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船运进口原油明水问题解析及其应对
作者:李胄 杨海涌 吕文博 马思琦
文 / 李胄 杨海涌 吕文博 马思琦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22年进口原油达5.08亿吨,占全球原油贸易量的20%以上。从进口来源看,我国原油进口呈多元化发展态势,除传统的中东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等国家外,俄罗斯也是主要的来源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海上油轮运输是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Refinitiv数据,2022年,我国通过海运进口4.39亿吨原油(不包括沿海运输),占全口径进口量的86.4%。在海运原油接卸过程中,明水是关键检验对象,其不但直接关系到收货方的经济利益,还会增加管道输送的动力消耗,引起金属管道和设备的结垢与腐蚀,甚至影响炼化装置的产品质量和安全,必须对其精准管控。
案例简介
近期,杭州海关和大连海关联合处置了一起进口混合原油“油包水”重大短重情事。该批原油申报25.95万吨,采用“两港分卸”模式,分别于杭州海关所属舟山海关及大连海关所属长兴岛海关码头卸货。两关按照“响应、呼应、反应”运行机制要求,密切协作、联合研判,对重量鉴定实施全过程监管,检出明水6000余立方米,短重近5000吨,短重率达到18.98‰,有效防范贸易欺诈风险,为进口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80万元。
原油水分的形态
原油中的水分根据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游离水、悬浮水、乳化水和溶解水。游离水已从油品中析出,分层沉积于原油底部,是明水的主要来源;悬浮水呈微粒状悬浮在油中,且主要存在于黏性油中,经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沉降为游离水;乳化水以极细滴状均匀分布于油中,比悬浮水更难分离;溶解水则完全溶于油中,并随温度升高而呈现更高的溶解性。经脱水工艺处理的原油,会脱去其中的悬浮水和乳化水,仅余少量游离水和溶解水。
原油明水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原油明水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原油自身特点所致,又受到开采、脱水、运输等环节影响,甚至还存在人为干预因素。
油田中的油气资源和水是“孪生兄弟”,同时存在于地下岩层,两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频繁的成分交换,使原油中天然含有一定水分。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油田地层水不断增加,采出原油含水率不断增大。在一次开采后,为了缓解地层压力,常采用注水方式维持地下能量平衡,这也会导致采出原油含水率上升。其中,轻质原油和中质原油黏度较低,易与明水分离,重质原油和超重原油黏度较高,影响了明水分布形态和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原油在开采出来后,需采用特定的设备与技术进行脱水处理,以获得较为纯净的油品。常用的脱水处理工艺技术有:化学脱水、加热沉降脱水和电脱水。化学脱水是通过破乳剂改变旧有的油水界面,促进水分子聚集,进而实现油水分离;加热沉降脱水需要使用沉降罐对原油混合物进行加热,利用原油黏度的变化和相关物质自身的重力作用实现分离;电化学脱水需要使用电脱器处理低含水量的原油,通过外加高压电场打破原有的油水界面平衡,促进油中水滴集聚分离。但在上述方式中,破乳剂的质量和性能、沉降罐的工作温度、原油混合物的沉降时间、电场强度等因素,都对脱水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导致原油含水率达不到理想状态。
在原油装船阶段,装货港需使用输油管线进行装船作业,较长的管道和较大的管距都会导致大量的原油滞留。为避免不同油种连续装船作业所造成的品质影响,以及高黏度重质原油对管道的堵塞,部分港区会用明水冲洗管线,将滞留原油全部装货至船舱内。此时,舱内明水未能与油层实现充分分离,若立即开展计量作业,则装货港明水检出量必然偏低。部分储存于船舱管线内的明水无法在装货港计量,但会反映在岸罐计量数据中。
运输情况也会对卸货港明水情况产生影响。原油黏度对温度变化敏感,若油轮在运抵卸货港前未对船舱加热,船舱温度降低会导致原油黏度增大,延长明水分离沉淀时间。运输过程中若遇恶劣天气,船身颠簸会破坏舱内油水界面的稳定性,影响到港计量的准确性。
此外,人工干预因素也需引起关注。随着地缘政治局势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油价长时间处于高位震荡状态,一些贸易商、船方和检测方在利益驱动下,采用多种方式影响明水计量的准确性。例如,有的贸易商在装货计量前,通过搅拌循环等方式影响储油罐内明水的稳定性,以达到以水充油的目的;有的船方在驶离装货港后,将原油转移至暗舱并向货仓注入海水,以达到倒卖原油的目的;还有的互相配合,检测方提供虚假报告,船方在抵港前通过搅拌循环舱底原油,以达到掩盖真实数据的目的,这些行为都会给收货人造成巨大损失。
原油明水的检验方式
目前,原油明水的检验主要有两种方式:试水膏法和油水界面仪(UTI)法。试水膏是一种遇水变色的膏状试剂,具有便于携带、反应速度快、分界线清晰等特点,但易受到油品的黏度和测量环境的影响,对乳状液体的含水也无法准确测量。黏稠的原油会包裹试水膏,使其不能与底部明水充分接触;较高油品温度可能使试水膏融化脱落;舱顶、舱壁内的水汽易引发试水膏提前变色,影响计量的准确性。
油水界面仪是一种便携电子设备,由感应器、具备信号传输功能的尺带、终端发声器和显示器组成。它利用感应器感应不同介质密度的变化,根据反馈声音的变化确定油水分界面,测得底水液面高度,进而结合舱容表计算出明水的体积。该方法反应灵敏、数据准确,能够检测出舱内存在的乳化层,但对某些重质油品或油水分层不明显时,也存在提示音延时、测量精度不够等问题。
原油明水风险的预防和应对
一是要识别合同风险,预防贸易纠纷。企业需提升对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发现并预判贸易条款中容易被忽视的风险和陷阱。一方面,贸易结算依据的设定要考虑全面、科学合理,明确短重赔款细则,避免发货方和船方在装运过程中弄虚作假,提升作业规范度;另一方面,合同中要明确明水计量的方法,避免单一计量方式准确性不足问题,个别船方就是以合同中约定固定品牌的试水膏为由,对明水的准确计量进行干扰;再一方面,优先选择信誉优良、实力雄厚的船公司签订运输协议,配合短量险等金融工具,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二是要加强全程管控,参与运前检验。企业应主动跟进装卸交接各环节,掌握交接动态,必要时委托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参与装货港岸罐和船舱的计量工作。明确装货港岸罐、船舱和管线内明水情况,避免管线冲洗所致的舱内明水增多。同时监督有关各方,避免其相互串通,出具虚假数据。
三是要注重风险辨识,提高计量能力。到货港检验人员应事先了解原油的理化性质、装港信息和航行信息,做好风险研判和预案。例如,高黏度重质原油因存在乳化层,使用试水膏检验就难以得到准确结果;超重原油胶质、蜡等含量较高,极易将测量尺锤包裹,使试水膏失去作用、UTI声音提示延迟甚至失效,可采用浸泡冲洗UTI尺头配合声音提示予以解决;在船方以装港无水或低水为由,建议加快测量速度、使用船方试水膏,甚至不做底水测量时,应据理力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抵港计量客观准确。
四是要深化合作机制,筑牢监管防线。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必须发挥维护能源安全的关键作用。要结合智慧海关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智慧商检”应用场景建设,加强跨关区信息联动、执法互助和综合研判能力,强化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有效应对“滞、瞒、逃、骗、害”等主要风险,以高效的监管服务水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杭州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