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小出口带动大发展
作者:刘志红 王悦同
文 / 刘志红 王悦同
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农业领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不仅表现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循环发展方面,在外循环发展过程中也要拓展优势农产品市场,加快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2020年,和平县猕猴桃成功出口阿联酋,有力推动了河源市优势农产品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当前,在国内农业现代化水平有限、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的背景下,广州海关所属河源海关调研小组以出口推动河源市优势农产品提档升级为题,开展了相应的调研,现将相应成果展示如下,希望对我国有关地区的农产品走出去提供借鉴。
和平县猕猴桃成功出口经验启示
自1982年开始,和平县猕猴桃先后经历了野生资源普查、引种、试验、示范、推广等过程,如今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约占广东省的90%以上,成为全国最南端、广东省唯一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也是岭南特色水果(猕猴桃)产业“双创”示范县。2020年8月,20吨价值100万元的和平县猕猴桃成功出口阿联酋迪拜,约占当年和平县农产品出口额的40%,开创了广东省猕猴桃出口的先例。本次成功实践既得益于出口商对中东市场需求的了解,也得益于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宣传推介,更得益于和平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广大种植户的密切配合,为其他优势农产品走出国门、提高附加值提供了有益借鉴。
依托专业出口商实现国际产销对接
产销对接不畅是农产品贸易的瓶颈之一。专业出口商凭借广泛的客户关系和市场信息搜集能力敏锐地捕捉到中东居民消费能力高、产品购买力强,偏爱新鲜、美味的果蔬产品等消费习惯,而猕猴桃因多汁、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中东消费者欢迎,在确定市场购买需求后,通过广东省农科院牵线,打通了和平县猕猴桃出口的通道。
产学研合作选育良种成效凸显
出口猕猴桃品种“仲和红阳”红心、黄肉、绿皮,是国内口味、品质优良的品种之一,销售价格约为普通猕猴桃的3倍,此次出口利润率约50%,远高于其他品种。依托产学研深度合作,历经30余年品种选育和推广,和平县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成果(培育了美味、中华猕猴桃等系列新品种)终于得到高端市场认可。
统一生产标准保证出口产品质量
和平县成立了“广东猕猴桃产业创新联盟”,制定出口质量标准体系,统一种植、采摘规范和产品标准。该批出口猕猴桃种植面积约400亩,全部施用有机肥,采用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虫措施,农残等指标均符合或优于发达国家检测标准。建成粤东北部最大的水果分拣中心,果重误差控制在3克以内。
通过农产品追溯系统实现全过程溯源
出口猕猴桃种植基地建立了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控制规范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可对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的管控。猕猴桃的包装袋上均标识有二维码,详细标注了猕猴桃的产品名称、品种、种植地、甜度、种植户、包装规格、种植描述、检测认证等信息,实现了从基地管理到果实采收、包装的全流程可追溯。
激发特色产业出口逐步实现协同发展
以猕猴桃出口为契机,和平县适时对贫困户组织开展种苗种植、养护技术指导和培训,与农户订立统一收购保底协议,一体带动百香果、腐竹等当地优势农产品提档升级,吸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进驻,有效辐射带动和平县猕猴桃、百香果种植户4300户,实现种植户年均增收3130元,总增收1345.9万元。
和平县猕猴桃出口问题分析
猕猴桃成功出口后,出口商信心倍增,计划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基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但受中东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出口业务暂时中断。因无其他可替代国外市场以及在管理意识、市场渠道、栽培技术、生产加工等方面的不足,和平县猕猴桃出口之路受阻。
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意识不足
当前,河源市农产品企业大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不少处在发展初期,受规模及业务范围局限,较难建立起可靠、通畅、高效的海外营销网络。由于间接出口多、直接参与国际营销少,单独经营多、与外企参股或控股合作少,河源市农产品企业多靠单打独斗,很少能够借助跨国公司的品牌优势、经销网络优势、熟悉当地经济情况等发展出口。
品牌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
2022年河源市共有80个品牌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和平县猕猴桃仅2个品牌入选,反映出和平县猕猴桃知名品牌多局限于本地,品类多品牌少的状况突出。种植方面,“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虽呈蓬勃发展态势,但种植规模普遍较小、联动机制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不高、对“小而精”设施农业装备认识不足、推广力度不够等缺陷显而易见。
冷链存贮运输技术设施欠缺
