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价格导向 大米进口再创纪录
作者:钟雁明
文 / 钟雁明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国家仓廪充实,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夯实了根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物的追求逐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因此对大米不论是品质、营养价值还是口感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同时对大米的多样化需求也促进了中国大米进口的持续增长。
据海关统计,2001年我国进口大米26.9万吨,之后10年进口呈现波动起伏,但大部分年份进口都在50万吨以下,2011年进口56.9万吨,仅比10年前增加30万吨;2012年进口一举突破200万吨,达到231.6万吨,超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众多大米进口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之后除2019年被菲律宾超过之外,一直保持着世界大米第一进口大国地位,进口量徘徊在200万吨至400万吨之间。最近两年受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进口大米出现较快增长。2021年进口496.3万吨,刷新我国大米进口历史纪录,2022年则进一步增至619.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价格因素是近两年我国大米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我国进口大米迅猛增长,并不是因为自身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8年都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高出1/5。我国稻米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连续多年超过1.4亿吨,不仅成功解决了口粮问题,还积蓄了至少能够供应国内一年以上消费需求的稻米,满足国内居民的温饱需求绰绰有余。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粮食市场发生了剧烈变化,受俄乌冲突、国际通胀、极端天气、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涨势明显,特别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的价格涨幅较大,但大米却是价格相对比较稳定的农产品之一。尤其是在2021年年中,大米价格迅速下跌,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米价格都在“价格洼地”震荡,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从海关统计的进口大米价格数据也可窥一斑。自2020年7月起,我国大米进口平均价格连续25个月下跌,月度进口均价从2020年5月4498元/吨的近10年高位,逐渐回落至2021年8月的2591元/吨,降幅高达42.4%,2021年全年平均进口价格比上年同期(下同)下跌16.5%,2022年继续下降2%。国际大米价格的持续下跌刺激了进口的快速增长,2021年和2022年我国进口大米分别增长68.7%和24.8%,连创历史新高。
国内饲料需求旺盛进一步推高大米进口规模
从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开始进入上行通道,并在6月份快速扭转了行业亏损的局面,带动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持续增加,4~6月连续3个月我国进口大米均超过60万吨,为当年进口大米的最高峰。同时,受俄乌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进口玉米和大豆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国内小麦价格同样也处在高位运行,在饲料中已经没有任何替代优势,进口大米因此成为不错的选择。
从我国大米的进口来源地看,印度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大米进口来源国。2020年以前,我国自印度进口大米较少,每年的进口量基本上都在5000吨以下,但随着价格比较优势的逐渐显现,近两年我国自印度进口大米迅猛增长,2021年进口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8.9万吨,较上年飞速增长279.8倍,一举超过越南,占据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国首席位置,所占份额已经超过1/5;2022年自印度进口大米进一步攀升到218万吨,所占进口份额高达35.2%。自印度进口大米均价是我国主要大米进口来源国中最低的,2021年和2022年的进口均价分别为2210元/吨和2348元/吨,每吨均比自越南进口大米低千元以上。
近两年,我国自巴基斯坦进口大米也出现较快增长,2022年自巴基斯坦进口跨越百万吨大关,达到119.7万吨,增速高达24.5%,巴基斯坦成为我国第二大大米进口来源国,占同期我国进口大米的19.3%,进口均价为2486元/吨,仅略高于自印度进口大米。2022年我国自越南进口大米85.8万吨,下降20.3%;自缅甸进口大米79.9万吨,略微增长0.4%,分别是我国大米进口的第三大、第五大来源国。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的大米价格较低,进入口粮市场的较少,大多被用于饲料加工及酿酒等行业。
泰国大米因其香味清新、口感爽滑而颇受国内消费者追捧,但与各大电商平台和超市的火爆销售数据相比,进口泰国大米的数据却显得不温不火,除2017年进口超过百万吨外,其余年份大多不足70万吨,2022年因泰铢贬值刺激进口,全年进口80.3万吨,增长25.5%,是我国进口大米第四大来源国。从泰国进口的大米中,用于居民日常食用的精米不足七成,2022年进口54.4万吨,仅占同期自泰国进口大米的67.7%,国内市场分装销售的部分“泰国大米”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此外,2022年我国进口来自日本的大米虽然只有838吨,增长35.2%,但其进口均价却是所有进口来源国中最高的,达到18805元/吨,是我国整体大米进口均价的6.6倍。
国内需求变化使进口大米品类出现明显变化
我国大米消费橄榄型的两端存在一定需求,低端大米与印度等国相比没有价格优势,而高端大米如泰国、日本大米等又存在实际需求。从进口大米的品类所占比重来看,2022年我国进口碎米352.7万吨,大幅增长40.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0.7%提升至56.9%。同期进口精米262.2万吨,增长9.4%,但进口所占份额由上年的48.3%下降到42.3%。
进口碎米在国内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饲料和制作酒曲等工业用途。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低迷,从进口价格来看,2021年和2022年进口大米平均价格分别为2908元/吨和2851元/吨,分别下降16.5%和2%。2022年,饲料的主要原料大豆和玉米进口均价分别为4485元/吨和2266元/吨,分别上涨25.1%和23.7%,价格上升导致进口有所下降,分别进口9108.1万吨和2062.1万吨,下降幅度分别为5.6%和27.3%。饲料原料的替代品中,小麦和稻米是两大主要品类,但由于国际小麦价格涨幅较大,2022年我国进口小麦均价为2568元/吨,上涨25.9%,累计进口小麦995.9万吨,仅增长1.9%;而稻米价格相对低位,因此将进口转向稻米就在情理之中,部分弥补了由于大豆和玉米进口下降带来的缺口。
我国大米进口省市集中度较高。广东是我国大米进口最多的省份,2022年进口237.8万吨,增长3.3%;福建则是去年我国大米进口增量最多的省份,全年进口大米120.7万吨,高速增长1.6倍,超过北京成为我国大米进口第二大省;北京进口大米亦超过百万吨,达到107.6万吨,增长12.1%,以上三省市合计占同期我国大米进口量的75.2%。此外,云南、安徽、江苏和上海进口超过10万吨,2022年分别进口40.5万吨、15.1万吨、12.6万吨和10.3万吨,除安徽进口略降0.6%外,云南、江苏和上海分别增长50.5%、1.4%和11.5%。民营企业是我国大米进口的主力军,2022年进口375.8万吨,增长17.1%,占同期我国大米进口量的60.7%。同期国有企业进口大米161.9万吨,高速增长1.8倍;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大米81.7万吨,下降30.2%。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基本生活的特殊商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有18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全球供应链受冲击后一度引发局部恐慌,我国在应对疫情期间保证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民生安稳。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粮稳天下安,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未雨绸缪,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提升对国际资源的掌控能力,推动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进口格局,降低进口风险,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畅通粮食供应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确保粮食保障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