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海关智慧
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扩区
关键词
是指从洋浦保税港区现有政策中,准确选取合适的政策扩大至洋浦经济开发区试点实施,同时与2025年封关运作之后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实现有效衔接。洋浦保税港区面积2.23平方公里,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率先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将其有关政策扩大到面积114.7平方公里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全区实施,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压力测试的重要安排。
入夜后的海南洋浦,灯火通明,流光溢彩。走进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办公楼,依然能看到不少忙碌的身影。综合业务处综合业务二科(以下简称“综合二科”)的同志们凝神专注于电脑里的数据,认真、细致地分析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扩区情况,每位同志都在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地忙碌着。
综合二科所处的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为推动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扩区试点工作有序落地,海口海关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二科,牵头负责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扩区的总体研究推动工作。
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工作小组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从洋浦保税港区现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等60余项现有政策中,挑选出符合洋浦经济开发区实际需求,且能落地见实效的政策。
综合二科的关员们对60余项政策逐项认真研究,深入探索每项政策扩区实施后可能遇到的堵点、难点,细化扩区实施需具备的条件要求,经综合考量后对每项政策是否可以扩区实施形成意见,最终生成扩区试点政策措施母版,为海关总署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洋浦保税港区扩区试点政策措施母版生成之后,需要精准查找能够适配的企业。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注册企业有1700余家,要从这么多家企业中找到每项政策的适配企业,犹如大海捞针。时任科长张建波总是鼓励大家:“大海捞针又如何?一勤天下无难事,不怕!”
“那段时间,我有点魔怔了,连做梦都跟筛选政策适配企业有关。”综合二科二级主办高良说,“在筛选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生产加工型企业的主营业务属于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同时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还比较高,我内心就特别激动,第一反应就是是否适用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当时,企业一接到我的电话,就能猜到我要跟他们交流政策适配的事情。”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综合二科的关员们充分发挥海关统计数据参考作用,本着“能扩尽扩”的原则,全面调取近3年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内注册且有进出口记录的企业,再根据每家企业进出口的商品、企业活跃度、经营项目、参与试点意愿、企业ERP系统建设、场地监管设施配套等情况,一家一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经过大量细致工作,最终筛选出能快速落地的适配企业10余家,为政策落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3年4月,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进口的货值6万美元造纸机用成型网入境后,直接运往公司厂区,由洋浦海关关员在厂区内对货物和木质包装实施查检,这标志着洋浦保税港区“简化企业申报”政策正式扩大至洋浦经济开发区落地实施。在这之前,含有木质包装的集装箱货物必须要在码头拆箱对木质包装实施检疫监管。还在办公室忙碌的综合二科的同志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感叹:“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目前,11项扩区政策中已有“加工增值税收政策”“简化企业申报”“精简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扩大进出口商品第三方检验采信范围”等6项政策落地。
海南昆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明说:“我们非常感谢海关通过扩大进出口商品第三方检验采信范围,帮助我们减少了时间成本,我们的获得感满满。”在“扩大进出口商品第三方检验采信范围”实施之前,进口水泥需要35天左右才能通关放行,现在进口企业凭采信机构的检验报告评定合格后即可放行,通关时间压缩90%以上,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同时,综合二科还派员参加海关总署对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交通工具和设备平台进行的系统测试,提出的20余条修改完善建议全部被采纳。
