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世界银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指标解读
作者:杨倩茹
文 / 杨倩茹
世界银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指标解读
策划 / 张培 付军锋
主持 / 姚 璟
主笔 / 杨倩茹
特别鸣谢 /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图 / 方星
首都机场海关物流监控处关员在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维修机库实地调研飞机保税维修情况。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顺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023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了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READY)。其中,国际贸易指标作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被纳入B-READY。国际贸易指标是B-READY中与海关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主题,深入了解该指标的具体变化与评估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海关职能作用,聚焦优化监管与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而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图 / 刘小欢
“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申报出口货物通过虎门港综保区内闸口。
世界银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
2001年,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成立全球营商环境评估项目(Doing Business ,以下简称“DB”),来对比全球不同经济体和不同时期的商业监管环境。自2003年起每年发布一期《营商环境报告》;2004年,中国被纳入调研考察范围,DB报告中对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了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估并排名;至2019年,DB报告中已涵盖了世界191个经济体,由于覆盖面广泛、评估体系相对客观,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较大促进了全球投资、国际贸易和营商环境的改善。2021年9月16日,世界银行集团(WBG)高级管理层决定停止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及相关数据,并宣布将研究一种新的方法评估商业和投资环境。
2022年2月4日,世行发布了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以下简称“BEE”)项目概念说明,并从6月开始启动营商环境评估项目的试评估,标志着世行对全球商业环境的评估进入新阶段。2022年12月,世行正式发布BEE新版概念说明书,并将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项目名称进一步正式确定为Business Ready(B-READY)。2023年5月,世行发布了B-READY指南手册和方法论手册,作为对概念说明书的补充。至此,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新体系(B-READY)的框架初步搭建完成。
评价指标设计
B-READY沿袭DB体系,根据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和市场参与情况,涵盖企业开办、经营到破产的10项主题(一级指标),分别为:企业准入(Business Entry);获得经营场所(Business Location);公共服务设施接入(Utility Services);雇佣劳工(Labor);金融服务(Financial Services);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税收(Taxation);解决纠纷(Dispute Resolution);市场竞争(Market Competition);企业破产(Business Insolvency)。
B-READY对各主题的具体评估将分别从三大支柱(pillars)入手,即监管框架(regulatory framework),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s)和效率(efficiency)。其中,监管框架层面关注的是企业在开办、经营和破产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法律、法规等;公共服务层面关注的是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为企业提供的有助于企业合规经营或能够促进商业活动的服务和设施;效率层面关注的是立法框架和公共服务在实践中能够产生的助力企业运营的效用。
另外,B-READY还加入了至少三个贯穿全周期的指标——环境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应用、性别。比如在环境可持续维度着眼于更为长远的私营部门的发展,将评估是否设置了与环保相关的许可证以及是否有绿色环保相关的税务激励措施等,比如“公共服务设施接入”指标会评估能源及水资源的利用效能、“获得经营场所”指标的环境许可要求等。在性别维度评估的是营商环境中的男女平等,比如评估是否存在性别歧视,是否存在对女性开办企业的限制等。在数字技术应用维度,将着重评估线上综合办事平台的应用以及电子化“单一窗口”的建立。
