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警惕“异宠热”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
作者:詹金良 李童
文 / 詹金良 李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防范“异宠”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保障国门生物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
“异宠”的概念
“异宠”本质上是一个地区的非本地动物和/或非家养的动物,主要有另类水族宠物、小型哺乳动物、昆虫等。随着国内“异宠热”的升温,“异宠”走进更多动物爱好者的家庭。受年轻人欢迎的“异宠”有老鼠、蜥蜴、蛇、球蟒、蜗牛、蜘蛛、刺猬等。据统计,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宠物类型结构中,宠物狗和宠物猫的占比最多,分别占70%、56%,人均养宠1.8类。水族类占比16%,为非犬猫宠物中的头号选择,“异宠”中鸟类、爬行类和兔类均占到9%,啮齿类和两栖类相对稀有,占比分别为6%和4%。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被称为全国五大宠物城市。
“异宠热”的特点
“异宠”爱好者规模大且以年轻人居多
根据《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我国饲养宠物的人数已突破8000万人,其中1707万人饲养“异宠”。90后是青睐“异宠”的主要群体,一些年轻人通过饲养“异宠”彰显自己的“个性”。通过检索裁判文书网发现,青少年“异宠”消费者遭受处罚的情况逐年增多,比重也越来越大。
大多数“异宠”来自国外
国外人工繁殖基地的“异宠”品种一般是通过我国港台地区中转进入我国大陆。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宠物市场,绿色鬣蜥、水龙、变色龙一直是热销品种。一项从西非多哥两名野生动物出口商的Facebook账户中提取的信息表明,至少200种物种(主要是爬行动物,但也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被宣传为可出售和出口的物种。在被发现的动物中,每月有几百甚至几千只通过一些主要的航空公司运到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在英国有大量的野生动物个体,包括各类物种被合法出售。欧盟国家特别是德国,是世界各地外来宠物的中心和目的地。稀有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尤其受收藏者关注。
互联网助长“异宠”贸易
外来宠物供应是全球野生动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网上宠物交易,特别是针对特定群体的“异宠”交易。鸟类是野生动物贸易中物种最丰富、数量最多的一类,爬行动物数量第二多,哺乳动物在贸易中最少。社交媒体逐渐成为贩卖野生动物的平台。在泰国,通过对14个月内水獭在线贸易的评估,监测了5个Facebook群组以初步了解这种交易的范围和规模,发现国际贸易的潜力不容忽视。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全球联盟的报告显示,在2017年至2020年3月期间,联盟成员从在线平台上删除或封禁了大约300万条濒危物种及其制品非法贸易信息,其中包括售卖的“异宠”。
爱好者盲目热衷繁殖“异宠”新品系
如果饲养“异宠”玩家繁殖出了新品系的物种,在“异宠”圈子中也会人气高涨。2019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的《野生动物异域宠物全球贸易报告》显示:47%的“异宠”初次购买者没有花时间研究过购买的动物。了解到饲养野生动物宠物的残酷性后,在考虑初次购买“异宠”的人群中,最终实际购买比例会下降11%。
媒体宣传带动“异宠热”
1988年由宫崎骏执导《龙猫》动画电影在日本上映,2018年这部动画电影的高清重制版在中国公映,《龙猫》的热潮带动了人们饲养龙猫的宠物热。2011年上映的电影《单身男女》中那只色彩斑斓、身体肥硕、一张大嘴占了近乎身体一半的角蛙,带动了人们饲养角蛙的热潮。
“异宠热”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和非法捕猎
“异宠热”易造成野生动物走私
国际宠物贸易对许多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是一个持续的威胁。将走私到澳大利亚的外来活爬行动物物种(75种)与美国活爬行动物物种的合法贸易进行对比分析,从一个物种首次出现在美国市场到随后在澳大利亚被发现,平均有4.2年的时间间隔。几乎所有走私的爬行动物物种都是在美国合法的外来宠物市场发现的(占98.6%),一个物种在美国宠物店的受欢迎程度、在国际在线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在美国进出口记录中的年数,都与物种被走私到澳大利亚的概率呈正相关。
“异宠”非法入境呈网络化
“异宠”非法入境的方式,既有水客携带过关,也有通过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方式进行交易。“异宠”的源头经销商,通过在论坛和公众号发布科普软文,提供“异宠”视频图片进行引流。相比传统广告而言,软文那些“嵌入式广告”的文字更能感染读者。《野生动物异域宠物全球贸易报告》指出,自20世纪开始,便利的跨国空运和互联网交易使异域宠物贸易日益繁荣,目前超过500种鸟类及500种爬行动物在全球交易,全球野生动植物贸易年交易额达300~420亿美元,其中非法贸易额预计达200亿美元,较大一部分非常利润就来自濒危及保护动物的“异宠”交易。
“异宠”贩卖呈现产业化
