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23年欧盟对我国出口食品不合格通报呈现“三集中”特点
作者:杨卫海 曹兆兵 袁希雷
文 / 杨卫海 曹兆兵 袁希雷
2023年,欧盟食品及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我国出口食品不合格167批,同比增长9.15%。总体来看,欧盟对我国出口食品通报主要呈现通报国家集中、通报原因集中、通报商品集中的特点。
图 / 于浩
青岛海关关员在注册出口果园了解水果生长情况。
Tips:欧盟新型食品申请要点
第一类(授权申请):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藻类及矿物来源组成,或由细胞培养物和组织培养物组成、分离以及生产的食品。采用了新工艺和新结构的食品(包括含纳米工程材料食品,进行分子修饰、具有新的分子结构的食品,以及采用新工艺生产后改变原有成分和结构的食品、维生素、矿物质等)。原仅限用于食品补充剂,现意图纳入普通食品分类下的食品。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人姓名和地址、该新型食品的名称和描述、生产过程描述、详细成分证明、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安全风险的科学证据(必要时提供相关分析和验证方法,并给出关于预期使用范围和具体标签要求的建议)。从准备申请资料到申请完成通常需2~4年。
第二类(通报申请):来自于欧盟外第三国的传统食品(应具有25年以上的食用历史)。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人姓名和地址、该第三国传统食品的名称和描述、详细成分、原产国、证明在第三国安全食用食品的历史文件数据、关于预期使用范围和具体标签要求的建议。从准备申请资料到申请完成通常需要1~2年。
需要注意的是,欧盟新型食品不包括转基因食品、食品用酶制剂、食品添加剂、食用香料,以及食品和食品配料生产使用的提取溶剂。
通报国家集中
荷兰、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四国为主要通报不合格国家。2023年,欧盟通报我国出口食品不合格批次超过10批的国家有4个,共通报93批,占总通报批次的56%,分别为荷兰41批、意大利20批、德国18批、比利时14批。其他欧盟国家2023年通报我国食品不合格74批。
通报原因集中
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金属元素超标和非法添加物是欧盟对我国出口食品通报的主要原因,2023年通报批次分别为66批、20批和21批,合计占通报总量的64%。我国和欧盟对农药兽药残留、金属元素和食品添加剂标准要求不同,欧盟要求较为严格。以二氧化钛为例,我国批准其作为着色剂在果酱、果冻、固体饮料等食品中添加使用,而欧盟目前未授权其在食品中使用。
此外,欧盟EU法规2283/2015要求新型食品(1997年5月15日前在欧洲范围内未大量用于人类食用的食品)须向欧盟申请获批后方可在欧盟市场销售。2023年,我国被欧盟通报未经授权的新型食品10批,同比增长25%,包括黄花菜、板栗、竹笋、冬虫夏草、党参、当归等。出口新型食品企业缺乏对欧盟法规了解,如未提前1~2年提出申请并获欧盟批准,相关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通报商品集中
初级农畜产品是通报重点,包括禽肉、茶叶、辣椒制品、水果、坚果等,分别占荷兰、意大利、德国、比利时通报总量的85.37%、45%、66.67%、50%。2023年11~12月,欧盟密集通报我国出口禽肉产品不合格21批,通报国家均为荷兰,通报原因均为氯酸盐超标。2022年我国无出口欧盟禽肉产品不合格通报。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未对氯酸盐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作明确规定,我国食品国家标准中也无相关规定,但欧盟EU法规749/2020要求禽肉中的氯酸盐限量为0.05mg/kg。海关经调研了解到,为有效抑制微生物,企业会对生产加工设备和禽肉产品进行清洗,如使用含氯消毒水,这可能导致产品出现氯酸盐残留。目前,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均认可“氯洗”,但欧盟EC法规853/2004则不允许生产商使用水以外的任何物质清洗肉类。
四方面措施建议
一是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平台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优势,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二是建设高水平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收集食品安全数据并开展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修订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等标准;三是针对欧盟集中通报产品、项目和实施的新政策,及时通过双边磋商提出中方合理化建议;四是针对初级农产品,鼓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申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并深化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