在自贸港政策带动下,炼油化工、港航物流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先进制造、健康食品、清洁能源等百亿级产业加快布局,洋浦夯实产业基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线口岸”建设
关键词
目前,海南自贸港正处于封关运作准备关键阶段,全岛10个“二线口岸”拔地而起。海口港海关辖区内共有3个“二线口岸”,7个封关运作项目正在建设,是海口海关隶属海关中承担工作任务数量最多的海关。
在海口秀英港码头,汗水打湿衣裳、太阳晒红脸颊,三名身穿白色制服的海关关员正围着新建的卡口设施踱步,时而在图纸上比画,时而讨论着什么。
这三名关员来自海口海关所属海口港海关,因工作需要,他们总是奔走于各个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同事们开玩笑说,他们不像海关关员,更像是“施工队员”。“他们是关区的‘三头牛’,代表着老中青三代关员的传承。”吴李华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三十年如一日,作为海关科技三级专家,多次在金关工程项目等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嘉奖。工作20年的余科是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他曾获评海口海关十佳执法一线科长,作风正派、服务热情,广受赞誉。参加工作仅6年的钱凌勇是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代表着青年的朝气与活力,曾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连续3年年度考核优秀,获关区三等功嘉奖。
当前,海南自贸港正处于封关运作准备关键阶段,海口港海关辖区内共有3个“二线口岸”,7个封关运作项目正在建设,是海口海关隶属海关中承担工作任务数量最多的海关。
2022年年初,海口港海关成立封关运作口岸建设工作专班。监管科积极响应,时任科长的余科连同选派的两名业务骨干吴李华、钱凌勇加入专班。当时,“二线口岸”建设无先例可循,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这三名同志没有被困难吓退,他们说:“推动口岸建设工作凭的就是海关必担当的精神。”他们一起查阅研究超50万字的资料,整理了数百份文档。在他们的带动下,口岸建设专班理清建设思路,分阶段高标准推动设施设备建设、系统性推动信息化系统建设、高水平推动监管模式研究,为口岸建设工作开了个好头。
“我们都是口岸一线的关员,口岸就是我们的阵地。”因工作需要,他们经常在各大口岸建设工地现场一待就是一整天,乐观开朗的吴李华甚至和很多建筑工人处成了“工友”。为解决监管场地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他们和建设专班的同事在工地连续泡了一个月,最终形成《“二线口岸”“一站式”监管的调研报告》,成为“二线口岸”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钱凌勇的同事对他的印象是这样的:他会因为口岸建设细节和设计单位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和字典一样厚的工作资料“死磕”到半夜。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追问项目建设进展,也对一件件口岸设施设备“如数家珍”。
2023年8月,口岸运营单位提出要在“二线口岸”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新增卡口通道。钱凌勇在了解到新增卡口对于口岸业务发展和企业经营十分必要后,第一时间汇报情况,并建议将该事项加入“调研清单”中,以更好地推动解决问题。“秀英港是老港区,原有设施与新的口岸建设方案不兼容,改造升级难度很大,但是海关作为口岸监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平衡协调口岸建设和经营需求。”钱凌勇说。如今,秀英港的卡口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将更好满足企业经营诉求。
研究协调各种口岸建设问题已成为监管科的工作日常,经他们拟稿的问题协调函件一份又一份,每份函件都是一个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一条又一条对应的建议措施,并逐步落实到“二线口岸”建设中。
图 / 朱天骏
海口海关所属海口港海关关员针对车企关心的车辆送检问题,积极联合整车口岸运营单位共同研究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线升级改造方案,成功为海口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检测线按下了“升级键”。目前,海口港进口汽车整车申报出区放行时间同比压缩了约30%。
中转基地建设
关键词
中转基地是为实施种业振兴战略,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的高水平开放种质资源引进中转通道。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深入,中转基地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最优秀的农业工作者来此汇聚。
农田处处染新绿,又是一年南繁季。1970年,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发现了“野败”稻,这里正是“禾下乘凉梦”开始的地方。
勤劳的农民头戴草帽、脚穿胶鞋在水田里劳作,伴随着插秧机的轰鸣声,一株株挺拔的秧苗把土地染成了绿色……位于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一片生机勃发。