周期规划
根据世行公布的计划,世行将分别于2024年、2025年和2026年每年更新约1/3经济体的数据,以最终完成第一轮对180个经济体的评估。其中,对我国香港地区的评估将被纳入第一份B-READY报告(计划于2024年4月发布),对我国大陆地区的评估将被纳入第二份B-READY报告(计划于2025年4月发布)。
世行新旧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比较
B-READY和DB项目在评估目标和核心内容上大体一致,但在评估的视角、指标设计、数据收集方法及更新频率、评估覆盖范围和排名得分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优化与拓展。B-READY旨在在营商环境评估的最突出的维度上取得良好的平衡。
评估视角更加注重均衡
DB项目仅是对影响单个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进行基准评估。B-READY不仅关注单个企业的发展,还对影响整个私营企业行业发展的监管框架和公共服务进行评估。
指标设计更为科学
在指标设计方面,B-READY在指标的数量上并未发生变化,仍保持10个一级指标。较之于DB,B-READY中删除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增加了“雇佣劳工”和“市场竞争”两个指标,将“办理建筑许可”和“登记财产”两个指标合并为“获得经营场所”指标;将“获得电力”指标拓展为“公共服务设施接入”指标,涵盖水、电、网络等。另外,在二级指标的设计上,DB项目从监管框架和效率两个维度进行评估,而B-READY则从监管框架的完备性、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同时又增设了“数字技术应用”“环境可持续性”“性别”三项跨越指标主题研究。总的来说,新体系下的评估范围均有所扩大。新旧体系指标的改进内容对比如表1所示。
创新数据收集方式
B-READY通过专家咨询和企业调查两种数据收集方式并同时收集法规制度方面的信息和反映法规制度实际实施情况的测量数据,来更好地进行指标评价。其中,专家咨询是指从涉及相关法律、公共服务的专家收集数据,企业调查是指从实际办理业务的具有代表性企业中收集数据。此外,B-READY还将使用两种佐证机制来验证通过专家咨询方式收集的数据,包括案头研究(即阅读法律/法规、检查公共网站上的功能等)和官方数据(来自登记处、法院和其他机构的行政统计数据);并将通过设置通用参数的方式,努力在各国/地区数据可比性和特定经济体的数据代表性之间取得平衡。另外,更新频率上,不同于DB每年进行数据更新,B-READY则是由专家咨询得出的指标数据每年更新,从企业层面调查获得的指标数据将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更新。
覆盖范围更广
DB评估样本的数据采集范围包含191个经济体中的主要商业城市以及11个人口超过1亿的经济体(孟加拉国、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的第二大商业城市。比如,世行在评价我国时选取了北京、上海两座城市,两座城市的权重分别占45%和55%。而B-READY将尽可能广地覆盖更多的国家和内部城市,国家/地区内的城市覆盖范围可能因指标主题而异,不同主题的经济体覆盖的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图 / 李砚伟
深圳海关所属同乐海关关员对进口旧工程机械实施现场检验监管,全力守护“深圳蓝”。
表1
DB:一级指标
开办企业(Starting a business)
办理建筑许可
(Dealing with construction permits)
登记财产(Registering property)
获得电力(Getting electricity)
/
获得信贷(Getting credit)
跨境贸易
(Trading across borders)
纳税(Paying taxes)
执行合同(Enforcing contracts)
/
办理破产(Resolving insolvency)
保护中小投资者
(Protecting minority investors)
雇佣员工(观察指标)
(Employing workers)
政策采购(观察指标)
(Contracting with the government)
B-READY :一级指标
企业准入 (Business Entry)
获得经营场所 (Business Location)
公共服务设施接入 (Utility Connections)
雇佣劳工 (Labor)
金融服务(Financial Services) )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纳税 (Taxation)
解决纠纷 (Dispute Resolution)
市场竞争 (Market Competition)
企业破产 (Business Insolvency)
/
B-READY :三大支柱(二级指标)
从企业准入的监管质量、数字公共服务和信息透明度、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从不动产转移、城市规划和环境许可的监管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提供财产转让、建筑和环境许可方面的信息透明度以及在实践中获取经营场所的效率进行评估
从电力、水和互联网法规的质量、公共服务:治理质量和公共服务设置的透明度、实践中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效率进行评估
从雇佣劳工的劳动法规质量、劳工公共服务水平、劳动法规与公共服务的实践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从商业贷款、担保交易、电子支付及绿色金融的监管质量、信贷基础设施信息的可及性和融资可及性、获取金融服务的效率进行评估
从国际贸易相关的监管质量、促进国际货物贸易便利化的公共服务水平、进出口货物和数字贸易的效率(或便利度)进行评估
