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做好进境大豆携带杂草种子防控工作的四个要点
作者:张航 姚佳 唐嘉成
文 / 张航 姚佳 唐嘉成
大豆是油料、食品原料、优质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我国作为全球大豆进口大国之一,近几年,大豆进口量呈上升趋势。当前,我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国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
在实际工作中,进境大豆中的检疫性杂草种子检出率较高,这对口岸海关进境粮食监管提出了挑战,也对海关执法水平和查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四个方面介绍做好进境大豆携带杂草种子防控工作的要点,以达到进一步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
持续做好内部培训及疫情监测工作
组织专业培训,提高现场人员鉴别能力。充实具备专业资质的海关工作人员到一线岗位,满足进境粮食查验要求;组织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暨初筛鉴定实操培训与演练,并针对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操作要点等内容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一线关员履职把关能力。
建立联合疫情监测点。在建立海关系统自身疫情监测点的同时,联合地方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建立植物疫情监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对疫情发生区域进行全方位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根据口岸检疫和有害生物监测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防控对策。
不断推进进境大豆检疫监管工作向标准化迈进
进一步细化并规范进境大豆检疫监管工作,落实好口岸质量提升和动态管理的有关要求;规范进口大豆检验检疫工作程序,制定统一的记录、准卸、调运流程,单证出具要求和规范评语,以便一线关员掌握执行;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最新文件要求进行调整,实现海关执法标准的一致。
充分发挥智慧动植检集成平台建设,建立技术法规平台,及时发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性文件、操作规范、风险预警及检疫准入等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汇总专项品类、品种查询信息,并由专人负责定期维护更新相关内容,增强智慧动植检集成平台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智慧海关”建设进一步丰富监管手段
严格做好装卸运输监管。监督企业严格按照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进境粮食散装运输疫情防控技术规范》(SN/T 5538—2022)制定装卸运输方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严防粮食撒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进境粮食运输车辆加封铅封、配备物流监控设备,从而对运输车辆的装卸及运输行为实施更有效的监管。
发挥视频监控设备的监管作用。对地磅、存储仓库、下脚料堆放场所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重要区域进行留证监督,海关关员通过系统随时查看以上区域实时监控和历史录像,保障作业流程规范执行,提高海关监管实效,同时为溯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企联动提升进境大豆检疫监管工作实效
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自觉开展自主监测。自加工除害处理完成后3年内,相关企业应在进境粮食装卸、运输路线、仓储、加工场所及其周边自主开展植物疫情监测,发现自生苗或有疑似病害症状的寄主时,企业必须第一时间向海关报告,采取带根拔除、灭活等有效处理措施,并积极对地面进行硬化。
向相关企业进行国门生物安全科普宣传。积极向企业宣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入侵危害、防控要点等知识,引导企业员工树立防范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辨识能力,鼓励企业建立防范体系,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尽应尽职责。
(作者单位:沈阳海关)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业务的办理要求请询主管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