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赤羽病的流行与防控
作者:林萍萍 史云鹏 安鹏天
文 / 林萍萍 史云鹏 安鹏天
赤羽病是由阿卡斑病毒引起的以感染妊娠期母牛后导致胎儿出现畸形病变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初生牛犊以出现先天性关节弯曲和积水性无脑综合征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赤羽病感染人的报道。赤羽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与分布,在澳大利亚、东亚、东南亚、中东、非洲的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发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口岸检疫须重点防范的动物传染病。本文将主要介绍赤羽病的相关知识。
流行病学特征
引发赤羽病的阿卡斑病毒是一种致畸病毒,症状比较典型。妊娠母畜感染后几乎不受影响,病毒主要侵害腹中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牛、绵羊、山羊均为易感动物,马、骆驼、鹿也可感染。妊娠期动物受影响最大,感染时所处妊娠时期不同,症状也不同。多数牛感染发生在妊娠期的70~150天,病症多发生于生产时。
阿卡斑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和库蠓等虫媒传播,一般不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感染期主要集中在7~9月,发病期主要是当年9月至次年3月。该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毒株基因型、毒力差异显著。该病的流行呈周期性特征,与气候、降水等因素相关,一般以3~5年为周期,若某地牛、羊调动频繁,传播和流行的周期性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牛、绵羊和山羊的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木乃伊胎等,非怀孕的牛、羊多为隐性感染,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病程早期,母畜主要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在病程中期,母畜主要会产下四肢屈曲、脊柱、头部变形的畸形胎儿。在病程晚期,会产下因大脑缺损而导致双目失明,吞咽、呼吸困难的牛犊。这些不良生产会给母畜带来胎衣不下、恶露不净等麻烦,使母畜身体虚脱,抵抗力下降。
诊断方法
赤羽病可结合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判断,发现疑似病例时应与可引起牛、羊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性胎儿畸形等临床症状的其他病毒(如施马伦贝格病毒、蓝舌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做好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包括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竞争ELISA)、病毒分离与鉴定(虫媒、哨兵动物血浆、胎儿组织)、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赤羽病进出口检疫中常采用血清学诊断,竞争ELISA方法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方法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贸易中牛、羊赤羽病检疫指定试验方法。
防控措施
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入境口岸须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赤羽病曾在澳大利亚进境种牛中被多次检出,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一是控制传染源,加强进出口检疫工作。加强对进口活动物及产品的检验检疫力度,降低病毒被携带进入的风险。在进出口检疫过程中,当检出阳性动物时,应按照“阳性动物扑杀、销毁或退回,同群动物隔离检疫”的规范进行处置。同时,加强对入境货物、携带物、邮寄物的查验,加强运输工具的防疫消毒工作,防止媒介昆虫的传入。
二是阻断疫病传播途径,消除传播媒介。当前国内针对赤羽病的防控举措是通过阻断阿卡斑病毒的传播路径实现,为此建议每年2~3月积极杀灭蚊蝇及虫卵。
三是重视疫情监测,关注境外疫情,防范赤羽病疫情暴发。
(作者单位:石家庄海关)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业务的办理要求请询主管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