从税收法规的质量、税务管理方面提供的公共服务、税收制度在实践中的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从商业纠纷解决机制的质量、解决纠纷的公共服务和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从市场竞争的监管质量、市场竞争的公共服务的充分性、实施市场竞争的关键服务的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从破产程序法规的质量、破产程序的制度和基础设施的质量、破产程序在实践中的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① 企业准入主题衡量企业准入的法律法规、为初创企业提供数字公共服务和信息透明度以及实践中企业准入的效率。
② 经营场所主题衡量了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为财产转让、建筑和环境许可证提供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③ 公共服务设施接入主题衡量了三个关键公共服务(电力、水和互联网)的连接和服务水平,即监管框架的有效性,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社会治理和透明度、获取提供电力、水和互联网服务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效率)。较之于DB体系,B-READY涵盖了DB体系中“获得电力”指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中有关排水接入服务的内容。
④ 雇佣劳工主题从企业和劳工的角度出发来衡量就业法规和公共服务的实践。原DB项目中的“雇佣员工”为观察指标,不包括在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的计算和排名中。B-READY 中“雇佣劳工”更多从被雇佣者的角度来进行评估,兼顾男性与女性视角来衡量影响私营部门发展的公共服务,着重考量劳动力保护(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良好工作环境(劳动力权利、工会等社会沟通渠道)等方面。
⑤ 国际贸易主题涵盖了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评估。较之于DB项目仅针对货物贸易的评估,B-READY扩大了评估的范围。
⑥ 纳税主题进一步探讨了公司税收体系中的性别平等和环境税等内容。BEE的该项指标将兼顾企业灵活性与社会效益,如将涉及环境税,如利用财政工具阻止对环境有害的活动。
⑦ 解决纠纷主题着重关注商业纠纷解决的质量、服务和效率,比如司法机构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良好的监管框架(法律法规体系等)以及公共服务在事件中的效率。
⑧ 市场竞争主题为BEE新设的指标,各维度指标将涵盖竞争政策、知识产权和创新政策的执行,以及侧重于提高私营部门竞争和创新能力的政策。原DB项目中的“政府采购”为观察指标。
⑨ 企业破产主题衡量与破产程序相关的司法程序、破产程序的体制和业务基础设置的质量以及在实践中完成司法破产程序的效率。
图 / 李明
青岛海关所属枣庄海关关员在滕州市三合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对即将出口的数控机床进行监管。
国际贸易主题评估的指标及其构成
世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估体系重点关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框架设定、公共服务等领域是否能够保持开放态度、取消限制贸易措施,从而在源头上鼓励国际贸易和市场竞争的发生,并对这些领域的评估内容赋予较大权重,反映了世行对国际贸易新形势下加强限制和反竞争趋势的担忧和关切,同时也强调了希望通过促进国际贸易,继续推动全球竞争的重要理念。
国际贸易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增长和私营部门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促进经营主体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国际贸易有利于发挥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贸易开放可以进一步提升生产力,使企业摆脱国内市场的限制,创造规模经济。国际贸易的流动使得国内企业能够通过在全球市场上的相互作用,进行知识和技术转让,推动国际贸易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因此,国际贸易指标作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被纳入B-READY。
新旧指标体系的变化
DB项目中“跨境贸易”主题针对货物贸易,主要评估与进出口货物物流过程相关的时间和成本。衡量进口或者出口整个过程中的三套程序:边境合规、单证合规、国内运输。
B-READY中“国际贸易”主题针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主要从国际贸易的监管质量(监管框架支柱)、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共服务质量(公共服务支柱)、进出口货物和从事数字贸易的效率(效率支柱)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比较之下,新体系有如下变化:
一是评估指标范围的扩大。DB适用于遵循货物贸易的规定,而B-READY则将范围扩大,包括监管框架的质量、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同时还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纳入考量,充分体现了B-READY对数字技术应用、环境可持续、性别议题的重视。
二是数据收集方式的变化。不同于DB采用标准化案例和具体假设的案例研究,B-READY的“国际贸易”主题将使用更广泛的参数来确保所收集到的数据的可比性,而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案例场景。这些数据将通过对监管框架和公共服务支柱的专家咨询,以及对效率支柱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调查来进行收集。
