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示范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示范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四驱联动 跑出上合物流“加速度”
坐拥青岛港北方第一外贸大港的海运优势,联接贯穿东西的中欧班列这一“钢铁丝路”,加快推进TIR国际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叠加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带来的空运优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形成了“海陆空铁”四驱联动物流模式,正跑出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上合物流“加速度”。
9月6日,在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办结监管通关手续后,两列共载运330辆出口车的中欧班列(齐鲁号)商品车整车专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这也标志着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已累计通过中欧班列发运商品车超万辆。
本次两列商品车专列共110车,搭载330辆国产燃油和新能源汽车,班列分别经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预计17天后抵达目的地。
随着中欧班列运输通道的日渐便利畅通,班列承运的进出口货物也愈加丰富。目前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运输的出口产品,已从最初的家居用品、服饰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发展为电子设备、工程机械和汽车等机电产品,技术密集度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海关已监管上合示范区通过中欧班列发运出口商品车67列共2764车,其中集装箱2650车、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用车114车,合计装载出口商品车10150辆。
上合示范区于2018年6月宣布设立,是我国首个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5年多来,青岛海关按照上合示范区 “物流先导、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的运行模式,主动靠前服务,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大力支持上合国际枢纽港建设,助力上合示范区构建“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
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是上合示范区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上合国际枢纽港的核心,在设立之初面临着和青岛港邻而不接的情况,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为彻底畅通两地间的物流通道,青岛海关积极创新“上合海铁通道”新模式,将青岛港海运口岸功能延伸至该中心,实现港口前移、港站一体,为实施便利化措施量身打造通关作业环境,打通海铁衔接“最后一公里”,彻底打通港口和中心的物流通道。
同时,青岛海关将码头、公路、机场、铁路的海关监管区进行联网建账管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海路空铁”交通运输资源与上合示范区有机链接,促进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发展。
在此基础上,海关积极推进铁路快速通关、海铁集装箱自由换装等模式改革,持续便利中欧班列进出境。越来越多的本地进出口货物,和来自东南亚、日韩,自上合示范区过境到中亚欧洲地区的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进出,这里也成为畅通海铁、连接东西的首选物流通道。
“为保障中欧班列高效、便捷通关,我们设立了专门窗口办理申报、验放等通关手续,根据发行计划优化监管人员配置,全天候确保班列通关顺畅。”胶州海关副关长徐月静介绍说。海关对中欧班列商品车专列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监管,加强与出境铁路口岸海关协作配合,实现了海关、铁路和运营企业的数据互通。
徐月静介绍,在铁路快速模式下,班列出口货物可在胶州海关完成申报、查验和放行等全部通关手续,货物搭乘中欧班列运输到出境铁路口岸,系统自动核销铁路舱单信息后班列即可离境,大幅提升口岸通关效率。相比以往一体化通关模式,应用“铁路快通”可压缩中欧班列整体运输时间1~2天,单个集装箱可节省各项费用200元以上。
今年前8个月,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已到发中欧班列682列,同比增长30.4%,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常态化开行21条国际班列线路,并开通了跨境电商、冷链、对外承包工程等特色专列。
在海铁联运和中欧班列运输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空运航线越来越密集,也为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往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选择。
9月10日,在办结通关手续后,满载160名旅客的喜马拉雅航空H97221航班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这是山东省内首条直飞尼泊尔的客运航线,也是青岛机场今年以来继莫斯科、迪拜之后通航运营的第3条上合客运航线。
青岛是山东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是上合示范区所在地。喜马拉雅航空中国区总经理安永胜表示,新航线打通了青岛乃至山东与南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跨境贸易和国际供应链快速运输通道。
今年以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28条,构建起面向日韩、辐射东南亚、连接欧美澳的空中桥梁。
此外,在公路运输方面,目前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已与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等达成物流合作意向,已入驻物流企业近500家,并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达成共建上合国际采购中心的意向。
硕果累累 中东欧合作已入佳境
港城宁波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踊跃响应者。在这里,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合作样板,国家级盛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聚集万余名中外客商,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为企业提供着贴心的通关服务……宁波海关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的承建单位,不断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为扩大中国—中东欧贸易提供助力。
从古丝绸之路商队的驼铃声声,到如今中欧班列列车呼啸,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的交流生生不息,从未间断。中东欧地区地理区位独特,位于亚洲通往欧洲的门户地带,是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进欧洲的重要枢纽,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2012年至今,中国—中东欧合作已走过第一个硕果累累的十年,正站在下一个十年的开局之上。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深化写在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上: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额增长8.1%,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额年均增长9.2%。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逆势增长8.4%。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总值达461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
今年5月,凝聚了万千期待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宁波召开。会上,3000多家参展商、超1万名专业采购商、14个欧盟地理标志产品首次集中亮相。5000种中东欧商品参展,展示商品数量较上届增长25%。
从高科技的捷克航空飞机、拉脱维亚防反射玻璃,到“接地气”的波兰网红护肤品等生活用品,大量参展品承载着参展企业和采购商的期待,漂洋过海而来。展品品类繁多、布展时间紧张、部分展品是首次进境等情况,给通关保障带来了挑战。
为保障展品顺利通关,宁波海关在位于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的展会现场设立了兼具展品存放、查验、抽样检测、现场办公等功能的海关临时查验区,实现进境展览品的“一站式”业务办理。同时在辖区各主要通关现场设置中东欧事务专项服务窗口,提供 “一对一”“门到门”指导;充分调研商务部门和参展企业,创新推出展品预审“专家会商”机制;制作发布《中东欧商品进口通关那些事》系列视频,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给进出口企业送去通关服务指引,积极优化通关效率,提升参展企业获得感。
展会结束后,展品的后续销售和推广是企业热切关注的问题。宁波海关利用“保税仓储”这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为展品后续处置量身定制了“展转保”新路径。“展转保”能让展品有更多灵活的好去处,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借助跨境电商渠道,将展品从展台搬到网上,面向更广大的消费者。宁兴优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就是这一路径的受益者,该公司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展出的保加利亚鸡尾酒,会后顺利运入宁波保税区内宁兴优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跨境电商专用仓库等待销售。“这种方式既让参展商有了更多选择,也给了我们跨境电商企业一个新品试水的机会,如果线上销售可观,我们就可以加大相关品类的采购,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这是个双赢的局面。”宁兴优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施伟说。
此外,中东欧特色商品常年馆还长期对公众开放,实现了中东欧商品展览“365天永不落幕”,与此相伴的是海关的通关服务从未松懈、永远在旁。
“我们围绕海关总署智慧海关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托数字化改革多跨协同、业务融合的理念,通过调研走访数十家企业,着力解决企业和个人在中东欧商品进口通关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相关的查询、办事、反馈等需求,将中东欧商品进口整个流程多场景进行并联,开发了‘中东欧商品进口通关一件事’应用,实现中东欧商品进口流程的可视化和‘一站式’服务。”宁波海关中东欧信息合作处处长梁启平介绍。“中东欧商品进口通关一件事”应用通过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方式梳理相关政策和信息,提供咨询答疑,为众多开展中东欧商品贸易的企业送去了政策信息的“及时雨”。
今年1~7月,宁波市自中东欧国家进口贸易额79.8亿元,同比增长34.5%。
图 / 陈星华
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办结海关监管通关手续的集装箱正吊入中欧班列。
图 / 何罕羽
宁波海关所属宁波保税区海关关员到跨境电商智能化仓库开展中东欧商品进口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