戴上手套、用镊子轻轻地夹起一粒种子,屏住呼吸用放大镜仔细端详……海口海关所属三亚海关查检科科长陈淑娟正对一批向日葵种子开展查验。这批种子由海南九圣禾农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引进,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以下简称“中转基地”)引进的首票向日葵种子。这一颗小小的种子,将在南繁基地温暖的阳光下生长发芽。
三亚海关查检科是中转基地进出口业务的主要监管部门,为全力支持中转基地建设,该科被定为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执法一线科室基层联系点。
谈起海关如何支持中转基地建设,陈淑娟打开了话匣子:“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也是防范植物疫情传入和外来物种入侵的重点监管对象,而中转基地正是平衡安全与便捷的关键枢纽。在推动政策落地时,如何拦住生物安全风险?如何优化监管流程?如何与地方主管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我和同事们反复论证监管流程,推敲每个细节,一旦发现监管漏洞,大量的前期工作都必须推倒重来。”
月亮岛位于三亚市宁远河出海口西侧,如同一叶扁舟漂浮在海南岛本岛之外,具备独特的“双离岛”优势,是实现中转基地核心功能的重点区域。
头戴安全帽、手拿设计图,指导企业按海关监管标准建设相关设施设备……在月亮岛隔离苗圃里,查检科副科长王纯豪带着新关员何怡正在开展“四下基层”调研。王纯豪手上的黑色笔记本已经写满了各种颜色的字迹,涵盖了企业需求、灵光一闪的思路,以及和同事们碰撞出的想法。
这样的场景在三亚海关并不少见。为支持中转基地建设,找准企业、科研机构关心的“关键小事、要事”,查检科坚持每周都到实验室、育种大田、种植基地开展调查研究,与农户、科研工作者面对面交谈,用脚丈量土地,用心倾听呼声。
王纯豪说:“做工作就像培育种子,只有厚植于群众的土壤,才能开出最美的花朵。”在一次调研中,三亚崖州湾创新发展公司提出计划承接种子“进境检测”业务,即进口种子用于实验室检测,检测数据发回后便将种子销毁。因甲方给出的时间有限,该公司希望能尽快开展检测工作。在得知企业的诉求后,王纯豪多次前往企业开展现场办公,经综合考察企业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风险等因素,给予企业适用“边隔离边使用”措施,为企业节省了60~80天的等待时间。
积其小者,必至于大。如今,中转基地已经形成了涵盖审批到放行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检疫圃考核互认”可压缩检疫圃认证时间1周以上。“隔离检疫期同步开展DUS测试”将新品种认定周期缩短2~3年。与海南省重点园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立特许审批工作机制,解决了非科研机构引种难题。这些创新举措如同累累硕果,让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的甘甜。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深入,中转基地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最优秀的农业工作者来此汇聚。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三亚海关已累计监管引进稻种子、向日葵种子等优质种质资源400余种,为国家实施种业振兴战略提供了有效助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作为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以南繁种业为核心,已成功引进2800余家国内外优质种业及其关联产业的企业、科研院所和研发团队。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何怡说:“袁隆平先生是我最崇拜的人,作为一名农业学校毕业的海关关员,我愿在这片他长期工作的热土上接续奋斗,为种业振兴贡献绵薄之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起步区——月亮岛。
图 / 王纯豪
三亚海关关员在中转基地核心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对进境种子开展查验。
离岛免税全岛集中审单
关键词
通过前期系统集约化、智慧化改造,配合海关企业认证等诚信化管理措施,将全岛12家离岛免税店的免税品备案、入出库、销毁等系统审核业务,统一由三亚海关免税品监管科远程线上办理,打造“一次都不用跑”核心优势,实现7×24小时受理全岛业务。
海棠湾的清晨,风清气爽。三亚国际免税城营业时间还未到,三亚海关免税品监管科(以下简称“免税科”)的同志们已走上工作岗位。快速浏览了与企业的12个“一对一”联系群,科长袁媛正紧张安排着当天的工作任务:“三亚国际免税城今日报送备案信息133条,入出库准单76票,调拨准单6票;海旅免税城申请免税品退运2票1.4万件,请程吉同志对接监管二科处理……”
2011年3月,伴随离岛免税政策试点,免税科应运而生。13年里,他们摸索前行,见证政策的9次调整升级,免税额度从5000元提升到10万元,免税品品种从18种增加到45种。他们顺利完成海南省70%以上的离岛免税监管业务量,累计监管金额近1650亿元。
蹚出改革新路子。“在免税监管条线,我们的业务量最大,面临的问题最复杂,监管走在最前沿,受到的关注与期待也最多。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在免税监管方面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做到全国一流?为此,我一直以‘一流海关’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以此带动整个科室争创一流。”作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薪火”工作室负责人,袁媛这样说到。他们没有把身处基层作为“等靠要”的借口,而是想着如何运用好手头的监管工具,以基层创新推动智慧海关建设成果发挥效能。