三是扩大评估的维度。DB项目中“跨境贸易”主题只考虑了企业的灵活性,但B-READY的“国际贸易”主题将兼顾企业灵活性和社会效益。
“国际贸易”主题指标设计
B-READY在“国际贸易”主题使用了三组指标,分别是:
国际贸易的监管质量(监管框架支柱)、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共服务质量(公共服务支柱)、进出口货物和数字贸易的效率(效率支柱)三个维度,每个二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构成如表2所示。
1.支柱一 监管框架:国际贸易的监管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想充分实现国际贸易的优势,就必须有一个能够帮助减少贸易壁垒、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有利的营商环境,并为企业建立一个非歧视、透明、可预测和安全的环境,企业能否进入全球市场参与竞争取决于监管框架的质量。
该支柱下共有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62个四级指标。从数据收集方法上来说,支柱一所涉及的指标将通过与贸易经济学家、相关行业律师的专家咨询来进行收集,并通过阅读法律的案头研究加以证实。就具体指标而言,包括:
1.1支持国际贸易的良好监管做法。
1.1.1法律框架的充分性。
专门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批准与实施等法律框架都有助于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和可预测的国际贸易体系。同样,最低限度的规则和门槛减少了与低成本货物进出口有关的时间和成本,有利于企业顺利开展国际贸易。
1.1.2数字化和可持续贸易方面的做法。
该指标构成上主要涵盖数字交易的法律要求、可持续贸易政策和国际承诺(如国际公约等)三大子类10个指标。数字交易的法律要求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如电子合同和签名、电子支付、技术中立和跨境数据流动、可持续贸易政策和关于可持续贸易的国际承诺。另外,该框架下还涉及通过采取追求相关环境和社会目标的政策,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贸易体系,比如降低环境商品的关税、采用跨境碳定价工具以及采用其他国际标准来降低海运的不利影响和限制垃圾的跨境流动等。
1.1.3国际贸易合作方面的做法。
该指标主要涵盖贸易协定的参与和深入程度、贸易协定中的主管当局和过渡期两大子类7个指标。一方面,贸易协定的推动和深入的程度有助于贸易的增长并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在贸易协定中确立良好的主管部门来监督贸易协定的实施,更有利于推动国际合作。
1.2国际贸易的监管限制。
贸易政策也包括限制性贸易措施,比如为了追求合法的公共政策目标(比如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可持续等)来更好维护本国的贸易环境,保护国内企业,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但也有可能阻碍贸易的流动,造成市场扭曲、降低经营主体的出口竞争力。
该指标具体细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三个子类,每个子类下设若干个指标。其中,对于货物贸易的监管限制主要从技术性非关税措施、非技术性的关税措施,以及对国内货物运输和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监管限制上进行指标设计;对于服务贸易的监管限制主要从市场准入限制、对外国专业人员跨境流动限制、其他歧视性措施上进行指标设计;对于数字贸易的监管限制主要从歧视性的限制和消费者保护上进行指标设计。
2.支柱二 公共服务: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共服务质量。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简化贸易程序,以降低合规成本是国际贸易议程中的重要事项,也是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核心,使得经营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法规带来的好处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限制。贸易便利化的四大支柱,即透明度、可预测性、简化、协调和标准化,其目的是简化贸易程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合规成本。公共服务质量指标将全面衡量贸易便利化四大支柱的实施情况,评估哪些功能已经在实践中实施并能被贸易领域相关主体所使用。
支柱二包括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数字和硬件基础设置的质量以及边境管理的质量,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2个四级指标。这些指标的数据将通过专家咨询收集,以及对货运代理人、航运企业、海关和其他政府机构的案头研究加以证实。就具体指标而言,具体包括:
2.1数字和物理基础设施。
2.1.1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用性。
该指标衡量的是关于透明度和信息可用性以及利益相关方协商的良好监管做法的执行情况。一个专门的贸易信息门户可以提高贸易环境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有利于获取最新贸易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该指标涵盖贸易信息门户、公布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关于国际贸易法律和法规的信息、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磋商等11项具体评估指标。