在生产环节,为保证品质及口感,猕猴桃采收后应立即放入冷库预冷,但因一次性投入大、成本高,作为冷链最先一公里的“产地预冷”发展缓慢,与我国果蔬类冷链流通率仅为22%,远低于发达国家(95%~100%)的客观事实基本一致。在物流环节,冷链运输缺乏标准的保鲜、冷冻、冷藏车厢,制冷、温控等冷链技术的发展也不全面、不均衡。
种植、管理等农业人才短缺
受环境、工资、发展前景等影响,我国农村人口流失严重。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占据农村劳动力比重仅约1%。和平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外来人口少,生产经营型、市场开拓型人才更少,大多数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均由本地农民转化而来,知识水平不高,种植模式粗放,思想意识保守,难谈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全产业链市场转化能力有限
据统计,2022年和平县5.5万亩猕猴桃总产量达5万多吨,年产值约10亿元,约占当年全县生产总值的7.8%,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和平县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但从产业效果来看,除少数企业取得较好业绩外,大多还停留在卖“原字号”“初字号”产品阶段,二、三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影响和带动能力都非常有限。
以出口带动优势农产品提档升级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以出口带动河源市优势农产品提档升级是大势所趋,但市场渠道单一、人才少、规模小、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出口发展,也成为河源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升级路上的绊脚石。对此,要以猕猴桃成功出口为契机,总结新经验,探讨新路径,以稳定优质供应为前提,以市场营销拓展为突破口,以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为保障,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更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丰富优势农产品国际营销推广手段
把准营销切入点,在河源市农企规模小、实力弱的情况下,转变思路,寻求最大比较优势,定位最佳出口发展品种,有针对性推介宣传,促进资源优势转为市场优势。注重引入外资,借助跨国公司先进理念、品牌优势、客户优势等发展出口,扩大国际市场。发挥社会中介、协会、政府的对外推介作用,借助“互联网+”,通过各类经贸洽谈会、专场推介会、展销会、云商博览会、直播平台等加强国际推广。
重视品牌价值效应,培优培强优势农产品
要发挥我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指南》指导作用,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结合紫金蝉茶、和平县猕猴桃、连平鹰嘴桃等特色农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对照品牌定位与规划、品牌核心能力提升、品牌营销传播、品牌保护、品牌管理原则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经营机制,形成一批品牌叫得响、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知名企业品牌。将品种保护纳入品牌保护范畴,健全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及知识产权维权力度,切实维护品牌声誉和公众影响力。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倒逼农产品完善供应链
对标市场需求尤其是国外高端市场需求,引入大型有实力有经验的果品生产贸易企业,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理念体系标准,充分利用河源市山地资源,建立覆盖初级种植、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流通、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条的标准、规范和体系,不断推进河源市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抓住机遇,以点带面,支持河源市优势农产品积极参与到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从“专供国内”到“内外并进”的转变。
推广冷链物流等先进技术装备,增强竞争力
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在无人机精准植保、果品选别分级和冷藏保鲜储存、水肥一体化等方面实现突破,进而推广应用一批具有先进性、专属性的技术工艺和一批适用性广、经济性好的设施装备。推广使用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共享式“田头小站”移动冷库、冷链物流中转仓、冷链车辆等农产品仓储保鲜及物流运输设施,加强冷链仓储、冷链物流技术研发推广及标准化建设,增强冷链物流产业联动功能。
突出人才价值,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
统筹多方资源,完善高等院校、中职院校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教学阵地和企业实践基地的人才培养双主体作用,实现学校办学资源与农村工作资源深度结合。比如以培养“懂政策、信息灵、有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农民为目标,结合“返乡农民工工程”“绿色证书”等人才培养工程,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市场营销、农技操作等实操技能开展培训,壮大高素质“新农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