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锂电池出口高歌猛进
作者:陈家骥
文 / 陈家骥
近年来,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有力带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大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加快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锂电池产业链持续完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据海关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出口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3009.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下同)86.6%。
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受益于国内较早投入技术研发,锂电池产业链完整成熟,产品性能优异,我国锂电池产业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545GWh,其中,我国市场规模约324GWh,占全球的59.4%,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中国锂电池企业销量(含出口与国外分公司)合计达382GWh,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全球贸易综合分析系统(GTAS)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稳居全球第一大锂电池出口国地位,占全球锂电池出口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成左右;2022年1~7月我国锂电池出口占全球的49.5%,占比远高于第二位韩国(占7.8%)和第三位波兰(占7.7%)。
出口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国锂电池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快速提升。2012年仅占同期我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22%,2015年比重上升至43.4%,超过加工贸易成为最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2021年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65.5%。2022年1~11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锂电池2132亿元,增长103.5%,占70.8%。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744.8亿元,增长45.8%,占24.7%,较2012年的64.6%大幅下滑。
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强劲
在产业发展前期,我国锂电池出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2012年占同期我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76.3%。随后民营企业迸发了更胜一筹的活力,发展速度远超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2016年起居我国锂电池出口企业类型之首,2021年比重提升至57.2%。2022年1~11月,民营企业出口锂电池1798.9亿元,增长96.3%,占59.8%。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169.5亿元,增长75.7%,占38.9%。
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我国民营企业宁德时代继续保持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首位,市场份额超过1/3,达37.1%,比上年同期提升4.9个百分点;第二位比亚迪同样为我国民营企业,占13.6%,份额提升4.8个百分点;进入前十名榜单的还有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等4家我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接近10%。
对欧盟、美国、韩国、东盟出口占3/4
近年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加快发展电动汽车,对汽车动力电池需求急剧增长。2022年1~11月,我国对欧盟出口锂电池1163.3亿元,增长131.2%,占同期我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38.6%,其中汽车动力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单体和动力电池系统)占比达到54.5%。同期,对美国、韩国、东盟分别出口576.7亿元、309.3亿元、262.1亿元,分别增长110.8%、83.2%、27%,合计占同期我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38.1%。对韩国出口锂电池中,汽车动力电池占73%;对东盟出口锂电池中,汽车动力电池仅占2.9%。
出口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南省份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锂电池产业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培育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聚集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批大型生产基地,在我国锂电池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1~11月,广东、福建、江苏分别出口843.9亿元、716.4亿元、647.3亿元,分别增长45%、142.1%、64.7%,合计占同期我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73.3%。
西南地区拥有中国最丰富的锂和磷资源,云南、贵州、四川的磷矿储量占全国40%以上。同时,西南地区电力以水电为主,有助于降低电池与材料产品生产成本及下游终端产品的碳足迹。随着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攀升,主要市场欧盟碳关税政策酝酿成型,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不断凸显,四川、贵州等西南省份对产业锂电池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促使产业发展大幅提速。2021年四川锂电项目投资金额居全国首位,投资额共计达1706.7亿元,约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8%,贵州与广西占比分别达5%与3%。从境内货源地看,2022年1~11月,四川出口锂电池101亿元,激增17.3倍;广西出口26.5亿元,增长389.1%。
汽车动力电池占比已提升至1/3
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50万辆,同比增长109%;2022年1~11月销量达880.9万辆,已远超2021年全年水平。2017—2021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出货量由37.3GWh增长至130GWh。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锂电池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下游市场。2021年,汽车动力电池占我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比重已由2015年以前的不到1%,逐年攀升至28.2%。2022年1~11月,我国出口汽车动力电池1043.7亿元,增长129.3%,占34.7%,比重继续提升。
短期内上游原材料供需失衡,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锂电池下游市场的火热,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激增,导致全球锂资源供需失衡。Canalys报告显示,全球动力电池对锂的需求量由2020年的8万吨左右激增至2021年的20.7万吨,进而使得全球锂资源需求量由2020年的不足40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56.7万吨。锂电池需求自消费端向上游传导,历经整车厂、电池厂、电池原材料厂、锂原材料厂等多个环节,供需失衡情况不断放大,加上贸易商推波助澜,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2021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每吨约5万元,2022年年初上涨至每吨27.8万元,3月份突破每吨50万元并维持至年末。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中下游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厂利润受到挤压。2022年三季度,蔚来、小鹏、理想分别净亏损41.1亿元、23.8亿元、16.5亿元,同比分别扩大3.9倍、49.7%、1.6倍;三季度,宁德时代毛利率环比下滑2.6个百分点。
在全球碳减排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锂资源的需求将随之攀升。而新的碳酸锂项目仍处于建设和产能爬升过程,短期内产能释放速度赶不上需求扩大的速度,整体供需矛盾依然呈现紧张态势。但随着国内车企及电池企业通过长协订单、收购、参股入股、合资建厂、战略投资等方式深度绑定国内外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也得到价格话语权,如比亚迪收购6座非洲锂矿矿山,加之电池回收技术成熟应用,上游原材料价格将逐渐回归理性。自2022年11月11日的高点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累计下跌约18%,1月1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每吨48.25万元。我国锂电池企业将继续保持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