2.1.2 电子系统和服务的互操作性。
该指标主要衡量一个经济体贸易业务电子系统的可用性、范围、连通性和功能等。在这些电子系统中,“单一窗口”已成为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交易程序、降低了合规成本、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这一类的系统不仅可以整合政府机构(如海关、税务、港务局等),还可以整合私营部门主体(如航运公司等)。该指标涵盖“单一窗口”(可用性、机构、利益相关者、特点、互操作性等)、海关综合管理系统(机构设置、利益相关者、功能等)等10项具体评估指标。
2.1.3 贸易基础设施。
贸易基础设施的质量可以通过评估边境控制、货物处理、检查、仓储和储存所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可用性以及互联网连接和信息技术系统的可用性来衡量。涵盖了边境职位(如边防站的设备、服务与设施)、码头(港口的设施和服务)、航空公司(机场的服务和设施)等8项具体评估指标。
2.2边境管理。
2.2.1风险管理。
该指标涵盖风险管理的特点、整合度和可操作性等。
在指标设计上,涉及风险管理系统支持下的边境机构(如海关、环保、公共卫生和植物检疫机构等)、覆盖范围、可操作性(如自动化分析水平、清关后审计等)等8项具体指标。
2.2.2协调的边境管理。
海关和其他边境管制机构在境内外加强协调、利用资源简化程序、避免重复以及延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指标主要衡量国内边境管制机构间的境内外合作程度以及贸易伙伴经济体中类似机构的外部合作,衡量信息是否共享、边境控制是否被授权或者联合实施,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数据、文件和标准是否相互认可。主要涵盖了内部协调(如共享数据库、唯一的托运编号等)和外部协调(综合边防检查站等)共计10个具体评估指标。
2.2.3 边境机构方案。
该指标将衡量“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计划和加急运输计划的可用性和特点。AEO 计划已成为加强国际供应链和提高边境管制机构安全标准的重要工具。该指标主要涵盖AEO和加急运输(如可得性、特点等)等7项具体指标。
3.支柱三 效率:进出口货物和从事数字贸易的效率。
如今,进出口相关业务的交易成本已经越来越重要。进出口货物和数字贸易的效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监管质量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来决定的。烦琐的通关程序、边境机构协调不力、基础设施不足、物流和运输能力有限等因素,无论是传统的货物贸易,还是数字贸易,这些额外增加的合规成本都可能成为贸易壁垒,并可能阻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同样,在从事电子商务时,企业也可能面临与传统贸易类似的额外合规成本。因此,进出口商品和从事电子商务的效率指标将衡量贸易程序的效率,以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总体合规成本。该支柱下涉及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具体包括:出口合规的效率(比如时间和成本)、进口合规的效率和出口数字订购商品的合规性等指标。
从数据收集层面上来说,数据将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调查收集。
表2
支柱一 监管框架:国际贸易的监管质量
1.1支持国际贸易的良好监管做法(28项指标)
1.1.1法律框架的充分性(11项指标)
1.1.1.1监管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4项指标)
1.1.1.2监管决策和上诉(3项指标)
1.1.1.3最低起征点(1个指标)
1.1.1.4实施非关税壁垒的法律要求(3项指标)
1.1.2数字化和可持续贸易方面的做法(10项指标)
1.1.2.1数字交易的法律要求(4项指标)
1.1.2.2可持续贸易政策(3项指标)
1.1.2.3关于可持续贸易的国际承诺 (3项指标)
1.1.3国际贸易合作方面的做法(7项指标)
1.1.3.1贸易协定的参与和深度(5项指标)
1.1.3.2贸易协定中的主管部门(2项指标)
1.2国际贸易的监管限制(34项指标)
1.2.1对国际货物贸易的限制(14项指标)
1.2.1.1技术性非关税措施(5项指标)
1.2.1.2非技术性非关税措施(4项指标)
1.2.1.3国内货物运输和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监管限制(5项指标)
1.2.2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限制(10项指标)
1.2.2.1市场准入限制(3项指标)
1.2.2.2对外国专业人员跨境流动的限制(3项指标)
1.2.2.3其他歧视性措施(4项指标)
1.2.3对数字贸易的限制(10项指标)
1.2.3.1坡视性的限制(5项指标)
1.2.3.2消费者保护(5项指标)
支柱二 公共服务: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共服务质量(52项指标)
2.1数字和物理基础设施(27项指标)
2.1.1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用性(11项指标)
2.1.1.1贸易信息门户(2项指标)
2.1.1.2关于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公布(3项指标)
2.1.1.3关于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信息(3项指标)
