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能源汽车:出口行业里“最靓的仔”
作者:林开宇
文 / 林开宇
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其所能带动的上下游产值以万亿计。汽车出口更是对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国际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曾经,欧美、日韩汽车席卷中国市场。如今,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又一张靓丽新“名片”。作为我国制造业的“新兴势力”,新能源汽车自2022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外贸需求相对低迷的不利条件下,依然高歌猛进,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开年,新能源车延续强劲走势,成为出口行业里“最靓的仔”。
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与“碳中和”目标推动下,我国新能源车出口规模快速扩大。2021年,我国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占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六成,新能源车保有量在全球占比50%左右,出口量达到全球新能源车出口总量的1/3左右,已稳坐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出口国宝座。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出口100.1万辆,同比(下同)增加83.8% ,占汽车总出口量的30.1% ,在疫情抑制外部需求之时依然保持强势增加。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车出口36.1万辆,增加86.9%,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3.7%;出口总值585.4亿元,增加127.1%,占汽车出口总值的39.7%,以“开门红”的亮眼成绩先声夺人,预示了新能源车出口的向好前景。《华尔街日报》援引花旗集团分析师预测称,2023年中国电动车出口有望再增加33%。
全球低碳转型拉动新能源车需求,产业链优势打造市场“多面手”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浪潮中,新能源车异军突起成为世界车市的新宠儿,海外市场需求激增,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欧盟自2019年12月启动“绿色新政”以来,加速制定包括碳边境调节、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机制,对欧盟市场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气候及环境标准要求,这一“绿色贸易”门槛给我国新能源车创造了机遇,推动新能源车大举打入欧洲市场。
2022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新能源车达33.9万辆,增加83.3%,占同期我国新能源车出口总量的33.9%。据财通证券2023年3月17日发布的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整车出口量TOP10中仅特斯拉为跨国车企,其余均为中国传统车企,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对欧盟出口销量占总出口比重已从2018年的6%提升至2022年的26%。2023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新能源车16.8万辆,增加72.2%,占同期我国新能源车出口总量的46.5%。其中对西班牙、荷兰、波兰、瑞士、葡萄牙等国出口量均成倍增加。随着2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传统燃油车将在2035年前逐步退出欧盟市场。机构预计,到2035年,欧盟电动车需求将达到1.3亿辆,我国新能源车对欧盟的出口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此外,受益于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的制造优势,我国新能源车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广阔的市场。2023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新能源车6.9万辆,增加213.6%,其中对泰国出口4.2万辆、增加163.7%,对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出口增加更分别高达44.6倍、19.2倍、6.4倍;对中东国家出口新能源车2.9万辆,增加71.9%。同时由于我国新能源车成本可控、价位灵活,能针对不同需求打造不同车型,性价比较高,市场开拓能力极强,对第三世界国家也有极高的吸引力。2023年一季度,我国对中亚五国、非洲国家分别出口新能源车10567辆、1178辆,分别增加300.3%、164.1%。
亮丽的数据,凸显了海外市场对我国新能源车的旺盛需求,新能源车的畅销也带“火”了相关产品。阿里国际站2月发布的跨境指数显示,过去一年里新能源车充电桩的海外商机快速增加了245%,预计未来还有将近3倍的需求空间,新能源车产业链正不断为中国外贸企业创造新机会。
民营企业保持我国新能源车市场主体地位
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嗅觉灵敏,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激发潜在的创新能力和消费动力。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产业资本结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占我国新能源车产业比例高达87.9%,涌现了诸如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优秀的自主品牌,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车技术发展和打开国际市场的绝对主力。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10位中,本土民营新能源车企占据半壁江山,比亚迪以全国市场占有率31.7%高居榜首。在国内市场中,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车零售销量排前10位的汽车厂商中,民营企业占6家,比亚迪更是以同比销量增加77.9%、市场占有率35.8%牢牢占据“榜一大哥”的位置。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新能源车22.9万辆,增加152.9%,占我国新能源车出口总量的63.6%。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已进入欧洲汽车销量榜前50位。
沪浙粤占据主导,中西部城市新能源车出口量逐步扩大
从出口数据来看,受益于特斯拉上海工厂及上汽集团等“定居”上海,2023年一季度上海市新能源车出口独占鳌头,共出口15万辆,增加70.8%,占我国新能源车出口量的41.5%。坐拥吉利集团、零跑汽车、合众新能源等多家新能源车企的浙江紧随上海之后,一季度以出口5万辆、增加75.5%的强劲势头位居全国新能源车出口第二大省。随着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逐步发展完善,借助比亚迪新能源车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东风”,广东省以迅猛增势跃居第3位,一季度共出口新能源车4.3万辆,激增6.8倍。
同时,部分中西部地区也在快速崛起。湖北的东风、易捷特等车企竞相发力,一季度湖北省出口新能源车1.6万辆、增加28.1%,稳居全国第五位;长城汽车助推河北新能源车产业稳步发展,一季度河北省出口新能源车1.4万辆,增加102.9%,居全国第六位;上汽集团、通用五菱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协力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广西一季度出口新能源车9088辆,激增79.4倍,为全国各省市新能源车出口增速之首;依托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晋中基地两家“链主”企业和5家“链核”企业,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补链”工程,一季度山西省新能源车出口131辆,激增17.7倍。
产业整体向好态势下隐忧仍存
核心半导体设备仍是我国汽车产业链的短板
我国汽车芯片的碳化硅功率器件部分装备仍需进口,大算力芯片也是由外资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当前,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已酝酿对华开展新一轮“芯片禁令”,一旦限制对华出口16/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制造和技术服务,以及半导体生产配套材料和原料,下游车企将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市场价格战或使企业利润承压
2022年年底,特斯拉多次下调其多款主力电动车价格,带动一季度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增加25.8%。国产汽车在此轮价格战中受到了不小冲击,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销量分别同比下降11.9%、59.6%和23.4%,体量较小的车企如零跑降幅甚至达85%。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这意味着每辆新能源车成本提高了1万元左右,而2022年以来人民币的波动贬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车企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成本。成本提升叠加市场价格战,使得国内车企利润压力陡然增大。
传统车企巨头与新兴造车势力纷纷入局,市场竞争加剧
除特斯拉外,传统车企巨头宝马、奔驰、丰田等近年来也纷纷布局新能源车转型,争夺国际新能源车市场。如宝马集团锚定“电动化、数字化、循环减碳”战略,力图将宝马纯电产品覆盖所有细分市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2023年1月份的CES展会上发布了全新电气化战略,随后宣布2023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核心新能源车型。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嗅到了新能源车的广阔市场,积极发展本国新能源车产业。如越南第一个生产电动汽车的私营车商VinFast,自2017年成立以来不断拓展市场,被誉为“亚洲特斯拉”。目前VinFast已将工厂扩建到了美国和德国,已向美国SEC递交IPO申请,未来必将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的“劲敌”。
高通胀带来的外需萎缩或使出口不确定性增加
美国高通胀+财政货币政策双重收缩的格局给全球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新车累积注册量同比下降7.8%,意大利、法国跌幅均超过10%,西班牙、英国、德国降幅也都在5%以上,能源危机和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让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当前,欧洲市场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车出口的主要增加点,一旦欧洲宏观经济出现加速下滑甚至“黑天鹅”,我国新能源车出口难免受到冲击。
(作者单位:厦门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