经过深入调研思考,由副科长吴昊作为代表,免税科提出了实施“离岛免税全岛集中审单工作模式”的改革建议。此项改革的特点是通过前期系统集约化、智慧化改造,配合海关企业认证等诚信化管理措施,将全岛12家离岛免税店的免税品备案、入出库、销毁等系统审核业务,统一由三亚海关免税品监管科远程线上办理,打造“一次都不用跑”核心优势,实现7×24小时受理全岛业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此项改革于2023年6月22日落地实施。自改革实施以来,免税科共受理免税品备案、出入库准单55万条,日均审核各类申请近1600条,审单效率提升50%。这也有效缓解了在12家店齐开的新业态下,各隶属海关的人力调配困境。现在,这个信息化系统真正成为了离岛免税监管的“大脑”中枢。
对于改革的成效,中免集团主管全岛物流工作的副总经理王红升感触很深。他说:“集中审单改革实施后,单票免税品备案审核时间缩短为2~3分钟,入出库准单审核时间缩短为3~5分钟。改革还统一了海关执法标准,我们设在海口的日月广场店、新海港店也都享受到了无纸化审批的便利,再也不用设专岗递交纸质单证,不仅大幅提升了沟通效率,还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
“意外之喜”也令免税科的同志们感到格外自豪。吴昊说:“我们在离岛免税监管上率先采用的一些理念与措施,如开发监管系统、实施‘保免互转’改革等,被逐步采纳到了全国口岸的免税监管实践中。”此外,以集中审单改革为基础,他们正在推动离岛免税监管系统、海南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企业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力争实现12家离岛免税店共享1套备案体系,达到“一次备案、全岛通用”的效果。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免税科把赢得群众好口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前几天就已经离岛了,为什么免税店说我的购物记录未核销?你们海关快帮我处理一下,我在店里着急买东西呢……”“免税店让我问海关,为什么我买的免税品不能邮寄?”最近几年,免税科的同志们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企业客服转来的电话工单,每次都要耐心告诉旅客相关的处置途径。尤其是离岛免税额度放宽至10万元之后,随着免税品销量快速增长,购物旅客的咨询也随之增多。
“能不能把绝大多数问题消解在企业客服这一层面呢?”副科长程吉首先提出了这样的思考。为了提升购物旅客满意度和获得感,免税科多次对企业客服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企业客服人员流动性较大,业务能力难以快速提升。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他们在海关系统推行《工作手册》的做法中获得灵感,由程吉牵头编制出《三亚海关关于离岛免税相关政策解答(旅客版)》手册,汇总了三大部分,包含“离岛日期延期或改期后如何提离?”“旅客提货后退换货如何处理?”“异常数据核销如何处理?”等28项疑难问题的标准解答,让各大免税店的客服团队“如获至宝”。手册启用后,购物旅客投诉不满意率迅速降低,有效将矛盾化解于基层。近期,这本“宝典”中又更新了关于“即购即提”“担保即提”提货方式的最新解答。
图 / 袁媛
海口海关所属三亚海关关员在免税店开展巡查。
图 / 袁媛
海口海关所属三亚海关关员利用“一人一码”离岛免税应用平台精准稽查。
海关总署海南自贸港专家组
关键词
按照海关总署人事教育司的统一部署,海关总署海南自贸港专家组一行10人于2023年2月赴琼。一年多来,专家组深入海南重点园区、相关隶属海关进行专题调研,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海关智慧、提供海关方案,全身心投入封关运作压力测试、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税政调研、口岸建设、风险防控等专项工作。
海关总署海南自贸港专家组办公室,在这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里,每天都在进行“头脑风暴”。会议桌上垒着一摞摞厚厚的文件,最上面放着的,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面散落着制订相关配套的文件初稿和各种方案草稿,这正直观呈现出专家组的工作常态——有很多新领域要探索、有很多新流程要研究。
上海海关自贸处副处长张奇是海关总署海南自由贸易港专家组组长,回想起在海南工作的这些日子,她十分感慨:“在海南期间,专家组全体同志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的重要回信精神,打造‘专家带徒弟’的党建品牌,我们希望将长三角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带给海口海关,同时也将‘国门卫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与自贸港特色相结合来编撰业务教材。”谈到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当时的情景让张奇记忆犹新。“我们协同海口海关按照总署相关要求,结合海南自贸港特色,构建‘四个一’海南自贸港海关智慧监管体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专家组和海口海关骨干人员,一项一项讨论,一字一句斟酌,逐个案例分析……看到窗外太阳升起,才发现已经从深夜熬到天亮,大家都没感到疲惫,反而很兴奋,正是这样才能按时按质完成自贸港早期收获项目建设工作。”
拱北海关教育处副处长沈铮铮是此次选派专家之一,他曾参与所在关区8个一类口岸的规划、建设、改扩建等事项,其中包括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拱北口岸等国内外瞩目的口岸,积累了丰富的口岸工作经验。当谈到对未来工作的规划时,他说:“口岸建设属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以往积累的工作经验,积极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在口岸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
图 / 郭瀚
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措施扩区试点首单业务落地。