2022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处发布的《世界野生动植物贸易报告》(World Wildlife Trade Report)指出,2011—2020年间出口国在直接贸易中报告了约350万份CITES物种产品,亚洲和欧洲是最大的出口和进口地区,亚洲占出口交易的37%和进口交易的31%,欧洲占出口交易的34%和进口交易的38%。大多数以养“异宠”而引发的贩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案件呈现出“产业化”发展态势,涉案人员中既有以贩卖野生动物为业的走私商、进口商、源头经销商、分销商,也有中介以及“异宠”爱好者,形成了庞大的非法买卖网络。
口岸生物安全防范形势严峻
非本土“异宠”交易,特别是非驯化和外来动物的交易,以及它们随后的放生和种群的建立,是入侵性外来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引入的主要途径之一。2021年,全国海关组织开展“国门绿盾”专项行动,严防外来物种入侵,在寄递、旅客携带物渠道截获外来物种等活体动植物8473批次,同比增长98.43%。2022年,海关截获“异宠”等外来物种991种2012次。
“异宠热”易破坏生物多样性、引发人兽共患病问题
“异宠”贸易破坏生物多样性
“异宠”贸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且日益严重的驱动因素,而且往往损害了良好动物福利。“异宠”主要是爬行动物,但也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观察到的脊椎动物中,约有1/3尚未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3/4未被列入CITES 。
弃养或加大生物安全风险
宠物一旦没达到饲养者心理预期,就会被弃养。有的外来物种如果被放生可能破坏生态平衡,与国内本土生物争夺资源,抢夺生态位置,像巴西龟等外来入侵物种如被弃养、放生、逃逸等,将会破坏生态平衡,降低本土生物生存能力。根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19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和国家林草局组织制定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并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涉及植物、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线虫、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8个类群59种。
带来不确定性疫病风险
“异宠”购买没有固定的市场和明晰的供货渠道,大多通过线上交易平台购买,或是经熟人介绍一对一售卖。动物从哪儿来、是否经过检疫、身上是否携带病毒都不清楚。“异宠”可能将传染性疾病和一些高危疾病传染给人类,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由动物疫情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人类现存已知的传染病中有60%属于人畜共患疾病,至少有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源自动物。
易给饲养者带来意外伤害
在饲养或运输如蛇、蜘蛛和蝎子等有毒动物的过程中,宠物的主人、卖家和其他参与运输的人有可能发生中毒事故。一项研究调查了2015—2020年巴西官方查获的交易或描绘本地和外来有毒物种为宠物的社交媒体帖子,巴西卫生部数据库中记录了同一时期在该国发生的所有毒蛇咬伤事件,收集了114,931起毒蛇咬伤事件,导致超过600人死亡,其中241条记录中至少有16种作为宠物饲养的毒蛇(7种是本地的,9种是非本地的)。
相关建议
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明确告知公众哪些“异宠”能养,哪些不能养。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牢牢掌握国家生物安全主动权。
加强跨部门协调严守国门生物安全
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加强寄递物品、旅客行李、跨境电商等外来物种入侵渠道的口岸检疫监管;加强跨部门的协同治理能力,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持续强化入境检疫,严守国门生物安全。
加强对在线宠物交易的监管
要及时跟踪国际和各国关于宠物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外宠物市场上新物种变化,关注国际在线宠物市场各类“异宠”的受欢迎程度,探索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评估“异宠”走私的风险,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进一步促进对在线宠物交易平台的监管。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没有人购买,就不会有人售卖。海关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强对寄递企业、进境旅客宣传教育,强化民众生物安全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各类媒体在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作用,呼吁“异宠”爱好者不要去购买非法引入的小动物,不要让个人的喜爱变成对大自然的伤害。推动生物安全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提高全社会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