2.1.1.4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咨询(3项指标)
2.1.2电子系统和服务的互操作性(10项指标)
2.1.2.1电子贸易单一窗口(5项指标)
2.1.2.2海关综合管理系统(5项指标)
2.1.3贸易基础设施(6项指标)
2.1.3.1边境哨所(2个指标 )
2.1.3.2港口(3个指标)
2.1.3.3机场(3个指标)
2.2边境管理((25项指标)
2.2.1风险管理(8项指标)
2.2.1.1特点(3个指标)
2.2.1.2整合(2个指标)
2.2.1.3可操作性(3个指标)
2.2.2协调的边境管理(10项指标)
2.2.2.1内部协调(5项指标)
2.2.2.2外部协调(5项指标)
2.2.3边境机构方案 (7项指标)
2.2.3.1经授权的经济运营商/AEO(5项指标)
2.2.3.2快速装运(2个指标)
支柱三 进出口货物和从事数字贸易的效率(6项指标)
3.1出口合规效率(2项指标)
3.1.1出口合规的总时间(1个指标)
3.1.2出口合规的总成本(1个指标)
3.2进口合规效率(2项指标)
3.2.1进口合规的总时间 (1个指标)
3.2.2进口合规的总成本(1个指标)
3.3出口数字订购商品时的合规性(2项指标)
3.3.1出口数字订购商品时的总时间(1个指标)
3.3.2出口数字订购商品时总成本(1个指标)
图 / 陈欢
图 / 王晓龙
南宁海关所属邕州海关关员到辖区丝类生产企业对出口产品进行查验。
北京海关所属中关村海关开设专用窗口,为AEO企业办理海关业务提供便利。
图 / 王晓龙
首都机场海关关员对进口快件进行监管,保障进口快件顺畅通关。
世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估体系
对海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启示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国际交往的桥梁,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和新时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近年来,海关聚焦通关便利化,围绕优流程、提效能、降成本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连续多年开展了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压时间,减单证,降成本,促进全国口岸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世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的发布,在监管质量、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关作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部门,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通过做好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国际贸易”指标的迎评工作,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不断完善海关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标世行新版评价指标体系和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要加快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的衔接步伐,围绕海关新职能、新业态监管立法、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等,完善现行海关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完善涉及营商环境、国际贸易领域的法规体系,确保经营主体在法治化的轨道上有序运营,有效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降低经营主体交易的制度化成本。
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口岸智慧监管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手段辅助海关全链条监管,推动线下业务线上化、线上业务智能化,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由口岸执法向物流、贸易、服务等领域延伸,实现通关和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营商环境,切实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深化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口岸跨境通关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等贸易便利化规则制定,如推进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规则的制定、做好与RCEP中贸易便利化措施的衔接,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围绕“三智”建设,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安全与通关便利化合作,加快推进AEO互认、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持续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化水平。
图 / 高瑞刚
青岛海关关员为国产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出口办理现场验放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