实、准确的数据优势,充分发挥海关智库作用,聚焦海关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通过对重点国家和重要环节生物安全风险及防控政策的研究分析,加强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科学评估生物安全因子,对重大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构建全风险要素集合库,制定针对性、差异化防护策略。以高级认证企业(AEO企业)为抓手,强化源头管控,从供应链端收集、预防、控制生物安全重大突发风险,形成系统化防御体系。
推动协同共治,推广“三智”合作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生物安全具有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的特点,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个环节的安全风险或将外溢成区域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会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对内,我们应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水陆空同防、多病同防的防控思路,与边境部门协同监管,充分发挥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风险联防联控,推动智能边境建设。对外,依托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着力解决全球性生物安全难题,探究合作发展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使得“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走深走实。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依托新媒体资源,提升国门生物安全公众保护意识
在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国门生物安全风险,更好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面前,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守护国门生物安全,从自身做起,把外来物种阻挡在国门之外。可依托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中国海关学习强国号等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传播媒介,强化政策宣传,向社会普及寄递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境法律法规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知识,积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